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人民日報海外版:重大工程 鏗鏘突進

大型商用無人機“鴻雁”成功首飛;火星探測器研製進入衝刺階段;大藤峽水利樞紐船閘工程抓緊施工……

能源、交通、水利、電力……一個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在海上、陸地、空中齊齊開動!

從現代化廠房到掘進中的隧道,從腦力激盪的研發院所到熱火朝天的生產一線,隨著復工復產陸續到位,一批國家重點科技專項、超級民生工程、外資標杆項目重現往日繁忙景象。

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重大工程、重點項目也迎來關鍵節點。緊要關頭,廣大建設者們咬定目標不放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以必勝信心奮力挺進!

重大工程復工,展現經濟活力

人勤春來早。

金沙江下游的烏東德水電站工程營地,二月頭,氣溫就攀至20攝氏度。節後工地上,工程進展圖表代替了透著年味的“福”字,標示著新一年緊鑼密鼓排開的工程節點。

春節前,人們見面常會問“帶點啥特產回家?”三峽集團機電公司員工大多搖搖頭:“在工地上過年。”這個春節,有2000多名建設者奮戰在一線。

春節期間連續施工、節後全面復工,換來的是接二連三的好消息:繼1月中旬如期下閘蓄水後,2月8日,世界在建第二大水電工程——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再傳捷報,烏東德大壩主體工程2號、14號壩段等又一批壩段成功澆築到頂。

按計劃,烏東德大壩將於5月全線澆築到頂,7月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由於施工區人員多、來源廣、流動性大,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防控和生產壓力不小。“頂住壓力、加倍努力!”三峽集團烏東德工程建設部主任楊宗立帶領大家提前謀劃,保安全、保重點、控節奏、控人員,安排急缺崗位到崗時間、做好返崗人員隔離觀察……施工生產得以平穩有序推進。

有序推進的,不只是烏東德,重大工程復工復產的鼓點響徹早春神州:

條條道路在鋪展——川藏鐵路、長江沿江高鐵、京沈高鐵、北京到雄安城際鐵路建設穩紮穩打,交通運輸部明確,規劃項目“應開盡開、能開快開”;

農業根基在夯實——大藤峽水利樞紐、引江濟淮、滇中引水等19項重點水利項目春節不停工,水利部宣佈,全國在建的110項重大水利工程已有56項實現復工,佔總數50%以上;

北京冬奧工程進展順利——備受矚目的國家速滑館、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延慶冬奧村已按計劃平穩復工,準時交付有保障;

“頂樑柱”率先頂上去——中央企業成為推進重大工程復工復產的“主力軍”。目前,央企所屬的4.8萬戶子企業,復工率達86.4%。

重大工程復工,不僅是生產運營的啟動,更迅速催生出一個個振奮人心的“首次”“首臺”“首艘”“首發”,依然不斷創造新紀錄、鑄造一個又一個的“中國驕傲”。

重大工程領跑,不斷刷新紀錄

重大工程,是中國實力的集中體現,容不得絲毫放鬆!

2月18日,航空工業西飛民機新舟700總裝廠房內,首批研製的2架新舟700飛機正在進行不同階段的總裝工序。泛著金屬光澤的黃綠色機身、身著白色或深藍色工作服的員工、鮮紅的國旗和黨員突擊隊旗幟,幾種色彩構成初春廠房裡別樣的生機。

實現年內首飛!這是新舟700今年的目標。豈料疫情突襲!“不能等到疫情結束才恢復國家重大工程的推進,必須一手嚴控疫情、一手統籌復產。”西飛民機副總經理朱建新把辦公桌搬到了生產現場。

順利復工,不僅要對內統籌,將研製進度需求與人員復工順序一一對應;還要對外協調——新舟700項目產業鏈涉及眾多外部供應商,他們遍佈全國乃至海外,要協助復工復產,整個生產才能“妥妥的”。

措施到位,2月10日,西飛民機正式復工。目前復工率達到70%以上。

放眼全國,能量滿格的豈止是新舟700!

重大工程領跑,硬核實力強起來。

在海上,中國船舶集團各項重要裝備已恢復建造,自南到北,各大船廠紛紛復工;在陸地,重型燃機、核電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展良好;在空中,北斗三號全球系統運行保障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正集中突擊,長征五號B型運載火箭抵達海南文昌發射場,將全力迎接首飛。從載人航天、量子通訊、深海探測到高鐵、核電、特高壓,重大工程繼續夯牢國力基石。

重大工程領跑,經濟動脈活起來。

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海陽1號機組首次換料大修結束,創我國核電機組首次換料大修最短工期紀錄;連徐高鐵復工了,上下游鋼筋、土方、運輸、車輛同步發動;白鶴灘水電站持續趕工,幾千名工人盯守一線……產業鏈長、關聯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大,每一項重大工程,都如齒輪咬合般匯聚各部門、各環節的共同託舉,並強力拉動產業上下游。

重大工程領跑,機遇空間多起來。

近日,工信部專門部署加快推進5G發展、做好信息通信業復工復產。一批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重點項目發展,為經濟社會贏得新機遇、拓寬新天地。疫情帶來挑戰,卻阻擋不了一批批重點工程鏗鏘突進的步伐。

重大工程提速,傳遞中國信心

疫情衝擊下,中國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進展如何,受到全球投資者關注。

2月10日一早,私家車、大巴車和少量電瓶車陸續駛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近2000名員工依次通過體溫檢測後,走向各自崗位。

這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節後復工第一天。當天早上7點多,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主任科員孫筱和就守在公司門口。特殊時期,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特斯拉的防疫服務專員。

“上下班我都在現場,可以說秩序井然。除了戴口罩,大家跟往常沒啥不一樣!”這是孫筱和觀察一週後得出的結論。

僅用不到一年完成建設和投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曾創下令人矚目的“中國速度”。這次節後順利復工,無疑為該廠此後的產能爬坡打下基礎。

特斯拉不是特例。在臨港新片區,產值逾5億元的企業已全部復工,積塔半導體臨港工廠等一批外資重點工程穩步推進。不少企業負責人說,“如期完成目標,我們有信心!”

信心,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隨著春和景明的翩然到來,正不斷增強。

在上海,世界500強投資的企業復工率近90%;在山東,全省推動32家韓資汽車配件企業於2月15日前全部復工;在湖南,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超過80%……“預計2月底多數地方基本實現復工復產。”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說。

信心,在一系列政策服務的有力有效保障中更加充足。

作為“靚麗名片”“國之重器”,重大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為讓員工順利返崗,各地包大巴、包專列、包飛機,定點接送;為解決員工住宿問題,推出封閉小區、人才公寓供員工過渡使用;防疫物資有缺口,政府緊急採購、多方籌集……“這麼多大項目順利復產,得益於各方聯手履責。疫情防控和經濟生產‘兩不誤’,開局良好。”連日奮戰一線的孫筱和很是感慨。

信心,在中國經濟航船的穩健前行中越來越堅定。

保生產、保物流、保工期;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非常時期,政策方向穩,辦法舉措實,為重大工程加油助力。“科技創新的腳步不會放慢,而是在加快”“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會變”“沒有什麼艱險能削弱我們擁抱春天的力量”——這是中國重大工程奮鬥者的心聲!

本文源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