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來自三個不同地域、性格迥異的三姐妹,在父親的葬禮上首次碰面,明明陌生卻有著血緣的牽絆,同樣面對著父母離異的創口與生活的惶惑。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如樹毅然決定繼續經營父親留下的火鍋店,獲得重新認識父親的契機。三姐妹因上一代人的愛恨糾纏,在破碎家庭關係中成長,也因此相遇相知,互相依存,重拾修復關係的勇氣,成長創口得以療愈。


鄭秀文與鍾鎮濤兩位的細膩表演撐起全片,多番對記憶的凝視,都有打動人心的點,最後的情感高潮更是令人難以自持地哭崩。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影片在劇情上比較淺白,細節上也有所缺失。多處情節並不是點到即止,而是未曾入木三分,不痛不癢的。不過當前居家解悶也不失為一部可以看下的電影。


無論花椒、火鍋還是中港臺三個女兒,寓意都太過淺白,本應最複雜的父親角色現在也像個扁平的完美符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三個女兒有三種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父親缺席的童年裡,她們都有各自的心病,都不健康,像父親一樣,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雖然影片大篇幅講述了大女兒對感情的不安感源於對父親的認知。但最抓人的卻是二女兒的萬年老二的落寞和受傷。


很多時候人生的路上,就是這麼殘酷和現實。


往往那個第一和第二就差了零點零一分,或是零點幾秒,第一就被世人擁護,被媒體採訪,要裝作很得體的講話,背後是站著剛剛結束比賽黯淡退場的第二名,這是親身經受的殘酷,你不是最好的那個。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賴雅妍最後與母親和解了,因為她發現媽媽珍藏了她第一次比賽的那個球,而且上面寫了“永遠是媽媽的第一。”


對愛的人往往想要他們懂了,理所當然以為他們可以懂了,也從不示弱。


所以賴雅妍飾演的女兒撞了她媽媽一下,然後立刻去攙起來,這讓我想到人和人之間需要有那麼一個示弱的時刻,也好像能更容易讓別人“懂你”。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這是一個這幾年在電影裡越來越能看到溫情這一點,相比較前幾年那種無厘頭的勵志來說,要更靠近我們的生活。但導演不夠高級的地方,其實還是將這個難處,推向了和解。


香港電影對於情感的把握上,尤其是這種親情的把握上,已經好久沒有出來優秀作品了,本片雖然不算是非常好的,但是卻可以帶來一個信號,這種有關親情的故事,只要是細心點認真點,出來好作品其實很簡單。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電影中,因父親去世、措手不及舉辦葬禮而初次見面的三姐妹,身份、地域、背景、家庭、工作迥然不同。


她們面臨首當其衝的問題,是彼此相識、相認、相知。當她們更進一步理解彼此,發現其實她們都在面臨難以言說的、無法用金錢、權力解決的世代親情關係困境。


追根溯源,我們會發現,其實她們各自解不開的心結,分別是過去、現在與未來。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大姐如樹,最為成熟。父親去世後包辦後事的是她,放棄原本工作、挺身而出繼承下火鍋店的也是她。


她有一顆包容的心,也最具有責任感。然而,也最迷惘。她的心結,與父親的過往密不可分。


出身於原生家庭的如樹,自小看著父親拋下母親和自己去臺灣,數年後又“浪子回頭”,回到香港照顧生病的母親。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期間發生了什麼,父親沒跟自己說過一個字。雖然和父親同住在香港,來往卻很少,更不要說心靈上的溝通交流。


在與麻醉醫生、火鍋店員、及兩個妹妹的溝通中,父親的形象逐漸從模糊到清晰,曾經久遠的記憶也浮現在眼前。


自己曾欲隨手丟棄的童年雜物,被父親好好收集。一張小小的磁帶裡,是父親飽含歉意的深沉父愛。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中秋團圓之夜,如樹再也忍不住內心的萬分愧疚,宣洩出壓抑多年的情感,向那記憶中面帶微笑的父親喊出“我不怨了!”。彌補過往的遺憾,與父親再次告別。


最後,如樹把火鍋店結業,學好了駕駛技術,開車離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父親“想做什麼就去做”的忠告。這是她獻給父親最好的禮物。


二姐如枝,最為堅強。自小愛好打檯球的她似乎始終不被母親所理解、接受。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漂亮的獎盃獎狀和微薄的獎金,無法體面地支撐她的日常開銷。是遠在香港的父親的鼓勵讓她能夠堅持下來。


她知道,雖然父親始終未能親自到場看她比賽、為她加油,但父親會通過電視直播與錄像,一遍遍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在賽場上英姿颯爽的身影。


僅僅這樣,便是對她內心最大的支持,是她在臺球事業上苦苦支撐走下去最堅強的心理後盾。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如枝的心結,在於當下同自己的母親長達半生的糾葛。父親離家出走後一去不歸,母親改嫁,自己也更名換姓為“歐陽如知”。


新家庭的氣氛還算和睦,但她始終無法忍受母親。她怨恨,最該支持自己的至親,卻對自己心愛的檯球事業冷嘲熱諷。


母親不請自來,到自己租住的小屋收拾一氣,也讓她惱怒不已,終於離家出走,來到香港投奔大姐。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父親去世後,如枝母女二人才藉由在香港碰面的機會真正交心相談。她才知道,原來母親一直都在看她的比賽。


甚至在她不知道的情況下,默默去現場觀戰,為女兒加油。年輕時參加“青少杯”撞球比賽的紀念檯球,母親也一直好好收藏著。


自此,母女二人終於達成和解。


如枝的母親,不僅與女兒和好,也通過麻辣鍋底那神秘的“紅酒秘方”,得知自己是那個“負心漢”最愛的女人。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三妹如果,最為活潑。她最年輕時尚,把頭髮染成紅色,自信大方地在社交平臺上以直播的方式倒賣服裝衣飾。


不同於兩位姐姐糾結於究竟誰的母親才是父親的真愛。如果內心非常清楚,父親怎麼選擇,也不會傷害到自己。


因為自己從來就沒有被父親選擇過。甚至自己的親生母親,在移民到加拿大組建新家庭以後,也不再讓女兒叫自己“媽媽”。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這是一種沉重的傷痛,在父親的鼓勵和婆婆的陪伴下,開朗的如果拋棄過去的包袱,坦然面對當下的生活。


如果的心結,在於未來。年近八旬的婆婆年事已高,雖然身體還算硬朗,除了在家與朋友們打打麻將,還去公園相親活動奔走,為自己外孫女的人生大事操心。


如果與婆婆相濡以沫地生活,彼此珍惜、相互照顧、相互關愛。但如果心焦慮的陰影卻越來越濃重,壓得她喘不過氣。


隨著婆婆年紀越來越大,她害怕了,害怕未來的某一天,婆婆不在了,自己將如何面對那失去至親的痛苦與徹底的孤獨。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這種恐懼而不安的情緒始終縈繞在她內心,成為一種難以自我消磨的負擔。


遠在香港的親生父親猝然離世,卻讓如果多了兩個相親相愛的好姐姐。原來死亡能夠帶來的,並非只有痛苦與悲傷,也有親情與溫暖,更讓人珍惜身邊的人,關注當下。


如果化負擔為信念,與婆婆攜手承諾,相守相愛,直至最後一刻。面對未來,徹底釋懷。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是父親的去世,把三姐妹聚在一起,聚在這家小小的火鍋店內。讓她們一一完成自我療愈。


和過去道別、與現在和解,將未來釋懷。


莫名對這種溫情的電影很喜歡,娓娓道來的情感,家人之間的打趣互動點點滴滴很是吸引,令人嚮往。感覺就是對心靈有所安撫


市井生活總讓人覺得貼心,你可以在電影裡看到英雄、看到未來、看到生活中無法實現的科幻和美好,但是我就是鍾愛這種情感的小電影。


電影落幕,人生不止。


《花椒之味》:讓愛變得不那麼稀有和奢侈,不要來不及和遺憾


最終人們之間會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和解。


相互之間的不理解總是因為時間以及距離產生的,而當這些都漸漸地消弭之後,人們才會發現,原來聯繫自己的永遠是割捨不斷的親情。


這是本片以及類似影片的主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