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中)

原標題:《中國青年》專訪韓毓海(中):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

選題策劃:藺玉紅

採訪/本刊記者 徐吉鵬


為何說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中國製度的優勢在此次疫情阻擊戰中是如何體現的?

經此一役,在社會治理方面,我們應吸取怎樣的經驗教訓?

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

《中國青年》雜誌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特分三次發表。


青年人應從這次抗疫中讀懂什麼?(中)

韓毓海


制度優勢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證

《中國青年》: 1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北京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展現出堅定的政治決心,採取了及時有力的舉措,令世人敬佩。”“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讚賞。”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對於“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這三個詞,我們應該怎麼理解?

韓毓海:中國速度,可以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國規模,可以看武漢怎樣從“人等床”變成“床等人”;中國效率,可以看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直接以視頻方式向17萬縣團級以上幹部發出的動員和部署。這些在全世界都是沒有過的。

《中國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譚德塞亦曾表示,“這是中國製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全面總結了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越是在面對艱難困苦和偉大斗爭時,我們就越能夠充分理解中國製度的顯著優勢。我國國家制度的優勢在此次阻擊戰中是如何體現的?

韓毓海:我們的制度優勢,一部分是在毛澤東時代形成、奠定的,包括黨的基層組織、黨的群眾路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也有一部分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和奠定的,包括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也包括物聯網配送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這兩個時期形成的制度優勢結合起來,並加以概括。而這次戰“疫”,從免費救治到19省份對口支援,從“政、商、軍、警、民”聯動到五級聯防聯控,正是這些制度優勢的全面呈現。可以說,全黨同志是在戰場上學習、踐行了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精神。

《中國青年》:國外網友說,如果將當前國內的疫情放在國外包括歐美國家,在封城、交通管制、全民居家隔離的同時,水電通信和生活物資仍供應不停,社會秩序不亂,國家機器有條不紊地正常運轉,國外很難做到,他們認為很多舉措只有在中國才能實行。您對此如何看待和理解?

韓毓海:

是的,我也注意到日本學者加谷珪一的文章,題目是《戰時狀態凸顯中國製度優勢》,文章講了四個方面:一是中國從基層開始的高度組織動員能力;二是中國人的心很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意識深入骨髓;三是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保證了物資大規模生產與配送;四是基礎設施的優勢,水電通訊在戰時高效正常運行,社會秩序極為平穩。他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是一個“不可與之開戰”的國家,在中國成功戰勝疫情之後,世界金融機構一定會加大對中國的投資,而且,各國公共安全系統都會學習中國的經驗。

《中國青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政府和民眾付出巨大努力和犧牲的情況下,並沒有在全球大範圍擴散。可以說,中國也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貢獻。在全球化時代,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規範化、法治化建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韓毓海:中國對打贏這場戰役充滿信心,但是,現在斷言疫情在國外也可以得到控制,還為時尚早,也無法斷言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就能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得很好。因為這次疫情的最大特點,就是對高度聚集的大城市打擊最大。

多年前,美國杜克大學的哈特和意大利的無政府主義者尼格里寫過一本暢銷的思想著作,叫作《帝國》。這本書中有個重要觀點,值得我們今天再思考。他們指出:當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有三個特點:一是資本在一個狹小的城市空間裡的高度集中;二是打零工的勞動者的高度流動性;三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特別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應急管理體系,在全面私有化過程中被摧毀。這三個特徵,決定了發達資本主義治理體系的高度脆弱性,也決定了一旦發生疫情,病毒必然會在發達資本主義的核心區爆發,更決定了發達資本主義治理體系,難以控制、應對病毒的蔓延。

我們當然要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但這次疫情更讓我們清醒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發達和不發達的資本主義體制相比,具有根本的優勢,對比《帝國》裡的描述,我們起碼可以看到如下兩個巨大優勢:

第一個優勢就是:作為農民工輸出地和返鄉地的廣大農村基層組織,具有強大的應急和管理能力,各地能把返鄉的農民工有序安排管理,現在又有序安排他們復工。正因為農村基層組織的防控處理得非常好,就防止了疫情在廣大農村地區的蔓延。我們小時候是看著《地雷戰》《地道戰》《春苗》這些電影長大的,知道我們的村支書是幹什麼的,知道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今天看來,這個在長期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確立的制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是我們制度的一個偉大的優勢。

第二個優勢就是:我們的公立醫院體系依然很強大,特別是有些省,比較好地頂住了“社會辦醫”、把公立醫院私有化的浪潮。比如說遼寧省,過去也被人批評,說他們沒有把醫療服務導向轉變為資本導向。但是這一次,遼寧省往武漢派出的醫療隊,在全國居第三位,遼寧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感人的突出表現,已經回答了什麼叫制度的優勢。

(未完待續)

韓毓海,北京大學中文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重讀毛澤東,從1893到1949》《龍興》等。作品曾獲2018年“中國出版政府獎”,2014年和2018年“中國好書獎”,第八屆、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8年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文學獎等。著作已被翻譯為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荷蘭語、尼泊爾語等多種語言。


審校:彭姝疑、陳敏、劉曉

終審:藺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