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開年兩個月,那些“蹭概念”和“踩中點”的教育股

開年兩個月,那些“蹭概念”和“踩中點”的教育股

2020年在“重啟”的呼聲中沒有停下腳步,時間已經來到2月,“復工復產”成為了“戰疫情”之後新聞中另一個關鍵詞。迴歸工作場景之後,疫情帶來的“恐慌”逐漸緩和,理性思考這場全國教育實驗,找到投資的真正“價值”:

  • 教育信息化企業長期利好在哪裡?

  • “被逼”上線之後,在線教育的紅利怎麼釋放?

  • 除了在校學生,畢業生與求職者的焦慮帶來什麼機會?

三大市場的情緒

开年两个月,那些“蹭概念”和“踩中点”的教育股

其實關於這次疫情的影響,每個身處於其中的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的感覺和判斷。作為經濟發展趨勢的觸角,資本市場的反饋基本都會稍快於個體感知,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反饋也更加直接和殘酷。

顯然,在春節之前,總體上三大資本市場保持了正常的波動區間。在這一點上基本與普通人的感受一致。在1月的中上旬,雖然已經有不少新聞陸續報道了這次疫情的相關情況。但是或許是因為地理空間上的遙遠,很多城市裡的人都沒有想到這次疫情會演變成後來的形態。

春節前的幾天基本上就看到了這次疫情爆發的前奏。上證指數和恆生指數都在200%的區間內大幅波動,彼時關於疫情的消息已經開始傳開,而春運高峰的來臨並沒有如同往常一般帶著歡欣雀躍,反而包含著不小的擔憂。 “以前我媽勸我穿秋褲,現在我勸我媽戴口罩”的輿論聲就可以看出,對疫情的關注是隨著春運人流的變化傳達到了相對反應慢一些的地方。

因為對疫情關注的範圍和人群逐漸擴大,資本市場也在逐步反映。

受到節假日的影響,A股休市無法直接顯示這樣的變化,但恆生指數的提前下跌可以作為佐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道瓊斯指數在這個期間出現了短期的快速上漲,幾乎與恆生指數同步向相反的方向延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證資本出現了一定的避險情緒。

春節後疫情的全面爆發對於資本市場的“重挫”幾乎是每個人都可以預計的結果,上證綜指當天下跌約229點,跌幅超過700%反映了當時在全社會進入到由疫情帶來的恐慌,在資本市場也颳起了 “口罩概念”、“消毒概念”的討論。而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在這期間也收割了一波緊急避險的資金,延續了上漲的趨勢。

而2月底的這段時間,國內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和防疫物資供應逐漸走上正軌,形式在向好發展。無論是韓國和日本確診人數的快速增加還是其他國家陸續出現新增病例,都證明了國際範圍內的疫情出現了惡化,資本市場也相應有所反應,恆生指數和道瓊斯指數的下跌幅度遠大於上證綜指的表現。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幾乎在這2個月之間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雖然資本是殘酷而真實的,當風險來臨的時候,沒有一個投資人是絕對的風險偏好者,避險和機會同時存在,把握機會的核心在放眼長期價值,思考一個概念和行業的核心邏輯。

教育信息化=在線教育?

开年两个月,那些“蹭概念”和“踩中点”的教育股

在這次疫情期間,A股最熱鬧的概念之一可能是教育信息化的企業。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佈《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確在延期開學期間通過各類網絡雲平臺提供學習資源供在校學生自由選擇。

這個通知將學歷教育中的主體加入了這次疫情影響之中,特別是對於面臨升學的學生和老師而言,考驗著學校的快速反應能力。

幾乎是一時間,所有人都想到了建設已久的教育信息化平臺,既然已經花了如此多的經費,這次正好是用的好時機。不止學校是這麼想的,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也是這樣想的。

所以在A股教育概念股年初至今漲幅前十中,方直科技、新開普、全通教育、三愛富、拓維信息、佳發教育等有教育信息化相關業務的企業赫然在列。其中,方直科技更是以年初至今漲幅79.01%,60日漲幅約為101.81%。毫無疑問這次疫情給A股中的教育信息化企業帶來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教育信息化在我國發展多年,從家校通開始逐漸走向教育硬件設施和軟件產品研發。可以看到的是在多年的建設過程中,教育信息化逐漸向教育內容和服務進行傾斜。那麼是否意味著教育信息化可以等同於在線教育,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在於這次疫情帶來的是對於教育信息化產品和服務能力的檢驗,一方面考驗硬件設施設備能否滿足在線場景的實現,另一方面考驗學生和老師對於產品的熟悉程度。如果不能滿足使用的要求,自然會在疫情結束後出現優勝略汰,擁有好的產品和服務的企業自然也會在這之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發展,投資者似乎在這之中有一絲盲目。

在眾多教育信息化上市企業中,全通教育從2月5日開始一路上揚,到21日甚至達到13.74元/股的水平,是其在2015年成為“妖股”之後,近年來為數不多的高位。然而,經歷了商譽爆雷、收購吳曉波頻道失利之後,全通教育似乎一直在找尋新的業務方向,原有主業的發展幾乎在“原地踏步”,讓這一次的上漲顯得有些“莫名”。就在昨日中文傳媒發佈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擬聯合多方收購全通教育的操作讓原本處於調整期的全通教育股價再次上漲,或許是在為這次交易的定價做準備。

1分的釘釘說出在線教育的什麼事實?

开年两个月,那些“蹭概念”和“踩中点”的教育股

開年這2個月,幾乎能跟在線教育沾邊的企業都有機會火了一次。以在線教育相對活躍的美股市場,51Talk成為年初至今漲幅最大的企業達到198.68%,達內教育和跟誰學緊隨其後。昨天剛剛公佈2019年第四季度K12正價課報名人次達到16.11萬次的網易有道,以及從去年開始押注在線的好未來,和準備在線教育業務多年的新東方也是此次疫情之中備受資本市場看好的教育企業。

而在實體學校聚集的港股市場,新東方在線作為唯一一家在線教育企業在2020年的1月至2月,幾乎是一騎絕塵的上漲,年初至今的漲幅約為79.03%.,2月7號更是創下股價新高,觸及39.35港元/股。特殊時期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對沖了新東方在線虧損帶來的壓力。

從核心來看這次疫情對於在線教育的影響沒有最開始市場預計的那麼大。在線模式本身不會對線下模式產生顛覆式的影響,教育從本身而言教、學、練、測、評各個環節都需要老師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將育的過程融入在每個互動當中,因此以目前的技術談論顛覆為時過早。

這次疫情帶給在線教育的改變更多的實在滲透率和行業發展速度方面。

原本在線教育企業通過大量的營銷投入也難以撬動的學生和家長,在這次特殊的時間段,幾乎是“必須”的選擇。很多在線教育的企業都在說註冊學生人次有大幅增加,基礎設備不斷擴容滿足服務所需,各大平臺搜索熱度直線上升,因此,在線教育的滲透率顯然會在疫情結束後有明顯的上升。

然而滲透率的上升並不是直接與企業的營收相關聯的,中間的核心內容在於用戶體驗。疫情的出現從行業的角度讓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構,特別是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主動思考要不要增加或轉型線上,如果要,怎麼轉,如果不要,下次危機如何應對。所以OMO模式成為行業公認的未來在線教育發展方向,線上和線下融合,在風險來臨之時兩端互相補充增強應對能力。

精銳教育在發佈2020財年Q1財報時就明確提出要All in OMO模式。張熙在發佈會上指出,精銳在線半個月純在線新籤現金銷售額超1億元,成功幫助精銳教育在這次疫情中實現了良好的轉化,精銳教育也看到在線模式未來的發展潛能。

而從用戶端而言疫情帶來的行業發展速度是讓在線教育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障礙集中爆發。這一點從以釘釘為代表的企業這次疫情中被祖國花朵打1分的情況中就能略知一二。一樣的老師、一樣的同學、一樣的學生,只是從線下轉到線上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教育不是簡單的信息傳達,在線模式也不是簡單的線下模式復刻。一個屏幕阻隔的不僅僅是3D和2D,更多的是氛圍、互動和方式。雖然內容不變,但是老師講課的模式、學生聽課的狀態都在發生重構。所以當在線教育在疫情來臨之時擁有了流量的紅利,企業核心能力的競爭或許才剛剛開始。

“社畜”的疫情進行時

當公眾關注的焦點在討論K12學生適應在線教育的時候,似乎忽略了另外一群在疫情期間焦慮的人,他們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正在待業的“有為青年”

在每年人數都創新高的應屆畢業生眼裡,“就業難”幾乎都不用再提,每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年。但今年是真的難。今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約為99.1萬億,比上年增長6.1%。全國GDP增速從2015年的7%逐漸下滑,2019年的6.1%並不讓市場意外。

然而,經濟增速的放緩帶來對人才需求的降低幾乎是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企業在縮招,另一方面考研升學成了應屆生短暫的避風港。秋招沒有收到滿意offer的應屆生們在春節來臨之時選擇先寫論文同時等待春招機會。

然而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的節奏:企業春招延遲或乾脆取消、手裡的三方協議不知道在一堆“矮子”中如何“拔高個”、即使選完了企業入職實習流程也暫時停止、而高校延遲開學讓論文審核和答辯也出現不確定性…眾多壓力之下,人的自我保護機制啟動。這屆畢業生也算飽嘗市場經濟帶來的巨大風險,原本就在猶豫的學生幾乎確定性的走向了看起來最穩定的公務員考試,而原本想要拼一拼的學生也在考慮是否求穩更加重要。

無獨有偶,面臨就業難題的不僅僅是畢業生,還有年前決定或者已經離職的“前社畜”們,原本是希望通過換個工作改變方向的他們,在面對回到工作地阻礙重重、原本談好的入職之後被通知公司解散不得不重新開始、本就不多的市場機會在疫情之中顯得愈發稀少的時候,或許更加茫然無措。

職業教育就這樣拉開了2020年的序幕。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增加基層醫療、社會服務等崗位招募。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的規模同比去年可能會增加18.9萬,同時擴大普通高校專升本的規模,同比爭取增加32.2萬人。同時發佈會也提出鼓勵畢業生參軍入伍、教育部舉辦線上招聘會等多種形式幫助應屆生就業。

從長期而言,職業教育中專注於升學和公務員考試可能是這次疫情中被忽略的潛力股。“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這場疫情中或許另一種解讀是各行各業的問題和機會都有可能出現在疫情之中。2020年可能是最差就業形勢的一次實驗,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求職者反映出來的心態和選擇代表了在職業選擇過程中的“剛性”。因此中公教育雖然年初至今漲幅僅為17.45%,沒有在線的達內教育132.14%性感,但長期持有幾乎是“不會錯”的選擇。

2020年的1月和2月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時間,疫情帶來的特殊考驗仍在繼續,資本市場的瘋狂與現實在用另一種方式記錄著教育行業面對疫情的千姿百態,價值思考永遠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