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P2P專項整治仍以“退”為主,平臺轉型落地或延遲

近期,網貸行業動態不斷:退出網貸業務、轉型小貸公司、停發新標、接入央行徵信。

2月27日,繼央行2020年金融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徹底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後,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在其官微發佈有關朝陽區內失聯P2P網貸機構的公告,普惠無憂、優本財富、新資本、中電金服等4家機構上榜。

公告稱,上述4家列入失聯P2P網貸機構的股東、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以及相關高管需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7日內,主動聯繫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超過此規定期限仍未主動聯繫的,將關閉平臺網站、下架相關APP。

P2P專項整治仍以“退”為主

2月25日,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媒體通氣會上強調,疫情不會改變P2P專項整治方向。“P2P專項整治,方向不變,節奏不變,繼續堅定不移、徹底的執行。P2P以‘退’的方向為主,整個專項整治政策沒有改變。”

近期,北青金融注意到,已有多家P2P平臺宣佈退出網貸業務。

1月14日,深圳P2P平臺投哪網對外公告良性退出網貸行業,此後將專注於催收回款與兌付工作。

2月11日,深圳P2P平臺人人聚財對外披露,受疫情影響,平臺逾期情況較同期高出三四倍,嚴重影響公司回款。根據監管部門要求,已啟動清退報備工作。

2月13日,雲南省金融監管部門披露,該省納入整治範圍的211家機構均不符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監管要求和有關管理規定,全部依法予以清理退出。

2月18日,深圳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該市第八批12家自願退出且聲明網貸業務已結清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名單,累計已有8批165家自願退出網貸業務且聲明已結清的網貸機構。

與此同時,2月15日,杭州頭部平臺51人品發出公告停止發新標。2月18日,有出借人表示,微貸網已經停發新標、停止充值入口。

關於徹底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律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指出,目前正處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後期,“徹底”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徹底”最重要的就是存量風險的消化,針對P2P行業而言,就是儘快地引導不合規業務、不合規平臺退出轉型。“徹底”也表明專項整治這項工作應該儘快會完成。從近期平臺和市場的表現來看,網貸行業將加速退出和轉型,其中以“清退”為主要方式。

網貸之家研究員劉美茹認為,越來越多的P2P平臺主動清退,正是符合監管部門的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要求,這也是監管後所取得的效果;近期行業出清可能會加速,因為對於部分資產端風控水平較差的平臺,受疫情影響催收效率不佳導致壞賬水平上升,進而其退出速度加快。

接入央行徵信效果待落實

受疫情情況影響,人人聚財、58紅利等平臺均發佈公告表示催收出現困難,與此同時,恆易融、首金網、向前金服、人人貸等多家平臺宣佈接入央行徵信系統。

劉美茹認為,此次疫情既是考驗也是機遇。從資金端來看,疫情影響帶來的衝擊主要是由於許多企業開工延遲,營業收入受到很大影響,且因無法正常開工,部分群體的個人收入也有較大影響,導致正常運營的平臺成交量下降;從資產端來看,借款企業或個人因經濟收入的減少,還款能力下降,再加上催收行業無法正常開工的影響,行業逾期率可能會出現上升。

但疫情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一是隨著收入的下降,整體社會的借款需求有所增加;二是由於P2P網貸行業的互聯網屬性,隨著線下業務的受限,線上業務發展空間擴大。

“央行徵信的接入對催收、逾期這兩個方面會有很大的幫助。需要注意的是,在短時間內接入徵信之後如何起到真正的作用,這個其實還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因為數據雖然傳輸上去了,但在個人報告中如何體現以及對於個人的影響其實還不是很清晰。”尹振濤表示。

網貸平臺轉型落地或延遲

2019年11月27日,互金整治辦和網貸整治辦聯合印發《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83號文”),備受多方關注的轉型小貸方案落地。

北青金融注意到,近期網貸機構轉型腳步也在加快。1月21日,任買科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宣佈完成對哈爾濱市元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收購。2月15日,積木盒子發佈公告稱將開啟戰略轉型,平臺將穩步退出網貸業務,並準備申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此前,陸金服、金投行已轉型並分別取得消費金融牌照和網絡小貸牌照,微貸網、51信用卡等機構也宣佈正申請網絡小貸牌照。

劉美茹表示,因目前工作的重點是控制疫情,平臺轉型的落地可能也會有所延遲。而對於仍正常運營的平臺,行業的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加劇,具有優質資產端的平臺競爭優勢將更加突顯,資產端質量相對較差的平臺,受借款端還款能力下降的影響,可能會加速其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