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上海:推進審批制度改革落地,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一系列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的政策舉措,明確指出“要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於發展鄉村產業項目。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審批進行全面梳理,簡化審批審核程序,下放審批權限”。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重要講話與批示的精神,以審批制度改革創新結合信息化建設的思路,結合上海鄉村實際,對鄉村地區規劃全覆蓋,對鄉村建設項目開展了“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構建線上平臺、搭建綠色通道”的先行探索,既符合當前抗擊疫情的需要,又切實加快了鄉村建設項目的審批效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裝上了“助推器”。


2月13日,在全國人民奮力抗戰新冠肺炎疫情之際,為保障各類項目按計劃推進,上海市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在線審批系統平臺,對崇明區三星鎮第二敬老院項目在線核發了全國首張“三證合一”《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實現了“辦事零跑腿,審批不見面”,既提高了審批效率,又符合當前抗擊疫情的形勢需要。

嚴格落實一號文件精神,積極創新鄉村審改思路

庚子鼠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 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即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中提出:要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文件重點指出,要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審批進行全面梳理,簡化審批審核程序,下放審批權限。推進鄉村建設審批“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按照文件精神,結合鄉村實際,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鄉村地區規劃資源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鄉村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細則》等文件,從鄉村規劃覆蓋、精簡審批事項、構建審批平臺、打造綠色通道等幾個方面,創新鄉村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提升審批效率,優化政府服務,為鄉村振興發展建設打通路徑。

鄉村規劃全覆蓋,項目審批有依據

2019年,針對鄉村地區規劃覆蓋相對空白,用地審批、建設指標缺乏依據的難題,上海在全面摸清底數,梳理研究鄉村功能定位、人口策略、空間格局、產業導向、生態治理等關鍵問題的基礎上,構建“村莊佈局規劃-郊野單元村莊規劃-村莊規劃設計”的三級規劃體系,加強鄉村國土空間分級分類管控。

村莊佈局規劃是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的專項內容,是各涉農鎮鄉村地區詳細規劃的重要依據。村莊佈局規劃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規模、結構、佈局和用途等方面的底線要求基礎上,細化明確撤併居民點和保留居民點規模並劃定管控邊界,排摸撤併安置戶數,合理確定安置標準,落實城鎮集中安置區和農村集中歸併點的佈局和規模。規劃確定的城鎮集中安置區和農村集中歸併點用地嚴格用於保障開發邊界外的農民相對集中居住。

郊野單元村莊規劃是以鎮域為單位的多村莊規劃,通過“1+X”的編制模式,即“1”個鎮域統籌的郊野單元規劃和“X”個村莊規劃,重點推動規劃實施,依據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加強人口、空間、產業、公共基礎設施等鎮域統籌,編制規劃建設用地到圖則深度、編制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農民集中居住實施方案和風貌引導策略,制定增減掛鉤計劃和近期行動計劃。

村莊規劃設計是在上位規劃指導下,聚焦鄉村振興示範村、全域土地整治試點及其他保留村,對鄉村規劃佈局、建築景觀、土地整理、產業策劃等國土空間進一步開展的詳細設計。在全面摸清底數、做好鄉村策劃、集合項目資金的基礎上,打造村落風貌,營造人居環境,塑造文化品牌,促進鄉村高品質發展。

截至2019年底,上海率先完成鎮級村莊佈局規劃和郊野單元村莊規劃,實現鄉村地區規劃全覆蓋。按照高質量開展村莊規劃設計的要求,全市鄉村振興示範村主要涉及的36個村,在村莊肌理、鄉村建築、自然景觀、公共空間等方面進行了深化設計。

事項精簡 “多證合一”, 流程再造 “多審合一”

將鄉村建設項目“規土意見書”作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准入條件階段的審批事項,內容包括原用地預審、選址意見書或核定規劃條件。將鄉村建設項目《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作為鄉村地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許可階段的審批事項,包含原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准書或農村宅基地批准書等內容。不再單獨辦理前述事項。對於鄉村建設項目的開工放樣複驗,以備案為主,提供技術服務;對於竣工驗收,將竣工規劃核實、土地核驗、檔案驗收整合為竣工規劃資源驗收一個事項,同步開展地名核查、地質資料匯交核查。審改後,辦理時限從原來最長152個工作日整體壓縮至35個工作日。

上述事項結合機構改革,對照自然資源部職能,重點強調“事項劃齊”。對以往按階段、按業務劃分管理的做法進行調整,按項目進行辦理。由區規劃資源局主管鄉村建設的一個部門統籌全過程管理,從規土意見書、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到開工放樣複驗、竣工規劃資源驗收一管到底,農戶建房項目由鎮(鄉)政府統籌全過程管理。真正做到“一類事項一個部門統籌,一個階段同類事項合併”。

構建統一審批平臺,減少收件材料數量

依託在線審批系統,將鄉村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接入市“一網通辦”,在統一界面下,建設單位或農戶可作為申請人註冊用戶並申報前述全部4個審批事項。實現無紙化申請、審批、自動入庫、一鍵歸檔、自動套紅、蓋章文印等功能。相關部門線上收件審批後,再將審批結果通過外網反饋。

審批過程中,項目立項信息、建設單位法人信息、自然人戶籍信息等可以通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代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身份證號等數據共享獲取的信息,不再收取材料。由政府、相關機關單位出具的證明、文件,不再收取材料。在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齊備的情況下,圖紙、承諾書等材料可上傳電子版,不再提交紙質材料。

搭建綠色通道,助推鄉村振興

在創新審批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針對近期鄉村發展建設的需求,考慮到鄉村建設項目相對簡單的實際情況,市規劃資源局進一步探索搭建了審批綠色通道。

對於建設需求相對明確的項目,可納入鄉村項目實施庫,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在審批前編制“鄉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囊括原供地方案、選址方案、鄉村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和土地調查等內容。規劃資源管理部門提前服務,對方案並聯開展部門意見徵詢、規劃調整公示、設計方案公示、專家論證。走綠色通道的項目,“規土意見書”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審批時間均可進一步壓縮至5個工作日。

崇明區三星鎮第二敬老院項目前期報建階段,崇明區規劃資源局跨前一步,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告知對方上海市鄉村建設項目最新審改舉措三證合一申報條件,並遠程指導建設單位如何開展網上申報。2020年2月10日,收到三星鎮的項目審批申請後,通過雲辦公開展了項目網絡報建及審理、審核、審定,以電話、微信等方式將相關修改內容反饋至設計單位。2月13日,崇明區規劃資源局通過電子簽章,在線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全國首張“三證合一”《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正式問世。此次審批用時僅3天,比原審批時限縮短近兩個月,將對上海促進鄉村地區項目的快速落地,保障鄉村地區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項目建設起到重要示範作用,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助推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