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陳崎嶸:江南的幽蘭——獻給同鄉李蘭娟大姐

陳崎嶸:江南的幽蘭——獻給同鄉李蘭娟大姐

繪畫丨鄭板橋


江南的幽蘭

——獻給同鄉李蘭娟大姐



該怎麼稱呼您,才恰如其分?

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名稱。

醫生?院士?專家?功臣?

都是。但似乎顯得遙遠而陌生。


在我眼裡,

您分明是紹興蘭渚山下一株蘭花,

定格於庚子年江南的冬春。

記得歷史高光的永和九年,

四十二位文人雅士曲水流觴,

就在您出生地附近的蘭亭。

他們早已飄逸而去,

只留下一篇序,流芳至今。

1594年後,蘭亭附近長出一株蘭草,

普通,如野草一般無法辨認。

您從鄉村代課教師起步,

不久轉崗當起“赤腳醫生”。

後來,入學,選擇白衣天使的職業,

選擇攀登陡峭險峰的路徑。

幾十年,始終不渝、目標唯一,

直到攀登上人工肝領域的尖頂。

由此,總讓人們聯想到,

蘭花出土時的平凡、樸實,

蘭花生長時的執著、堅韌。


在我眼裡,

您是一位衝鋒陷陣的將軍。

在疫情眾說紛紜時,您用吳儂軟語,

第一個喊出“封城”的高音。

提議將一個千萬人的城市,

與全國、與世界、與自己隔離。

據說,古今中外從未有過先例,

據說,會場內外為之沸騰。

後來,這聲音成為專家組的建議,

再後來,這建議化作國家的決心。

此策全國仿效,世界震驚,

挽救了多少地區、多少生命?!

“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

古人曾寫過上述詩句,描繪此花此景。

大災面前,一士之諤諤,一蘭之卓卓,

卻是整個共和國不幸中的萬幸!


在我眼裡,

您是一位衝鋒陷陣的士兵。

本來,早已功成名就、香飄四方,

本來,儘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

當死神挾持著冠魔洶湧襲來,

您帶領團隊衝上前線,晝夜不分。

用火眼金睛,揪出8株形似皇冠的毒株,

再從千百種藥物中篩選顯效的精靈。

您以古稀之齡,不惜性命,主動請纓,

您以血肉之軀,直面危險,逆向而行。

特意選擇毒魔集聚的危重病房,

猶如衝入隨時就會爆炸的雷陣。

怪不得,人們把您比作:

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花木蘭,

揮劍躍馬、橫掃千軍的穆桂英,

老當益壯、百歲禦敵的佘太君。

我只能化用古人的詩句吟誦:

風蕭蕭兮漢水寒,蘭盛開兮香凌雲!


在我眼裡,

您又是一位愛美的鄰家老人。

每每從危重病房中走出,

您總不忘稍稍整理自己的鬢髮、衣襟。

在央視記者專訪的鏡頭前,

您時尚的打扮霎時映亮觀眾的眼睛。

一頭紋絲不亂的黑髮,

一襲寶石藍時裝加銀色胸針。

再配上娓娓道來的紹興普通話,

傳遞出胸有成竹的篤定。

關鍵時刻,您做到了奮不顧身,

活著,讓生命每一刻璀璨、芳馨。

這時的您,多像一株江南的幽蘭,

高潔、淡雅、美麗、自信。

幽蘭香風兮遠播,

蕙草蔓延兮芳根!


對一個人的稱呼,

表達著對一個人的評價和崇敬。

每當中華民族遭遇患難時,

總有挺身而出、共赴國難的人,

總有為民請命、救死扶傷的人。

有的如大山般巍峨、冷峻,

有的如冰雪般透明、清醒,

有的如梅花般傲然、堅貞,

有的如蘭花般高雅、溫馨。

讓人敬佩、讓人淚目的故鄉大姐啊,

在這場與病魔較量、

與死神賽跑的戰役中,

您像一株盛開在疫區、

盛開在江南的幽蘭,

綻放蘭的風姿、蘭的品位、

蘭的精神……


陳崎嶸:江南的幽蘭——獻給同鄉李蘭娟大姐


陳崎嶸:江南的幽蘭——獻給同鄉李蘭娟大姐

李蘭娟,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947年生,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危難關頭,是這些民族脊樑在病毒前面築起第一道防線保護我們。


陳崎嶸:江南的幽蘭——獻給同鄉李蘭娟大姐

陳崎嶸 男,1955年生,浙江上虞人。中國作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新聞發言人,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著有詩集《詩意的學習》和《江南北國詩痕》、報告文學《航民:一個共富的村莊》,並有詩文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人民政協報》《文匯報》《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等。


畫家介紹

陳崎嶸:江南的幽蘭——獻給同鄉李蘭娟大姐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