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探尋製造業綠色發展的成都路徑(下篇)

探尋製造業綠色發展的成都路徑(下篇)

著力推進製造業綠色轉型升級

新時期綠色製造發展的三大導向

創新示範·以綠色技術為導向,推動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綠色發展

以製造業綠色化為目標,立足市場需求,建設綠色製造研發及推廣應用基地和創新平臺,開展綠色製造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出一批具有典型創新性和示範性的綠色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積極打造綠色產業鏈,全力推進產業綠色創新,推動電子信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先進製造業智能化、柔性化、數字化、服務化、綠色化發展。

提質增效·以綠色生產為抓手,推動石油化工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發展為目標,以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設為主要內容,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石油化工、汽車、食品等傳統制造業低碳轉型,升級改造。

產業培育·以綠色市場為基礎,推動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發展壯大

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以壯大產業規模、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正確處理發展與環境的關係,積極探索建立排汙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完善交易制度,規範交易平臺,打造製造業綠色發展良好的市場環境,依託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著力提高裝備檔次和技術水平,推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產業發展壯大。


探尋製造業綠色發展的成都路徑(下篇)

為中國經濟升級安上“綠色芯片”

基於綠色發展理念的五大對策

提升綠色發展基礎能力。加大對企業綠色創新獎勵和支持力度,鼓勵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綠色製造創新中心。

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攻關製造業綠色發展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製造技術創新成果。

推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在研發設計、製造加工、售後回收等全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生產方式精益化,催生一批新的業態模式。

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圍繞產業鏈和價值鏈關鍵環節,突出產業發展重點,實施產業“補鏈、強鏈、延鏈”行動,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業。

會同區(市)縣和重點企業,推動建立市區企聯動招商機制,瞄準行業領軍企業,開展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招商引資和推介活動,補齊、完善產業鏈條,爭取更多行業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落地成都。

搭建政府平臺,開展節能環保行業技術交流與合作活動,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產品“引進來”、本地技術裝備產品“走出去”,不斷提升“成都造”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的影響力和成都綠色發展的知名度。

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研究制定《成都市綠色製造體系實施方案》,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設。

一是開發綠色產品,聚焦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管理,在汽車、機械裝備、輕工食品等重點產業開展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創建工作,實現產品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二是建設綠色工廠,以廠房集約、原料無害、生產潔淨、廢物資源、能源低碳為目標,制定重點行業綠色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廣方案,支持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

三是發展綠色產業園區,搭建產業園區綠色監控平臺體系,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分類分批推進綠色照明、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改造、園區循環化改造、立體綠化等綠色重點工程,整體提升園區能源資源效率和綠色化程度。

四是推動構建綠色供應鏈,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全面推行綠色採購,從物料環保、汙染預防、節能減排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綠色夥伴認證,打造綠色供應鏈。

強化市場培育拓展。大力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加強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技術標準研究工作,健立健全綠色產品認證體系,再製造產品標識管理制度,強化能效標識、節能產品和環境標誌產品認證制度,健全完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政策。

出臺優惠政策和鼓勵機制,鼓勵大中型企業加大綠色製造投入比例,引導中小型企業打牢基礎,增強自身實力,在有條件情況下抱團取暖,積極參與市內外綠色製造市場競爭。

積極探索建立排汙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等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加強排汙權交易制度建設和政策創新,在重點流域和大氣汙染防治重點領域,合理推進跨行政區域排汙權交易,擴大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精細經濟運行綠色管理。推動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全價值鏈精益化管理,提升行業能源、資金、材料、人力等資源的運行效率,促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精益改善。

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環保設施建設,強化企業節水節能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推廣應用,鼓勵企業開展廢棄資源管理和綜合利用,減少工業三廢排放。

推動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關鍵工藝突破和綠色供應鏈系統構建,重點在汽車、石化、裝備、食品等行業,選擇領軍型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綠色製造第三方服務公司以及科研院所等組成聯合體,協同推進綠色製造系統集成。


喜歡就關注產城雜誌

分享城市經濟發展建設方略與細節

來源丨《產城》雜誌一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