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陽縣“強村帶弱村”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調研與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麻繩最容易從細處斷。越是情況複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黨的組織、做好黨的工作,確保全覆蓋,固本強基,防止“木桶效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中陽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以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開展“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專項整治為契機,以創新“大黨委+”、黨總支共建等“強村帶弱村”基層黨建新模式為抓手,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固根本,著力探索出一條整治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促進基層黨組織共建共強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況

中陽縣積極發揮強村黨組織“火車頭”作用,幫帶“弱村”初步實現了黨組織組織力整體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增加、農民收入明顯提高、社會治理顯著改善的目標。全縣排查出的12個“弱村”,突出表現:一是班子凝聚力弱。有的軟弱渙散村黨內組織生活不規範、不經常,“兩委”主幹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擰不成一股勁,村工作不能正常開展。比如,金羅鎮椿樹坪村是多年的上訪問題嚴重村,上訪原因主要集中在企業佔地補償款分配不均,由於支村“兩委”分配意見無法達成一致,導致村民訴求不能及時解決,頻繁上訪。二是幹部引領力弱。中陽縣12個軟弱渙散村人才外流嚴重,支部書記都是初中文化程度,學習能力較差,黨員學習教育簡單化,理論教育、政策宣傳流於形式,對黨的“三農”政策理解不深,工作能力較弱,特別對鄉村振興等艱鉅任務心裡沒“譜”,手上沒“招”,缺乏發展思路和長遠規劃,帶頭、帶動、帶領能力普遍不強。三是組織陣地薄弱。比如,2017年金羅鎮13個村整村搬遷入駐新小區後,各村組織從原村搬離後,沒有固定辦公場所,黨員不知道黨組織陣地在哪裡,村幹部也覺得流離失所,“兩委”印章只能帶在身上走,更談不上坐下來一心謀發展,特別是4個小區處於無序運轉、無組織管理狀態。四是集體經濟薄弱。軟弱渙散村普遍集體經濟發展滯後,支村“兩委”無錢辦事,沒有實力改善基礎設施、承辦公益事業,在黨員群眾中沒有威信,黨員群眾對村黨組織不支持,對村裡事不關心,村幹部開展工作難上加難。五是治理機制薄弱。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方面,“雪亮工程”建設滯後,運用程度不高。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方面,農村矛盾糾紛調解組織只是掛在牆上,形同虛設,很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鄉鎮”;基層社會治理資源整合度較低,居民自治組織缺位,居民遊離於社區服務管理之外;村民自治組織軟弱渙散,網格化服務管理懸空等。

針對“弱村”的具體情況,中陽縣逐村研判、靶向施策開展強村帶弱村幫帶,在“強村”選樹上,突出“四強”標準:一是班長強。村黨支部書記政治素質好,貫徹上級部署堅決,管村治村能力強,工作思路清晰,推動工作有力,化解矛盾有招法;二是班子強。村“兩委”班子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發揮引領農村發展、維護農村穩定作用,團結共事,務實謀事,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強;三是隊伍強。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服從組織領導,積極參與組織生活,模範遵守黨的紀律、國家法規和村規民約,主動服務群眾,帶頭提高群眾創業致富本領;四是產業強。有支柱型產業項目,項目年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多元,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縣整體水平。

中陽縣通過建立聯合黨委、“強村”書記兼任“弱村”書記等方式,實現幫帶全覆蓋,緊緊圍繞提升農村組織活力,破解弱村黨組織組織力不強、發展思路不清、黨員群眾觀念滯後問題,明確結對幫扶具體內容、目標措施、完成時限及責任人並進行公示;從嚴把握標準,要求有條件的強村幫帶至少一個以上弱村;保證幫帶實效,設立專項獎勵資金,用於獎勵幫帶成效明顯的聯合黨委,對於敷衍了事的強村黨組織書記堅決予以撤換;注重短期目標和常幫共贏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常態化、制度化工作機制。強村幫帶弱村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初步實現“弱村”黨建提升、思想轉變、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同時,正在展現互利互惠、協同發展新氣象,探索出了以“四幫四帶四推動”為主要內容的有效做法經驗。

二、主要做法

(一)組織幫帶,推動整改整頓規範提升。一是創新“大黨委+”黨建新體系。針對原張子山鄉13個村整村移民搬遷後的組織建設新形勢新實際,積極探索組建金張苑大黨委,下轄13個村支部,由鄉鎮班子成員兼任黨委書記,各村支部書記為黨委委員,構築形成“1+13”的大黨委組織體系。二是建強“大黨委+”黨建新陣地。在縣委的推動下,大黨委爭取駐鎮民營企業中鋼公司支持,投資5400餘萬元建起高標準黨群服務中心,為各村統一設立“兩委”辦公室,建立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讓黨員幹部找得到“組織”進得了“家”,讓群眾有了“主心骨”,解決了陣地分散、基礎薄弱等問題。三是打造“大黨委+”幫帶新格局。在此基礎上,大黨委引導各村之間加強溝通交流、互學互鑑,郭家山等軟弱渙散村的幹部經常向武家焉等先進村的幹部請教好做法、好經驗,各村之間討論如何讓老百姓搬下來、穩得住,形成了“組織建設互促、幹部隊伍互動、平臺載體互享、工作攜手共贏”的以強帶弱新格局,進一步整體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幹部幫帶,推動帶富帶頭能力提升。一是創新“黨總支共建”新模式。針對軟弱渙散村“兩委”能力不足問題,積極探索“總支搭臺、支部唱戲、幫帶發展”工作機制,在枝柯鎮試點啟動了“強村幫帶弱村”結對共建模式。枝柯鎮所轄8個村,按照強弱組合原則成立了4個聯合黨總支,由強村黨支部書記任聯合黨總支書記,弱村支部書記任聯合黨總支副書記,村與村結上“組織親”。二是探索“能人帶新人”新路徑。強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教方法、教思路,帶動弱村幹部努力提升能力水平,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張家溝是連續9年的市級“五個好”村黨支部,谷羅溝村是列入整頓的軟弱渙散黨組織,鄉鎮黨委牽頭讓張家溝村與谷羅溝村結對為聯合黨總支後,作為黨總支書記、呂梁市“煤老闆”轉型生豬產業的成功典範,陳玉平同志多次與谷羅溝村的班子成員一一促膝交流,統一思想,增進共識,消除矛盾,強化團結。三是實現“強村帶弱村”新提升。在主題教育中,陳玉平召集兩個村班子成員集中學習討論,檢視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整改落實措施,通過矛盾化解、思想教育等,幫助谷羅溝村重新補選了2名村委委員,配齊配強了“兩委”班子。現在的谷羅溝村,“兩委”班子團結、幹群關係融洽,人心思上、人心思進,村黨支部書記慕慧平放棄了原來在外地的生意,一心一意帶領“兩委”班子為村裡辦實事、謀發展,各項工作都步入正軌。

(三)產業幫帶,推動農業農村實力提升。中陽縣委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長遠之舉,指導枝柯鎮依託黨總支開展“強村帶弱村”產業幫帶,著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初步形成了四大產業互補發展格局,厚植了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產業發展新優勢。一是強弱聯手探索“借雞生蛋”產業模式。張家溝村和谷羅溝村第一黨總支與交口縣“呂梁山豬”合作發展生豬產業,依託已有的養殖場地、設施、人員,由合作方提供養殖技術、負責生豬銷售,形成“代養殖”模式,以品牌提升附加值,每斤生豬肉市場價格淨增2元。二是廢物利用探索“循環經濟”產業模式。三角莊村和南大井村第二黨總支積極探索農村牲畜糞便汙染治理、廢物利用的有效辦法,依託兩村肉牛產業,合作引進青島牛糞蚯蚓養殖項目,大力發展蚯蚓養殖業,在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以循環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每頭牛年淨增收入1000元。三是因地制宜探索“優質土產”產業模式。枝柯鎮平均海拔1473.4米,森林覆蓋率達72%,特產甘草、茯苓、黨參、菌類等300多種優質“山珍”。枝柯村和師莊村第三黨總支依託地域優勢,大力發展金耳黑木耳產業,質量檢測均優於東北木耳,成為遠近聞名的“搶手貨”,引領示範全縣食用菌產業以產品拓市場。四是對標先進探索“集體經營”產業模式。馬家峪村和上橋村第四黨總支與新希望六和集團合作發展肉雞產業,每村建設4個現代化雞舍,全鎮建設32個,打造千萬肉雞小鎮,村集體收入達到32萬元,有力壯大了集體經濟。通過“強村帶弱村”,枝柯鎮8個村集體經濟收益最低達到12萬元,最高達到259萬元,有力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公益事業蓬勃發展,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整體有效提升。

(四)治理幫帶,推動共建共治效能提升。縣委指導金張苑大黨委探索與安置區特質相匹配的鄉村治理模式,拓展形成“大黨委+支部+多功能服務”融合治理格局。一是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投資240餘萬元配備現代視頻管理系統,集成居住區、重要工作場所、周邊交通道路等3方面數據源,開通“智慧管理”模式,村民服務需求通過專用公眾號上傳到智慧管理平臺,管理中心直接對接處理,讓老百姓住得更舒適更安心。二是健全社區管理服務機制。建立了物業管理、志願者服務、協處企業、協處單位四個組織,共同建設、管理、服務安置區村民,根據各村風土人情、生活習俗因地制宜開展便民利民服務,群眾普遍反映良好。三是探索文化融入基層治理。設立光榮榜,公示高考大學生錄取名單,宣傳本土政商兩界名人實績等,激發村民積極上進;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樓宇評比,第一期評選的50戶文明戶,每戶發放500元作為獎勵,在小區醒目位置設立宣傳榜,倡導向上善好的村風民風,讓大家心融起來、情融起來,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

三、工作成效

中陽縣“強村帶弱村”模式,進一步夯實了基層組織基礎、強化了黨員幹部能力、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圍繞“兩個功能”強化戰鬥堡壘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強村結對弱村”增設黨總支機制的運行,在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中以“第三方”角色出面,更容易調解“兩委”矛盾和分歧,增強兩委班子成員之間的溝通和凝合。11月,在黨總支的組織協調下,谷羅溝村順利完成了2名村委委員補選後,村支部副書記宋侯雲深有感觸地說,“自從2011年四次換屆以來,這是我們村唯一一次沒有上訪、告狀、鬧事的平穩選舉”。

二是幹部能力進一步提升。中陽縣金羅鎮移民安置區“大黨委+支部”的組織設置,為村幹部之間相互分享工作經驗搭建了平臺,強村黨支部書記發揮“幫”“帶”作用,弱村黨支部書記虛心對接、學習,全面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服務群眾能力。椿樹坪村前兩年村民信訪嚴重,支部書記擔子無人願意挑。2018年新選任一名支部書記後,因為缺少工作經驗,工作一時難以推開。在“大黨委”的合力帶動下,新任支部書記很快熟悉了工作,從規範村務、化解矛盾入手,實現了由弱到強的提升。

三是發展路子進一步拓寬。強村幫帶弱村實現黨建提升、觀念轉變的同時,幫助弱村發展產業,合力推進了鄉村振興。強弱村黨組織將各自優勢資源放在一個盤子裡,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通過資源融合、人力整合,強村壯大了產業,弱村發展了產業,大大提升了黨支部和村幹部在村民中的威信。

四是治理效能進一步提高。金羅鎮金張苑“大黨委+”的組織體系,不僅建立規範有效的治理機制,同時培育了村民參與治理的自覺意識,引導村民追求向上向善的文明風氣,形成了移民村融合發展、和諧共建的新活力,一舉扭轉了搬遷時“一盤散沙”的無序狀況。如今的金張苑移民區處處洋溢著老百姓滿滿的幸福感;綜合辦公樓內內容豐富的黨建文化走廊,運轉有序的黨員活動室、圖書室、各村“兩委”聯合辦公等,無不顯示著黨組織建設的生機活力。武家焉村支部書記張永亮說,“剛移民搬遷到這裡的那兩年,各村都沒有辦公場所,村幹部們公章隨身帶,走哪辦公到哪,現在大家在一個樓裡辦公交流學習,面對比自己發展好的村壓力也大了。現在條件這麼好,不好好做事真對不起咱老百姓。”

四、幾點啟示

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特別是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實踐中,各級縣鄉黨委要切實發揮好牽頭抓總的領導作用,立足基層實際,創新思路辦法,探索完善“強村幫帶弱村”機制,讓強村在與弱村結對中扮演好“領頭雁”的角色,帶著弱村幹、幫著弱村幹,不斷補齊短板、厚植優勢,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共同進步、整體提升。

啟示一:必須以創新基層組織設置為動力,不斷厚植基層組織領導新優勢。當前,我國農村正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建設同樣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因時而動、因勢利導,及時創新優化黨組織設置方式,是應對挑戰的關鍵一招。正是中陽縣突破原行政村封閉治村模式,積極創新“大黨委+”、黨總支共建等“強村帶弱村”新模式,推動強村弱村打破地域限制、領域限制、行業限制,充分調動各類社會資源共建共強,真正發揮了基層黨組織黨建引領、舉旗定向的領導作用,推進了黨委牽頭、村際協作、融合共建的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真正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引領農村發展的動力活力。

啟示二:必須以提升基層幹部能力為重點,不斷厚植基層組織人才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幹部是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關鍵”。黨的路線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為什麼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政策、同樣的稟賦,有的村發展的好,有的卻相差甚遠,基層組織幹部的能力和方法起著決定性作用。中陽縣“強村帶弱村”的核心就是抓住了基層幹部這個關鍵因素,通過組織結親,推動強弱村幹部結對,在工作中潛移默化推動互相審視對方的長處、發現自身的不足,在活動中交流思想、交換意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有效提高了弱村幹部的思想認識、政治站位、格局視野和服務能力,打造了一支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基層幹部隊伍,推動了黨的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在基層一線落到實處。

啟示三:必須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根本,不斷厚植基層組織實力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中陽縣正是抓住了壯大村集體經濟這個長遠根本舉措,因地制宜開展產業“強弱”聯建,綜合利用鄰村人才、土地等有利因素,從資金、技術、發展思路、項目實施等方面,強弱互幫、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有效破解了以往各自為戰、封閉運行、單打獨鬥的集體經濟發展困局,推動構建了強弱村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啟示四:必須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為保障,不斷厚植基層治理制度新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大制度安排,提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具體要求。中陽縣以建強基層黨組織為突破,引領村委會、婦聯、共青團、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各類基層組織共建共進,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三公開”等制度,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等監督作用,實現了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有效夯實了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特別是注重以文化人、以德服人,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推動了黨的建設、法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形成了基層治理制度新優勢。(作者單位:市委政研室)

呂梁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