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航母就是海上棺材,在現代戰爭中已經沒有絲毫用處了。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航母無用論,其提出和宣揚者,正是擁有全世界最強大航母力量的美國

初聞,覺得頗有道理,畢竟老同志經驗豐富,勸後來者少走彎路,用心良苦啊!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航母無用論,在中國遼寧號航母服役前尤為盛行,令人奇怪的是,在國產航母即將下水的今天卻不見了這類論調的蹤影,這是怎麼回事呢?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航母無用論背後,是美國人的大造特造

美國人的表現讓世人大跌眼鏡,幾十年間,一面疾呼航母無用論,一面十萬噸核動力航母不斷下水......人們總算反應過來。

原來世界上還有一種理論叫“好處得到的人越少越好”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馬島戰爭勝利後,英國民眾夾道歡迎凱旋的英國航母

航母,作為現代海軍的核心,是爭奪制空權的關鍵,而有了制空權,等同於擁有了海洋,相反沒有了制空權,無論戰艦或者導彈多麼先進,在航母艦載機面前都只是靶子。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不斷製造超級航母的原因 --- 航母就是世界海洋的統治者

怎麼勸阻別家造航母呢? 宣揚航母無用論就是個好辦法

世界老牌海軍 --- 英國海軍差點被航母無用論坑了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原計劃退役全部重型航母,但馬島戰爭中航母的決定性作用,讓英國人看到了航母的重要性,自那以後再無人提航母無用。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前蘇聯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十萬噸、核動力,可惜還未建成

航母建設及服役是一項大工程,花錢多見效慢,加上鋪天蓋地的航母無用論,決策者稍有動搖便導致功虧一簣。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中國航母步伐堅定,航母無用論無法干擾絲毫

航母無用論的主要作用,並非是證明航母真的沒用了,而是讓世人懷疑甚至相信航母沒用了,從而為美國航母消除潛在威脅者。

當潛在對手轉而發展導彈驅逐艦、潛艇後,他們驀然發現,在美國航母面前,自己戰艦連生存都是問題,更別提什麼讓航母變成棺材了。

中國航母出現之前,航母無用論在中國大行其道,為的就是干擾航母工程。

對航母建設,不聽美國人說什麼,要看美國人做什麼,要有戰略定力和決心。

一、展望中國第三艘國產航母!搭載核動力系統,將在大連造船廠建造

近期,中國首艘國產航母 --- 山東艦的全體官兵聚在甲板和機庫,向全國人民拜年,這是山東艦的機庫首次對外界公開,通過現場畫面來看,山東艦的機庫要比遼寧艦的機庫更加寬敞,所以山東艦可以搭載更多的艦載機。

當然有關中國航母的好消息不只這一個,中國第三艘國產航母也發展順利,那第三艘國產航母有哪些特點?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山東艦)


當前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編號001A,山東艦的編號002,第二艘國產航母的編號003,那第三艘國產航母的編號就是004,按照海軍大校的話說,004航母搭載核動力系統,設計工作已經完成,未來將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並且004航母屬於大型核動力航母,噸位要比前兩艘國產航母大的多,載機數量也將大幅度提升。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核動力航母模型)


此前中國航母沒有裝備彈射系統,無法起降固定翼預警機,只能用預警直升機替代,但004航母裝備電磁彈射系統,這就賦予004航母起降固定翼預警機的能力,電磁彈射具有輸出能量可調節等優點,既能彈射重型艦載機,還能彈射中小型無人機,之前中國展出過HK-5000G察打一體無人機,採用前置雙輪設計,機翼可摺疊,未來很可能登上004航母。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HK-5000G無人機)

中國正在研發隱身艦載機,很可能是以殲20或FC31為藍本研製,之前中國陸地航母上出現了固定翼預警機的模型,並且中國也展出過大型核動力航母的模型,甲板上放置了艦載預警機、隱身艦載機、無人攻擊機等模型,這或許預示了中國航母未來的發展方向。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固定翼預警機想象圖

二、中國首艘核動力水面艦艇:排水量3萬噸,技術成熟之後將其應用到大型航空母艦之上

  

中國在1970年12月份就下水了自己的第一艘核潛艇,但一直到今天依然未擁有自己核動力水面艦艇。因為在不少軍迷眼中核動力=源源不斷的動力,擁有核動力的戰艦也就意味著強大,所以對核動力艦船有著特殊的感情,希望中國能早日建造出自己的核動力水面戰艦(主要是核動力航母)。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03號航母,很大概率依然是常規動力

04號航母,才用可能是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而04號航母尚未露面,所以按照時間節點和建造速度來看,在04號航母下水之前,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所的參與的首個民用涉核總體設計項目或許才是中國首艘核動力水面艦船。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中國船舶”公號公佈的想象圖

根據“中國船舶”公號公佈的想象圖來看,想象圖船體上有著“中廣核”(中國廣核集團)的英文縮寫CGN,所以七〇一所核動力項目應該就是2019年3月份“中廣核”招標的一艘3萬噸核動力實驗船。

這艘實驗船從2019年3月份招標,4月份簽訂詳細合同來看(船平臺建造週期24個月,調試周期15個月),預計會在2022年左右下水所以它很大概率會成為中國的首艘核動力水面艦船。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中廣核公佈的想象圖

這艘核動力實驗船,將採用一堆兩機的配置、2×25兆瓦的緊湊型壓水堆,單堆核反應堆熱功率為200兆瓦(一款ACPR50S民用小型核反應堆)。

核動力實驗船設計總長為152米、型寬30米,設計排水量為3萬噸。

既可核動力航行,又可輔助柴油動力航行,最大航速只有11.5節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核反應堆

值得注意的是,中廣核的這艘核動力實驗船與利用核反應堆高壓高溫蒸汽驅動渦輪機的核動力航母、核潛艇不同。

該實驗船上的核反應堆,主要是用來發電的本質為“海上核電寶”

所以它的主要用途,是靜止停泊狀態下為沿海地區、遠洋島礁或者大型海上平臺(海上油氣田)提供電力支持,這也是為何該實驗船最大航速只有11.5節的原因之一。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海上核電寶

技術亮點

首先是小型化核反應堆技術,這是將核反應堆應用於航母和潛艇的最重要的技術要求之一,而ACPR50S正是中廣核響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號召,專門研製海上小型堆技術,並且將其應用到艦船之上說明其小型化技術已經成熟。

然後是核反應堆功率,ACPR50S單堆有著200兆瓦的熱功率,雖然不及“尼米茲級”航母A4W核反應堆單堆600兆瓦的熱功率,但大於094核潛艇100兆瓦左右的熱功率,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不過,ACPR50S小型核反應堆輸出功率並不低,有著2×25兆瓦=50兆瓦的電功率,達到了熱功率的25%。

“尼米茲級”航母,有效輸出功率只有16%,也就是97兆瓦(使用2座核反應堆)。

“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有效輸出功率也只有19%,似乎目前並沒有有效功率比大於20%的艦用核反應堆存在。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航母建造

如果中廣核的這艘核實驗船,在驅動渦輪機的時候也能達到25%的有效輸出功率,那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進步

不過,若將單堆熱功率200兆瓦的ACPR50S小型核反應堆用於驅動渦輪機,能達到20%的有效輸出功率的話,4座核反應堆也會有著160兆瓦(約合21.7萬馬力),足以保證一艘8萬噸的航母航速達到30節以上。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民用核反應堆,就有著200兆瓦的熱功率。

技術成熟之後,將其應用到大型航空母艦之上,單堆熱功率或許還會有不小的提升,如果單堆熱功率能提升到400-500兆瓦,2座核反應堆就可以滿足一艘8萬噸大的航母動力及電力所需。

三、核動力航母啥時開建?警惕美軍踩過的坑

1、中國發展核動力航母有“剛需”

中國,到底需要建造多少艘航母”和“中國是否會建造核動力航母”?

其實,一切緣於國家根據現實威脅與國際環境做出的判斷,但對於“中國是否會建造核動力航母”這個問題,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核動力航母的好處,已經被美國海軍用幾十年時間、10多艘核動力超級航母所驗證過了。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中國擁有了核動力航母,就可以大量緩解編隊中補給艦的壓力,使其能夠專心為其它常規動力軍艦補給,從而大幅增加執行遠洋任務的時間或作戰持久能力。

這也是,為何法國當年咬牙用核潛艇的小堆,也要建造自己的核動力航母的原因;也是俄羅斯在國力和技術都不允許時,不停推出本國核動力航母模型的良苦用意!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核動力航母技術的複雜,需要儘早建造進行技術驗證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美國海軍,在1958年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服役後發現大量問題,特別是核動力系統很不成熟,整艦設計也存在著許多不合理。

“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惡劣性能與高昂造價,還導致美國海軍取消了之後所有同級艦的訂單

但“企業”號,成為了美國海軍驗證和試驗發展後續核動力航母的實驗平臺,並最終導致美國海軍利用其經驗,建造了現今世界上最成功的的核動力航母 --- 尼米茲級。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我們需要儘快建造中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像遼寧號一樣,它可以作為訓練艦

不斷的在驗證新技術和訓練合格的艦員,為我們建造成熟的核動力航母提供經驗教訓。

2、中國核潛艇反應堆,能給航母用嗎?

建造核動力航母之前,需要先確定動力系統的配置

否則容易出現與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小馬拉大車”一樣的慘劇!

從工程原理上來看,核潛艇與核動力航母所採用的反應堆相差不大

如美國新一代“福特”級航母採用的A1B型反應堆以及現役“尼米茲”級航母採用的A4W/A1G型反應堆,都是在美國核潛艇S5W型反應堆基礎上加以放大或適當改進衍生出來的。

航母的核動力系統,確實不是核潛艇的核動力系統的簡單疊加

法國只看到了路線的正確,卻忽視了自身的實力,這才導致造出了問題頻發的4萬噸“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同樣的,中國雖然擁有較豐富的核潛艇建造經驗,二者有相似之處,但技術難度遠遠不同,技術突破需要時間的積累

航母的核動力系統,要比核潛艇複雜,因艦艇噸位不同,對反應堆的功率要求也不一樣,而且在機動靈活性、操縱性、艦機適配性等方面有較高要求,僅靠簡單複製或增加反應堆數量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就因為使用了單臺只有3.5萬軸馬力的A2W型核反應堆,而為了滿足令其8萬噸排水量跑出30節以上航速的需求,不得不裝上了8座反應堆,不僅佔用大量空間,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所以美國海軍在後來建造的尼米茲級航母上裝備了2座A4W/A1G型反應堆,單臺就能輸出14萬軸馬力,2臺就能滿足28萬軸動力,讓尼米茲級航母跑出33節的高速。

為了更高效、更安全地進行研製工作,先在陸地上建造一座模擬堆

,以進行各種模擬試驗,同時培訓運行和維修人員。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美國就是按照這種方法,從二戰後至今共建立了4代9座陸上模擬堆,為大量核動力潛艇的反應堆改進提供了試驗場所。

其中的LSR和DRP兩個模擬堆是專為發展水面艦船核動力使用的,至今發展出了用於企業號航母的A2W反應堆、用於尼米茲級航母的A4W和A1G反應堆,以及最新型福特級航母使用的A1B型反應堆。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近年來,我們著力研發核動力破冰船、水上核電站,距離應該不遠了

只要陸上模擬堆,經過試驗證明符合技術需求,那麼剩下的核動力航母本身的建造已經沒有太大難題了。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3、我國建造核動力航母,需要幾座核反應堆?

如果解決了核動力航母的關鍵設備——核反應堆以後,接下來我們就需要考慮在這艘核動力航母上,需要安裝幾臺反應堆來驅動這艘“海上巨獸”了。

參考美國核動力航母的設計經驗,看看美國海軍都是怎麼幹的?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美國海軍在建造第一艘“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時,因為需要保證28萬軸功率才能將8萬噸船體飆到30節以上,所以不得不安裝了8臺小功率的A2W核反應堆。

雖然這個“堆堆”的法子滿足了企業號總功率需求,但副作用也是“槽點滿滿”的:因為要安置8臺反應堆,所以企業號艦體內部空間就被佔用了很大一部分,相關的彈藥艙、燃油艙和其他設備安置艙都會被擠佔或另尋空間。

直接導致了企業號噸位的提升,連帶整艘航母的造價也“一飛沖天”。美國海軍因此不得不在財政緊縮的大環境下,砍掉了企業號後續建造計劃,導致企業號成為了這一型航母的“獨苗”。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企業號安裝8臺反應堆的無奈,是當時反應堆技術不過關導致的,但產生的惡劣後果,卻令美國海軍不得不考慮後續航母建造中對反應堆數量的限制。

於是在規劃企業號之後的核動力航母時,就出現了採用4臺反應堆與2臺反應堆的大討論。

依照美國海軍在1964年6月預備設計案中的估計,雙反應堆構型航母的預期造價為4.22億美元,4反應堆構型則為4.25億美元,雙反應堆構型可以節省大約300萬美元。

雙反應堆構型不僅更經濟,也更節省空間,由於反應堆艙縮減為2個,連帶能騰出更多艦體內部可用容積,以便應付越來越嚴重的艦體內部配置擁擠問題。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若換成雙反應堆構型,每座反應堆便須提供高達13萬-14萬軸馬力的功率才行,對於當時的反應堆設計部門與製造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工程挑戰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若選擇雙反應堆構型,需保證僅剩1座反應堆,仍能提供足夠的動力

需要剩下的單臺反應堆,具有極為優異的“超頻”能力——當然,這對於核反應堆來說這是極端危險的操作!

最終,美國研製出了單臺達到14萬軸功率的A4W反應堆,在尼米茲級上只用2臺A4W反應堆就達到了之前需要8臺或4臺才能滿足的動力需求。

節省大量空間給其他設備與艙室,使得尼米茲級擁有極高的持續作戰能力。可是不要忽略尼米茲級的成功,是建立在其首先研製出了單臺14萬軸馬力的A4W型反應堆之上的,否則也無法以區區2臺反應堆推動10萬噸的身軀在海上飆到30節以上。

我們的首艘核動力航母,可能從8萬噸牛刀小試

如果,我們參考尼米茲級或者更先進的福特級航母(單座功率高達35萬軸馬力)只用2座核反應堆驅動的話,那麼單座反應堆的推力起碼也要達到14萬軸馬力這個起點。

要是達不到這個數值的話,我們就不得不被迫使用4臺小功率反應堆來驅動我們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了。

即便造成了內部空間被較多的佔用,可能會影響到艦載機搭載數量和燃油、彈藥的攜帶量,因為首艘核動力航母實驗意義重大,不算大問題,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

在使用中,不斷完善設計和繼續提升單堆功率,並且培養更多核動力航母操作人員,才是中國建造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根本!

四、中國海軍核動力航母何時開建?專家推測,10年之內必有大動作

何時才能像美國人一樣,開工建造核動力航母呢?

核動力航母,究竟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首先,相較於常規動力航母,核航母的優勢顯而易見,噸位、載機數量以及航程,都遠超常規動力航母。而且,以它為核心組建而成的航母打擊群,所發揮出的戰力幾乎等同於一箇中小國家全體海空軍的戰力,如此威力讓美國將其劃分到了戰略力量當中,一旦出動必將改變世界風雲。

其次,核航母技術複雜,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美國也是經過幾十年的摸索,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航母建造與作戰體系。即便是掌握了相當先進的核技術,例如曾經的法國,能夠獨立建造核潛艇以及核電站,也不一定能攻克核航母的技術難關。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最後,核航母的消耗也十分驚人,雖然核動力系統令它不需要考慮艦用燃料問題,但每次更換核燃料都意味著一次大修,沒有上百億美元的資金,這項工程根本週轉不過來。另外,用於航母本身和艦載機的日常維護保養,以及艦上官兵的日常飲食開銷,都是一組天文數字。

總的來說,核航母是大國的玩具,沒有雄厚的技術以及經濟實力,根本就玩不轉而現在,經濟與科技實力都得到了空前發展的我國,正在向這條路穩步前進。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網絡上熱議,003型航母是否會採用核動力?

從當前進度來看,在它身上裝備核動力也確實操之過急

因為在建造核航母之前,必須先建造用於其他用途的大型海上核動力平臺,例如俄羅斯的核動力破冰船以及“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用它們來對艦用核反應堆進行測試,成功之後才能考慮建造核航母。

有專家估算,如一切順利,10年內能看到自己的核航母出現在船塢中

這個時間其實已經算快的了,美國自從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後,也花了7年時間才服役第一艘核航母,這還是在技術儲備遠比我國豐富的情況下,可想而知“白手起家”的我國要面臨多大的困難。


航母,海上移動棺材?為何中國堅持發展航母,拒絕被戰略忽悠?


中國軍工從未讓我們失望過!為了見證奇蹟的發生,10年時間,我們等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