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一週無水,人則虛;一年無水,國則損;百年無水,將如何?”水作為生命之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顯得無比重要。歷代王朝更迭,宮中不變的就是水源,而作為儲水的重要工具,水井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但是,卻又這麼一件奇怪的事,故宮坐擁70多口井,卻沒人敢喝裡面的水,知道其中緣由後,你也不敢喝。

故宮中的七十多口閒置水井

據史書可查證,故宮中有七十多口水井,遍佈在各個宮殿,為人們提供水源。在清朝之前,這些水井一直有著多重作用,一是作為浣洗衣物的水源,二是作為撲滅火災水源,最重要的,是為宮中的人們提供飲用水的水源。而在清朝之後井水不再為人們提供飲用水,人們的飲用水源,就是從玉泉山上運載下來的。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在《清稗類鈔》(清末民初徐珂編撰,這本書彙輯野史和當時新聞報刊中關於有清一代的朝野遺聞、以及社會經濟、學術、文化的事蹟。本書記載較為完備,既有稗於遺聞,也可以資為談助,對研究清代歷史的學者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普通讀者而言亦具備相當的閱讀價值)一書中明確記載:“若大內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

玉泉山泉水清澈甘甜,是作為飲用水的上上之選,每日凌晨最早進入皇宮之中的浩浩蕩蕩的車輛中運載的,便是從玉泉山上運下來的泉水,因為進出都從西門,所以西門又得名為“水門”。但是玉泉山離皇宮有二十多里的距離,皇宮之中有那麼多口井,足以供給皇宮中的一切用水,為什麼還要如此耗費財力、物力、人力,來運輸這些水呢?原因說出來之後,讓人不寒而慄。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避免有人在井中投毒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宮鬥劇吧,我每次看宮鬥劇時,都驚歎與娘娘們整人的手段之陰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做不到。作為宮鬥劇中的元老,投毒並不稀奇,讓人能不動刀劍就殺害另一個人,毒藥比起其它冷兵器,是宮中娘娘們的“居家必備”。為了博取皇帝恩寵,勾心鬥角的人們自然會悄悄的在井中投毒輕的讓你頭暈腹瀉,重的吐血斃命。

那個時候雖然宮中有醫術高超的御醫,但是鑑定毒物的方法並不發達(畢竟不能每一桶水都用銀針試毒吧)。千防萬防、防不勝防,深宮險惡、不得不防,為了宮中的寧靜與太平,井水就不再是飲用水了。歷史上投毒害人的故事也不少見,清史中就有記載,明朝貴妃萬貞兒,毒害后妃使其不能再生育失去寵愛;戕害皇子,使皇帝子息薄弱,都是後果女子爭寵導致的後果。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其實雖然這麼做手段陰狠,但對於深宮之中的女子,在這沒有親人,到處都是陷阱危險的高牆大院之中,這是她們立身保命的重要手段。人生在世,身不由己。

珍妃井的緣故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從天津登錄的敵軍一路殺到北京。兵臨城下,慈溪太后不得不做出西逃的決定,但是她不打算帶走珍妃(光緒皇帝的寵妃)。所以她把幽禁在景祺閣的珍妃召到頤和軒,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侮辱”為藉口,讓自己的貼身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沉井,為了防止珍妃爬上來,還在井口壓蓋了一塊大石頭,把珍妃活活溺死。

一年之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返回北京,珍妃家人才請求恩准,將珍妃的屍體從井中撈出。但是這口井,也被用井口石封住、鐵棍鎖住,從此不再使用。由於珍妃的原因,這口井就被命名為珍妃井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都說皇帝的寵妃榮耀萬千,無限榮光,可是伴君如伴虎,就算皇帝對珍妃情深意重,可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在慈禧面前只能唯命是從。也許珍妃也沒有想過,自己原本應該光輝燦爛的一生,會就此葬送在一口井中。噬骨的冷水吞噬著她的意志,回想自己光榮卻潦草的一生,她曾奮力嘶喊,十指在井壁上劃出斑駁的血跡,卻只能一寸一寸的沉淪進這無底的深淵……

皇宮中的水井都是相互連接的,井中的水自然會四處流動。上面也講到,宮中爾虞我詐,指不定水中有什麼毒藥或者是經過屍體浸泡過的髒水。就算沒有,珍妃井的故事都能讓人聯想翩翩,腦補許多恐怖的畫面,以訛傳訛,鬧得人心惶惶。作為罪魁禍首的水井,

也就不再有人取來飲用了。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水井的功用

宮中那麼多口水井,不能飲用了,也不能閒置,那麼這些水井中的水將作何用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功用。

一是漿洗衣物。上文提到的玉泉山泉水,是供給宮中人們飲用的,但是宮中貴人們的衣物卻不能用如此珍貴的山泉水來漿洗。這個時候,井中閒置的井水自然會派上了用場,畢竟漿洗衣物時對水的要求沒有像飲用水那麼高。加之漿洗衣物這種粗活,一直都是

由地位卑下的宮人來做,就算井水之中混有一觸就中毒的毒藥,對宮中的貴人也沒有妨害。

是撲滅火災。皇宮之中大多都是木製建築,容易起火,可能是意外,可能是人為。閒置的水井分佈在皇宮各處,可以說各宮各院都有水井。這樣的分佈,讓火災發生之後能夠得到及時的撲滅,不讓火勢蔓延至其它宮苑。這樣就極大程度的保證就算髮生火災,也能把傷亡和損失降到最小。

故宮70多口井,為何從20公里外玉泉山運水喝?宮鬥劇已經告訴你了

總而言之,歷史經過風雲變幻、王朝更迭的五千年,這口井一直在風雨中見證著中華五千年曆史的滄桑鉅變,有的已經枯竭,有的被封鎖,更多的是像珍妃井那樣,隨著塵封故事的故宮,一起被列為故宮遺產,供每天絡繹不絕的遊客參觀,它們不會說話,只是默默的立在那裡,就能驚豔了時光……

一個建築群,氣勢磅礴、美輪美奐;一口古井,風霜斑駁、苔痕滿布。故事被歲月埋沒在紅色的牆、黑色的瓦,只有古井默默堅守,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