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脫貧攻堅戰,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2020年2月27日,經省政府批准,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縣(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為進一步瞭解我省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2月27日下午,記者採訪了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文引學。

記者:省政府公告我省29個縣(區)脫貧摘帽,鼓舞人心,請您介紹一下我省脫貧攻堅的總體進展和成效。

文引學:

我省脫貧攻堅任務重,在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我省佔了3個,107個縣(區)96個有脫貧任務,其中56個是貧困縣。2017年,延長等4個縣(區)退出,2018年,周至等23個縣退出,這次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脫貧摘帽,標誌著我省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所以,意義重大。近幾年,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貧困人口由2011年年底的592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18.3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1.40%下降到0.75%。可以說,我省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狠抓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脫貧攻堅力度之大、進展之快、成效之好前所未有。

首先是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得到解決。所有的貧困人口不再為吃穿發愁,貧困地區基本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義務教育得到有效保障;實現縣域內定點醫院住院“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全面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群眾住進了安全舒適的新居,邁入現代新生活;解決了貧困群眾取水難、質量無保障的問題,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基本解決。

另外,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也得到明顯改善。全省所有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建制村都通了客運車,所有貧困村建成了標準化衛生室,實現生活用電和動力電、通信光纖和寬帶全覆蓋,幾乎所有的貧困村接通了4G信號,長期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基礎設施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

記者:為實現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我省採取了哪些舉措?

文引學:

最根本的是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全省上下形成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我們堅持盡銳出戰。省委、省政府高位推進,堅持五級書記抓脫貧,各級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和行業部門的主管責任得到有效落實。特別要說的是,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充分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全省上下開展了以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提升脫貧質量為主要內容的“三比一提升”行動,形成了“比、學、趕、超”濃厚攻堅氛圍。基層黨支部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全省“一肩挑”比例從去年年初的3.92%提高到去年年底的91.17%,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突顯。同時選優配強一線攻堅力量,全省3.57萬名駐村工作隊員,包括1.02萬名第一書記戰鬥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

我們強化治本之策。在全省實施的“3+X”工程,有效強化了產業帶貧的基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1個穩定增收的產業項目。1.4萬家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把貧困戶嵌入產業發展鏈條之中。為了擴大就業扶貧,通過建設社區工廠、設立公益崗位、有組織勞務輸出、選聘生態護林員等,多元化拓展了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打造出平利縣社區工廠助力易地扶貧搬遷戶脫貧等一大批就業扶貧典型。安康新民風建設、銅川市耀州區“八星勵志”等扶志扶智做法,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我們強化投入保障。脫貧攻堅綜合投入持續加大,僅去年全省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就達146.2億元,較上年增長14.6%,其中省級安排36億元,較上年增長20%。江蘇省投入幫扶資金22.78億元,較上年增加34.47%。使用政府債135億元,整合涉農資金181.3億元,投放小額信貸21.47億元,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交易土地收益67.54億元,中央單位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9.39億元,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投入43.8億元,國企合力團、校地結對“雙百工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也都為群眾脫貧和貧困地區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

我們強化嚴督實考。樹立鮮明的考核導向,將脫貧攻堅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的權重由5分提高到20分。實行常態化巡迴督促指導,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督促整改。對存在突出問題或問題較多的17個市縣、3個省級部門、8個省級參扶單位進行約談。各級把脫貧攻堅作為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途徑,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的一大批幹部得到提拔重用。同時狠抓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有效地解決了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突出問題。

記者:我省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後,下一步的脫貧攻堅工作是如何考慮的?

文引學:

儘管我們實現了56個貧困縣(區)的全部摘帽,但是脫貧攻堅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後續任務仍然繁重,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們的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目前,絕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絕不能有絲毫懈怠和鬆勁,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要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首先解決剩餘貧困人口18.34萬人的脫貧問題。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持續抓好產業就業等治本措施,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強化防返貧監測預警工作,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確保縣縣過硬、村村過硬、戶戶過硬。要建立完善扶貧資產運營管護的長效機制,確保基礎設施持續發揮效益。按照中央的要求,在6月底前要將存在的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以只爭朝夕的狀態和滾石上山的勇氣,持續加力,狠抓落實,全面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