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我是華陰人,我爬了無數次華山,但唯獨那次,讓我印象深刻。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也許是從小生活在華山腳下,對於華山的感情尤為濃厚,每逢閒來無事,便要帶著幾名外地好友前來攀登華山。


華山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先在山下一同逛過西嶽廟,遠遠望去,西嶽雄風已在眼前,越發讓其他人對華山有所垂涎,再去縣城裡吃上個肉夾饃,最後一同欣賞華山美景,或是夜爬東峰看日出,或是晝登南峰賞英姿。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華山(南峰)


身為一名華陰人,對於華山的風景,還是故事,都如數家珍,對於華山的風景,更是在其他人的面前,顯得十分得意與驕傲,我對華山的每一寸自然的土地,每一階石刻的臺階,每一扣滄桑的鐵鏈,每一塊皎白的花崗岩,都充滿了與生俱來的喜愛。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唯獨那次,讓我印象十分深刻,讓我驚歎。


華山搶險記

那是今年夏天,蟬鳴的一個下午,和父親去收拾老房子,家中藏書頗多,父親甄選了幾本和華陰文化有關的書籍讓我去讀。回到家中,拂去書上的灰塵,看著九一年的出版時間,便已經充滿了好奇。翻至目錄,其中一篇關於華山遊客之間的故事十分引人注目。心中也是充滿了期待,在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華山上承載著什麼故事,華山上又是什麼樣子,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華陰文史資料》


好奇的我立刻就翻到了華山故事這一頁。仔細的閱讀著這篇文章。文章第一段就描述了這件事情的始末:1983年4月30日下午6時,第四軍醫大學的同學,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前來華山實習遊覽,領略祖國河山的雄姿,不料登山途中,遇到險情,他們捨生忘死,結成戰鬥群體,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搶險事蹟。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華山搶險記》


華山自古一條道,在那個還沒有大規模開發旅遊資源的過去,在那個山上還沒有點燈的過去,在那個山上的一磚一瓦一水一饃還都需要挑山夫來肩抗擔挑的時候,華山的險,是真的險。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挑夫


那種充滿了野性,還沒有被人工馴服的時候,桀驁不馴的華山,無時不可的挑戰著每一位前來登山的愛好者,即使現在也能從那峭壁懸崖上的古路瞥得一些,讓人由心的感到畏懼,我不知道當時的人們是否在攀登華山的時候有如今這樣的閒情雅緻,但我知道,來到這裡的人,都是真的勇士。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這短短的一段話中不論是愛國主義的教育,還是戰鬥群體的結成,充滿了一種別樣的年代感,那種字裡行間都充滿了力量,彷彿將人置身於當時,似乎我也在場,我也成為了那個年代的青年。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千尺幢


千尺幢,素以“太華咽喉”著稱的千尺幢,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之上雕琢的石槽,這是華山的亮點,也是華山的難點,是每個徒步攀登華山的遊客必經之路,這裡十分陡峭,也十分狹窄,即使在現在兩側已經佈置了鐵索和鋼釘,仍有很多人望而卻步。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當天凌晨,飽和狀態的人流已經阻塞了千尺幢,很多人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挪動腳步向上攀登,突然,有一名遊客一個跟頭跌落下來,砸在了後方的人流之中,情況十分緊迫,這時,四醫大十多名幹部學生,立即放開了抓住鎖鏈的手,冒著自身被撞落的危險,用身體阻擋,用雙手抓攔。幾名同學忍著砸在頭上的劇痛,合力攔住了騰空滾落的遊客。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華陰文史資料》


這時,千尺幢下部又有20多名遊客被擠出石階下滑,幾名同學又用揹包繩合力拖著一位落巖遊客,在拖第二位遊客的時候,這名同學險些被重量拽下山崖,幸好其餘幾名同學連忙抱住這名同學,才得以脫險。之後,又先後拖上數名遊客。幾名同學還強忍自己的傷痛,通過包紮等手段急救,後用擔架,將傷者送往了安全地帶。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華山故事

三十年前的故事,讓我仍然觸目驚心,手心中不自覺的滲出了汗,眼睛仔細地盯著一行一行的字,彷彿我就站在那裡,彷彿我看到了搶險救援的現場,彷彿我……那一刻,恐懼已經無法束縛他們思想的決定。這群人知道,自己也許會遭遇什麼,但他們已經顧不上了,因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佔據著大腦。救人。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也許,天險再險,危機四伏,仍然會有勇士衝上前去,保護他人,這是一種精神,一種能讓自己鬆開安全的鎖鏈,讓自己伸開雙手攔住處於危險中的人們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華山精神。


華陰人的華山故事

《華陰文史資料》


這是一個華陰人,爬了無數次華山,卻在華山腳下獲得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