02.29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2月28日,桂林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桂林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截至2月27日24時,我市累計確診病例32例,累計治癒出院24例,治癒率75%,在治8例(其中南溪山醫院5例,市第三人民醫院3例),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新聞發佈會介紹,疫情發生後,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上級決策部署,超前謀劃、及時啟動戰時工作機制,落細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全力以赴保障全市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市委書記趙樂秦多次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市長秦春成多次主持召開指揮部會議,全面部署全市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從各單位抽調130多名骨幹全脫產集中,成立8個工作組,全市17個縣(市、區)也成立相應組織機構。全力以赴做好阻止疫情輸入擴散蔓延、加大患者救治、強化物資保障、宣傳輿論引導等方面的工作。廣大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層幹部和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廣大黨員幹部、志願者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防控工作。社會各界踴躍捐資捐物,積極奉獻愛心。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以實際行動築起市縣鄉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堅實防線。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市委、市政府堅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制定出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13條”等政策文件,打出了“降、緩、減、免、延”等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增強信心、渡過難關,確保一季度經濟運行平穩。截至2月26日,65個在建的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復工率達92.3%,508個市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復工率達79.7%。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發佈會上還介紹了我市下一步的工作。根據疫情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市將實行差異化防控策略,不間斷開展分析研判,動態進行風險調整。通過持續織密織牢防控網絡、持續做好醫療救治、著力強化物資保障、統籌兼顧推動發展,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

桂林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新聞發佈會記者提問

1、疫情發生以來,桂林市、縣(區)、鄉鎮、村屯四級聯防聯控在排查、管控外來人員,防止人群交叉感染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有什麼好的工作經驗、做法?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聯防聯控組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安平:一是抓好入桂車輛人員管控,尤其是抓好對來自疫區的車輛人員的源頭管控。1月26日起,交通、公安、衛健等部門聯合在全市所有高速出入口、省界市界所有道口等交通關鍵節點設立了體溫檢測點,做到逢車必檢、逢人必測,對檢測出的體溫異常人員,均登記信息後送往指定醫院就醫。隨著疫情形勢變化,根據復工返工的實際需要,目前我們已經撤除了道路體溫檢測點,僅保留了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的體溫檢測點。在撤除檢查點之前,共累計排查車輛75.7萬輛、人員146.7萬人,累計發現體溫異常等人員190多人。

二是織牢防控網。按照自治區“五個不漏”的要求,市縣鄉村各級及時成立充實聯防聯控組,形成領導力強、上下一致、無縫對接的工作機構。將全市1890多個村(社區)劃分為2565個網格,推動縣(市、區)、鄉鎮(社區)、村(街道)、村民小組、黨員(積極分子)五級聯動,力量下沉、分戶到人、進網入格,開展地毯式、全覆蓋精準排查管控工作。對排查出來的有疫區旅居史人員、密切接觸人員、發熱人員等,一律登記造冊,安排力量督促其做好隔離觀察,並做好後續跟蹤服務、健康檢測等工作。

三是嚴格隔離,嚴防擴散。對出現聚集性病例的村、社區,果斷採取封閉管理手段,對密切接觸者人群嚴格執行集中隔離觀察措施,落實“一點一院一專班”制度,做好隔離點人員登記造冊、周邊治安管控、後續跟蹤檢測工作。截至2月24日,全市共設立集中隔離點18個,預留隔離房間1572間,全市53名密切接觸者全部集中隔離觀察。

四是有序做好復工復產復學。分類指導錯峰返程。對確需從外地返桂人員,實施機動錯峰,分批、有序出行,引導農民工選擇適當的交通工具安全有序流動,由交通運輸部門做好銜接,並做好健康防護;指導教育部門儘快制定學生錯峰返校方案,適時向離校學生分學校、分地域、分批次發佈返校時間,避免人流過於集中;對集中返校學生,要求學校儘可能安排車輛接站,並做好車輛消毒,對返校學生做好體溫監測和觀察等工作。

2、全市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等幾類人員的分類集中收治情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多少患者已經治癒出院,他們是否需要單獨隔離或持續跟蹤觀察?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疫情防控與醫療救治組組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蔣平華:截至2月27日24時,我市累計報告的32例確診病例中,尚在定點醫院住院治療的共有8例,其中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收治5例(4例輕型/普通型、1例重型),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3例(均為輕型/普通型);其餘已出院的24例治癒病例,均在以上兩家醫院定點收治醫院隔離治療治癒,無死亡病例發生。各縣(市)人民醫院、市區南溪山醫院、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解放軍第924醫院、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均為疑似病例定點隔離觀察醫院,現有疑似病例0例,累計排除疑似病例267例。

截至2月27日24時,累計追蹤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2660人,已全部解除隔離。

截至2月27日24時,累計有24例確診病例治癒出院。按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要求,患者出院後,因恢復期肌體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源體風險,建議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同時建議患者在出院後第二週、第四周到醫院隨訪、複診。

3、春節前後,本該是桂林沙糖桔、沃柑、金桔的銷售旺季,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市優質水果銷售遭遇嚴重困境,與此同時,春耕備耕的時節已經到來,桂林如何保證在疫情防控期間農業復產、農產品銷售有序開展?目前情況如何?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生活物資保障組組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賁黃文:桂林市是柑桔種植大市,據部門預測,2019年我市種植沙糖桔、沃柑、金桔面積300萬畝,產量約390萬噸。上半年由於持續陰雨天氣,造成我市水果物候期較其他年份普遍推遲15天左右。我市沙糖桔集中到2020年1月15日前後品質才達到上市要求。春節前僅銷售一週左右,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銷售總量不足30%。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對交通和人員出行進行嚴格管控,春節期間銷售基本停滯,對我市的沙糖桔銷售產生了較大影響。

為解決好以沙糖桔為主的水果銷售難的問題,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出臺了《桂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切實做好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生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導各地的生產銷售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部門積極組織外地採購商進行採購,陽朔、荔浦、興安、臨桂、靈川、恭城等地也出臺了對柑桔銷售大戶進行獎獎勵、為採果隊伍提供工作條件等政策。同時,創新銷售模式,鼓勵各地採用網絡直播、短視頻、微信朋友圈進行宣傳推介促銷,與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等知名新鮮農產品電商平臺對接,充分利用網絡促進銷售。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目前我市沙糖桔為主的柑桔銷售工作已經實現由“滯”到“通”的局面扭轉,據統計,近半個月來,我市沙糖桔的價格從0.9-1.5元/斤提升至1.2-1.8元/斤,日銷售量由3.6萬噸/天增加至4.5萬噸,銷售進度由年前的不到30%到目前的69.5%,有望在3月中旬完成銷售。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我市涉農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儲備和調運生產資料,保障農資市場供應充足;組織了春季農業生產綜合服務隊,強化春耕備耕服務工作,組織動員廣大農民分時下地、分散幹活,利用媒體、網絡、印發資料、張貼標語等方式進行農業技術培訓;開展農資市場春季護農行動,堅決杜絕假冒偽劣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等農資進入市場;加強對重大動物疫病和病蟲害的防治,加快生豬改擴建項目實施進度,儘快補欄擴能,抓緊恢復生豬生產,保障豬肉市場供應。據統計,儲備化肥31.24萬噸,儲備農藥2008.52噸,農膜1220.79噸,雜交水稻種子168.94萬公斤,優質稻種子159.84萬公斤,雜交玉米種子40.48萬公斤;早稻種植意向160.02萬畝,已備秧田2.6萬畝,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2月初生豬存欄204.03萬頭。農業種植、養殖企業已全部復工,復工率100%。

總體來說,春季農業生產正在逐步克服因疫情帶來的影響,春收、春管、春種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我們有信心抓好農業生產保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4、目前,桂林市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全市企業陸續復工復產。桂林在保障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生活物資保障組組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賁黃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各項決策部署,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2月10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要求在確保疫情可控安全的前提下,分系統分行業研究相應保障改革發展穩定的措施,加快部署推動全年各項工作。市人民政府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大力支持和保障企業、工程施工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一是強化服務,建立快速高效聯動機制。迅速成立桂林市企業復工復產協調調度領導小組,按日對各領域、各縣(市、區)復工復產情況進行監測通報和分析調度。落實工作責任制,市領導帶頭下沉到生產和建設一線,對市領導聯繫的重中之重、重大項目和重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開展專項督導。對深科技等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實施“一企一策”,確保復工復產。在全市防疫物資相對緊缺的情況下,仍多方籌措調配口罩67萬隻支持企業、項目復工復產。積極圍繞企業用工、原材料、物流等需求,通過包車“點對點”接回返崗員工、摸排全市用工需求等措施予以協調解決。

二是迅速響應,推動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全面復產。做好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員工組織、配套開工等工作,實現全市32家防疫醫療物資主要生產及配套企業全部復工開工。至2月25日,全市累計生產生產醫用手套1247.5萬副,各類消毒液183.7萬瓶,防護服3924件,輕型隔離衣7204套,有力保障我市防疫需要。特別是部分酒精消毒液調配支援湖北武漢、醫用手套產品大部分銷往全國各地,為全區及全國疫情防控做出了積極貢獻。口罩生產從無到有,組織啄木鳥等企業開展體溫槍生產準備工作。

三是先行謀劃,分區分級推動復工復產。出臺全市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工作導則,推動各類企業項目實行分類分時段安全有序復工。在中央強調“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自治區出臺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方案後,立即組織各行業主管單位加班加點研究,立足各地區風險等級,次日就出臺了推動全市企業和工程施工有序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落實全市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明確了縣(市、區)企業的主體責任,實施承諾制,無需報審。

四是出臺政策,全力保障有序復工復產。制定桂林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13條,加大融資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等政策陸續落地,截至2月25日,全市各金融機構對78家企業給予簽約授信,授信金額達14.16億元;對61家企業給予實際放款,實際放款金額達7.86億元;累計對疫情受困企業和個人貸款展期、續貸金額合計13.23億元。綜合分析研判疫情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制定印發全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一季度經濟平穩運行工作方案,通過細化措施、明確責任、強化節點,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5、目前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醫用物資仍然緊缺,桂林在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供應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另外,針對市民群眾紛紛反映的口罩緊缺等問題,桂林將如何應對?

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生活物資保障組組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賁黃文:首先感謝記者朋友對我市防疫物資供應情況的關心。這裡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下面我分別進行解答。

第一,關於醫護人員防護物資供應的問題。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前,我市還沒有醫用口罩、紅外測溫儀、護目鏡、防護面罩等生產企業。疫情爆發後,各種醫療物資需求突然加大,原有醫療物資儲備不足。為保證一線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我市防疫指揮部和相關部門夜以繼日多措並舉籌集防護物資,較好地保障了一線需求,具體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快組織我市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我局向每個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安排了駐廠特派員,協調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方面的困難問題,指導企業組織員工停止休假、及時到廠投入生產,提升我市防疫物資生產供給能力。紫竹乳膠、恆保防護、友邦橡塑、中化橡膠、漓峰醫藥等公司自元月底或2月初復工復產以來,截至2月26日已累計生產醫用手套1303.42萬副,84消毒液、乙醇消毒液等1957.05萬瓶,防護服和輕型隔離衣12343套,護目鏡23455個,特別是醫用手套除保障我市一線醫療需求外,大部分銷往全國各地,為全國疫情防控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積極推進防護物資新項目儘快投產。為提高我市防疫物資生產能力,我們積極鼓勵引導企業新上口罩、護目鏡等項目。對新上項目的企業,我局每個企業安排一名科級幹部、縣區工信部門安排1名領導幹部作為幫扶人,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資質、生產場地、工商登記、場所檢測、產品滅菌、生產原料等方面的困難問題。我市相關部門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採取開通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批和檢測速度等辦法,對新上項目給予了大力支持。截至2月26日,全市已有口罩生產企業7家,其中德誠醫療、芸翰紡織2家企業已開始試產,產品已送相關部門進行質量檢測,滿產後產能可達到8萬隻/天;威諾敦醫療控股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已安裝好,正在抓緊購買原材料;合興醫療、清研皓隆、新先立、康力美等4家企業3月上中旬可先後實現試產和產品送檢,預計到3月下旬全市各類口罩產能可接近200萬隻/天,我市的自主保障能力將大大提升。

同時,我市新引進的合興醫療科技公司第一條護目鏡生產線已於2月17開始生產,設計產能5000個/天,後續生產線建成後產能可提升到2萬個/天。我市啄木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自己研發了電子測溫槍生產設備,目前產品已送檢,預計本月底可實現量產,產能預計可達到1500個/天。

三是多措並舉加強從外部籌措防護物資。市指揮部醫療物資保障組通過海外採購、爭取上級調撥、廣泛開展社會募捐等方式,積極籌集急需的防護物資。截至2月26日,我市共籌集各類口罩2368425個(含醫用N95口罩3885個),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面罩等各類防護器材56161件。

四是加強了防疫物資調度管理。為更好地發揮有限防疫物資的作用,市防疫指揮部按照“科學統籌,聚焦一線、優化調度”的原則,加強防疫物資的調度管理,優先保障一線醫療防疫機構、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以及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目前,一線醫療機構防護物資總體處於平衡狀態,除醫用N95口罩和防護面罩還有些緊張外,其他防護物資庫存相對充裕。

第二,關於解決群眾反映的口罩緊缺的問題。

剛才我已介紹了我市口罩生產企業的項目推進情況,如果項目進展順利,到3月底可以大大緩解我市口罩緊缺的問題。但由於全面復工復產特別是學校復課後所需口罩數量巨大,以及其它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影響,我市在口罩供應上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困難。為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市將通過三個方面措施加強口罩供應。

一是全力推動本地口罩企業儘快實現量產滿產。針對當前我市口罩企業存在的招工難、融資難、原材料供應難等問題,我們將採取網上招工、就近招工、優化農民工健康證明手續,加強政金企對接和融資支持,積極向上級協調保障生產原材料供給,以及協調相關部門加快產品質量檢測等辦法,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困難問題,使企業儘快實現量產滿產,保障人民群眾的防護需求。

二是在充分利用既有采購渠道的同時,通過向滿產地區和重點企業定需採購、對本市生產企業統一徵用調度等辦法,努力開拓新的採購渠道,提升保障能力。

三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目前自治區在口罩保障方面已採取了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和海外援助、加快外省物資調購步伐、加強本地企業生產以及口罩統一徵收調配等措施,努力緩解口罩緊張的問題。針對我市高校師生數量大、流動人員多等實際情況,我們將積極向自治區反映,爭取更大的支持。在這裡,我們也建議廣大市民,可以使用“愛廣西”APP,利用“網絡預約登記+定點藥店領取”的方式,或是到正規醫藥銷售企業購買品質合格的防護口罩,不要輕信所謂“渠道”、“門路”,避免上當受騙。也希望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繼續為桂林市防疫工作貢獻力量。

總之,我們堅信,在自治區和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的共同努力下,隨著這些措施的全面落實到位,我市醫療物資緊缺和市場供給不足的局面將得到全面緩解,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一定可以得到保證。我的解答就到這裡,謝謝。

6、截至目前,桂林出征湖北的醫療隊一共有幾批?醫護人員一共多少人?目前他們的情況如何?

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疫情防控與醫療救治組組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蔣平華:截至2月27日,桂林出征湖北的醫療隊共三批94名醫務人員,其中醫師22人,護士68人,醫院感染管理專家3人,流行病學專家1人。這些醫務人員分別來自市人民醫院23人,市第二人民醫院23人,市中醫醫院5人,市疾控中心1人,自治區南溪山醫院11人,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21人,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10人。分別在湖北武漢市中心醫院、黃陂區中醫醫院和十堰市鄖陽區人民醫院、茅箭區疾控中心、竹山縣人民醫院等參與當地疫情防治工作。

各醫療隊到達指定地點後,均嚴格按照當地安排,立即投身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當中,目前各醫療隊工作已有條不紊展開,各醫療隊員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市衛生健康委黨組向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及家屬發出了一封《慰問信》,向“最美逆行者”及其家屬們表達最誠摯的問候和最崇高的敬意。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做好保障,做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7、桂林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能力是否與國家要求同步?

桂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疫情防控與醫療救治組組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蔣平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桂林市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決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四早”、“四集中”原則,以“兩提高兩降低”為目標,多措並舉打好醫療救治組合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是科學佈局定點醫院,織牢醫療救護網。

疫情發生之前,我市確定了市級2家,縣(市)級人民醫院11家定點收治醫院。明確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收治重型、危重型患者為主,市第三人民醫院主要收治輕型、普通型患者。11家縣(市)級定點收治醫院及市區8家醫療機構均設發熱門診,主要負責轄區疑似病例的篩查診斷和初期隔離觀察。

二是持續強化全員培訓,提升篩查診斷和醫療救治能力。

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目前已經更新至第六版,每一次更新我們都及時組織醫務人員集中參加國家、自治區召開的視頻培訓會,累計培訓醫務人員1500餘人次。同時,組織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分級分類培訓,確保醫務人員培訓全覆蓋。特別強調重點培訓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隔離觀察(治療)病區醫務人員,提高篩查診斷和院感防控能力,目前全市無院內交叉感染和醫務人員感染髮生。

三是率先實施集中救治,確保醫療救治效果。

1月23日我市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後,指揮部疫情防控與醫療救治組、專家組科學研判,前瞻性提出全市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全部轉運到2家市級定點收治醫院集中救治,並調撥負壓救護車保障轉運安全。通過集中最好資源,力求實現最佳救治效果。同時積極推進中醫參與,中西醫結合提高救治效果,截至2月27日,中醫治療參與率93.8%,有21例中醫藥參與治療的患者已經治癒出院。

四是充分發揮市級專家作用,持續提升醫療救治能力。

通過不斷調整、完善,組建了由61名涵蓋呼吸、重症、感染性疾病、中醫、放射、院感、兒科、產科、公衛、心理、檢驗等專業專家組成的市級專家組。

制定了市級專家參與治療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機制,將醫療救治專家組分成核心小組和機動小組,核心小組主要負責聯繫兩家市級定點收治醫院,定期參與確診病例會診,重點關注重型與危重型病例的病情變化、處置與臨床分型診斷。機動小組通過醫聯體網格化管理佈局,分區分片,指導培訓各縣級定點收治醫院,提高縣域篩查診斷能力,目前已累計派出市級專家37批次74人次。

制定了中醫藥參與治療工作方案,組建四個中醫專家工作組,分別負責制定與調整中醫綜合保健方案,中醫藥早期預防和治癒患者後期康復,兩家定點收治醫院在院病例的中醫治療等,確保中醫藥服務早介入、全覆蓋。

五是建立健全流程指南,提高入出院質量。

制定了《新冠肺炎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流程指南(試行)》,規範發熱患者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就診全流程管理,有效指導各定點醫院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應收盡收,避免漏檢漏診。截至2月27日24時,全市發熱門診累計接診發熱患者3.9萬餘人次,共報告疑似病例299例,其中確診32例,排除267例。

自治區下放治癒病例出院審核工作後,我市立即組建出院病例審核專家組,研究制定審核流程和標準,對出院病人進行嚴格審核把關。

2月12日提前制定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隨訪與管理方案,明確定點收治醫院、轄區衛健部門職責,患者治癒出院14天內繼續隔離觀察,一人一冊建立隨訪檔案,由指定機構每天隨訪,定期到定點醫院複查CT,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再次感染。

通過科學謀劃和綜合施策,確保國家關於新冠肺炎醫療救治能力建設的要求成體系得到落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截至2月27日24時,全市3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已治癒出院24例(含重型4例,危重型3例),治癒率75%,無死亡病例。重型、危重型病例數從排名全區第一(重型4例、危重3例)減少到目前僅1例重型。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瞭解權威最新信息,請關注桂林日報社官方公眾號

口罩緊缺何時解決?桂林舉行新聞發佈會,公開回應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

識別上方二維碼

加“桂林晚報”為好友

參與有獎報料

來源丨記者莊盈 桂林健康

值班校對丨全 元

值班主任丨黃凌豔

桂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