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農民那麼努力,為啥還是缺錢?三種“貧窮思維”需警惕

要說辛苦,各行各業都很辛苦,但是論付出率和回報率,單純從金錢這個角度來考量,很多農民的付出和回報是不成正比的。就拿種地來說,需要挖地、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等眾多的環節,不可謂不辛苦,不可謂沒有付出努力,但是如果將種出來的糧食換成錢的話,是值不了多少錢的。但如果同樣的付出和努力,農民選擇了打工,那麼必然是另一番結果,而且結果要比種地好得多。因此,有時候的確思維比行動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

農民那麼努力,為啥還是缺錢?三種“貧窮思維”需警惕

在農村,以下這3種“貧窮思維”廣泛存在,雖然時代在變革,觀念在革新,然而這3種思維仍然很有市場,這3種思維也是很多農民之間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農民需要警惕。

01定期式存款

很多農民在掙一些錢的話,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到銀行把錢給存起來。這也是最為傳統、最為保險的辦法,但同時,也是最為普遍的一種窮人式做法。

農民那麼努力,為啥還是缺錢?三種“貧窮思維”需警惕

村裡的一個老人在2000年前後分完家之後,把家中積攢多年的糧食,順帶把家中的老宅子和破破爛爛的傢俱賣了個乾淨,賣了2萬多元,給自己留了一些零錢後,剩下的全存到了銀行,兩年期到了之後再存兩年,如今過了這麼多年,就購買力來算,2萬元在當時可以算是巨資了,然而經過這麼多年,其購買力已經遠不能和當時相比。

農民那麼努力,為啥還是缺錢?三種“貧窮思維”需警惕

保守求穩是我們這一代農民深入骨髓的思維,的確難以改變,接受不住波動,扛不住風險。因此,如果改變無望的話,那麼就好好培養下一代,讓年輕人的思路寬泛一些,活躍一些,讓以後多一個出路,而不是像我們一樣只會存到銀行,而且還喜歡存長期。

02小富即安

生活好了,很多人開始變的安逸起來,尤其是在吃穿的問題解決後,更是如此,在農村總有許多整天無所事事的人,整日遊蕩,無所事事,這也不願意幹,那也不願意幹,小富即安。

農民那麼努力,為啥還是缺錢?三種“貧窮思維”需警惕

其實這也是生活圈子的問題,生活在農村,我們的參照物和和周圍的人對比,只要比他們過得好,那麼我們的日子是幸福的,也是周圍人羨慕的,沒有了追趕的目標,沒有了對比間的差距,很多人就會變得苟且,安於現狀,再不願努力的去奮鬥。

03幹事小家子氣

身邊有一個真實的案例。

村子的一位大爺從2000年前後開始自己種植豬苓,那個時候人工種植技術並沒有成熟,然而在他的摸索下,獲得了不菲的產量。隨後的10多年,豬苓價格持續上漲,一直漲到了15年前後的乾貨200多元每斤,然而他佔得先機,卻並沒有賺的最大的利潤,每年挖一些,種一些,賣一些,從來不肯擴大產量,也不想辦法擴大產量,每年就賣那麼幾千塊錢,最多的時候上萬。

農民那麼努力,為啥還是缺錢?三種“貧窮思維”需警惕

然而村子的一個小夥子從他那買來種子之後,又謙虛的學到了技術,開始了大規模種植,僅僅三四年,就獲得了上百萬的收益,讓旁人羨慕不已。然而這也僅僅是前幾年的事情。

上面這3種思維在很多農民身上都有體現,其實不光是農民,現代的社會很多人都有這種思維,但是如果拘泥於此,不敢突破,不去學習的話,還是難以成大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領會一些,感悟一些,真正對人生髮展有益,對我們的未來有益。


土地改革催生農村賺錢新項目,點擊“瞭解更多”搶佔家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