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夢裡水鄉芳綠野,玉謫伯虎慰蘇杭。

四月徽州之旅,一場紙筆與煙雨人家的邂逅

大學時去徽州寫生,四月的春天,客車載著一群躁動的學生一路向南,天空還帶著雨絲的涼意,客車玻璃窗外朦朦朧朧,我靠在窗邊向外看,模模糊糊,只知道目之所及,滿目鬱鬱蔥蔥的樹,路邊田野金黃的油菜花,還有那掩映在群山中黑白色的老屋,一路皆是風景。我是在雨的季節來到黟縣,下車之後空氣中有潮溼的觸覺,我的眼睛也彷彿浸潤了雨的涼意,微微抬頭,眼前是山腳下黑白色的村落民居,遠處是雲霧繚繞的黛色群山,深吸一口清涼的空氣,心彷彿突然就有了歸屬,寧靜祥和。寫生的那段時光,我竟然不覺得枯燥,每天穿著花花綠綠好看的裙子,拿著畫板揹著紙筆,和同伴走過古村落每一條小巷,驚歎於每一塊磚石的斑駁滄桑,留戀於每一處的自然和諧。鋼筆畫、水彩畫、國畫……每天的畫紙都是那些粉牆黛瓦在訴說故事、吟誦詩歌……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徽派建築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徽派建築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重要流派之一,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這些坐落於山水草木間的徽派建築,是源於自然,歸於自然,與自然的交融默契,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築在建造中遵循的天人合一思想。徽州是一個歷史地理名稱,一府六縣分別是徽州府、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現在的徽州更像是一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徽派建築主要分佈於新安江流域,如安徽黃山、江西婺源、浙江金華等地區,這些地區群山環抱,川穀崎嶇,村落房屋佈局與周圍自然環境協調統一,依山就勢,一山一水相得益彰,村落佈局呈“枕山、環水、面屏”的格局,與大自然互相依存融於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粉牆黛瓦,黑與白的色彩藝術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徽派建築以其最簡單極致的黑白色彩呈現了建築的藝術。粉牆黛瓦是徽派建築最明顯的標誌,白色的牆、青黑的瓦,而這些千年來水印斑駁的牆壁,有歷史的痕跡,有歲月的氣息,大道至簡,這種質樸典雅、含蓄內斂的風格給人最純粹樸素的美學享受。有時候坐在建築門口畫畫時,我總會產生錯覺,好像自己真的置身水墨畫中,人在畫中游,畫卻在我的筆下徐徐展開,物我為一。中國水墨畫一抹留白讓畫面意境悠遠、空靈超然,徽派建築的留白成就了徽州獨特的神韻,古樸厚重、飄逸靈動,方寸之間自成天地。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宏村

馬頭牆彈奏著一曲千年的徽州絕唱

錯落有致的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點睛之筆。這些聚族而居在山腳下的村落,由於建築密度大,如若鄰家起火,這些高矗封閉的馬頭牆能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所以馬頭牆也叫封火牆,磚牆牆面以白灰粉刷,牆頭覆以青瓦兩坡牆簷,隨屋面坡度層層疊落若階梯。這些高於屋面的馬頭牆是靈動的,高低起伏、重重疊疊的馬頭牆打破了普通白牆的靜止呆板,讓這一整座建築、一個村莊一下就生動起來,讓凝固的建築具有了流動的韻律之美。馬頭牆的跳動漸變是徽州的音符,江南女子在煙雨濛濛中淺吟低唱詩詞歌賦,一起演奏著穿越千年的徽州絕唱。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馬頭牆

徽州古老門樓上的故事與榮光

徽州門樓自然是繪畫細細勾勒的重點,門樓在大面積白牆的映襯下,具有強烈的存在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門樓起遮風避雨的作用,但門樓其實是身份的象徵,不同人家的門樓自是不同,大體是可分為三類:門罩式、牌樓式、八字門樓。“千金門樓四兩屋”,這些精雕細琢的門樓形式多樣,上面的磚雕精緻華麗,一切都彰顯著這家主人的財富與地位。黟縣屏山的的九簷門樓非常雄偉莊重、氣勢恢宏,我曾經坐在門樓前畫了一天的畫,時間慢慢過去,耳邊是紙筆的摩擦聲,遠處是遊客的嬉鬧聲,腳下有隻懶洋洋的大黃狗在小憩,我一邊擼狗一邊畫畫,時光靜好。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九簷門樓

尋夢古徽州,一草一木皆是歲月悠悠

寫生時我住在村落裡的一間民宿,我睡在窗邊,晚上有雨從屋簷滴答落下,我聽見雨打在芭蕉葉上,那時我好似歷經千年時光而夢歸故里,那天晚上,我和同伴靜靜地聽著這雨打芭蕉進入夢鄉……“綠水縈繞白牆,紅花灑落青瓦”,這裡的山水一直存在,古徽州不曾遺落,來走一走,嘗一口清茶,這就是似水流年吧……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尋一處水墨山水,徽派建築裡的詩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