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張連起:戰“疫”不放鬆,戰“貧”要抓緊


疫情防控與實現經濟社會目標任務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兩項有機統一,互為支撐,缺一不可

評論 | 張連起:戰“疫”不放鬆,戰“貧”要抓緊

△作者張連起

磨難何所懼,風雨向前行!在疫情防控形勢最吃勁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不僅提出認識論,而且闡述方法論;不僅是動員部署,而且是提醒要求,為我們全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指明瞭戰疫方向,注入了強大力量。

疫情防控與實現經濟社會目標任務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抗擊疫情,關係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確保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前提和基礎;錨定發展,既是為了實現預期目標任務,也是為抗“疫”前線提供充足彈藥和物質保障。兩項有機統一,互為支撐,缺一不可。對於當下的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必要的硬核手段不可欠缺,而對於其他中、低風險地區,經濟、民生、就業等同樣不可忽視,要有序全面復產復工,那種看一看、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實際上是這場疫情的“次生災害”。

我們確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性、階段性、可控的,但也應充分估計和及時應對短期負面影響。如果疫情防控時間越長,復產復工越緩慢,對製造業的衝擊越大。疫情首先衝擊消費,尤其是餐飲住宿、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然後波及製造業。隨著時間推移,製造業的壓力來自現金流不足、工資成本剛性、銀行貸款到期、產業鏈斷裂、合同違約以及壞賬增加。一旦企業資產負債表惡化,能否持續經營和裁員問題就成為不得不考慮的選項。現在,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要求我們不失時機抓好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

應該看到,一些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也在這次疫情中得以拓展。智能製造、在線辦公、資訊APP、醫療服務、在線視頻、手機遊戲、在線教育等行業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表明,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亟待充分釋放。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一場艱鉅戰役,更是一次歷史大考。針對疫情對製造業、服務業、民營經濟、中小企業衝擊較大的情況,應推出一批精準周延、有效管用的措施,激活蟄伏的潛能。除了確保已出臺的重點保障企業專項貸款財政貼息、社保費“減免緩”、成本扣除、虧損結轉等政策落地見效外,還應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紓困,對已出臺政策實施績效評價,動態調整。紓困政策在管用而不在多。應加大企穩崗政策力度,儘快擴大包括與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儲備體系相關的有效投資,形成對經濟的有效拉動。

讓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是答好考卷的關鍵。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要加強逆週期調節、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保持合理適度財政支出強度,另一方面要優化資金配置和結構、提高使用效率。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確保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必須堅持節用裕民、惠民利企,在結構調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質”要求和“增效”導向,把有限財政資源的好鋼用到刀刃上。換言之,切實發揮內涵式財政政策對收官之年、戰疫之年的戰略支撐作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答好考卷的核心要義所在。圍繞民生大事急事難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是積極財政政策的聚焦點。當前,就業形勢穩中承壓,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與人民群眾期待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要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升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深入開展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動完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

加強國家應急體系建設和國家儲備體系建設是答好考卷的“加分項”。一是落實醫院、疾病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應急工作規範,明確應急響應、現場組織、工作流程、處置措施等標準操作規範和流程(SOP)。二是加大政府對傳染病專科醫院、應急醫療人才、設備經費的投入與支持。組建各級應急醫療救援機動隊伍,人員由臨床救護、流行病學、特種醫學、實驗室檢測、消殺滅等方面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不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確保衛生應急救援隊伍的穩定性。進一步健全急救人才引進和分配激勵機制、完善績效考核辦法。三是建立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強化衛生應急儲備物資動態管理,健全物資儲備和調用制度。國家戰略物資的投放必須快速響應,一旦國家需要,能拿得出、用得上,哪裡有需要,就能及時調撥到哪裡;什麼時候有需要,就能保證運能運量,及時送達。要樹立“大儲備”意識,堅持“一盤棋”推進。建議成立中央層面的儲備領導協調指揮機構,以增強戰略物資儲備的系統性、整體性與協同性。四是完善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的資金保障。在進行儲備立法時,明確規定每年從國家財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國家戰略儲備資金積累。收儲戰略物資的資金可通過財政撥款、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保證。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戰“疫”不放鬆,戰“貧”要抓緊!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