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南懷瑾:周重九鼎


《論語別裁》第20章 堯曰(05)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前面是講堯舜禹三代的文化、政治思想以及作人的道理。我們文化的鼎盛,是三代以下到周朝完成的,孔孟思想就是繼承周公的思想。周朝有一著名文獻為《大賚》,就是周朝開始立國時候的重要思想(主義),他這個思想的中心是“善人是富”。什麼是真正的富強,包括家庭的富強,個人的富強,都是善人,都是好人,各個是好人,沒有壞人,這好人不是老實的老好人,是思想純正,行為端正,一切都好的好人,“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這就是大富。


南懷瑾:周重九鼎


至於“雖有周親”,這個“周”代表了圓滿,四周充滿了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有很多的群眾,很多“盲目”的人跟著你。

“不如仁人”,不如有一個兩個有眼光的人,有仁義道德的人。人很容易犯一個毛病,喜歡在矮子裡當高人,不喜歡到高人裡當矮子,到了高人中間,處處不對,成天只有聽話的分,看看誰都比自己行,這個味道很難受。可是從人生中體驗到,有成千上萬的“盲人”跟你走,一點都不希奇,只怕有一個明眼人對你說:“你走錯了!”這就完了。歷史上有許多人,當時人人捧他,真是了不起,但後來明眼人在歷史上寫一兩句,就把他刷下去了。所以當在臺上的時候要當心,所聽的,所看的,所講的都是順意的,都是對的,這時切不可得意忘形。


南懷瑾:周重九鼎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周朝也是三代時的那種精神,由此可知當皇帝之難。我常和美國朋友討論民主與帝王政治,說他們的民主政治是假的,而我們中國過去的帝王政治思想是真民主。這也是有所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