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牢記初心使命 不忘黨的恩情!老黨員何積仁餘祥禎夫婦捐款14萬元支持抗擊疫情

“自全國多地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們心中十分不安。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定能戰勝疫情,取得最後勝利。我們現自願捐款14萬元作為抗擊疫情之用……”這是有著71年和68年黨齡的老黨員何積仁和餘祥禎夫婦2月17日向中共曲靖市委組織部自願捐款支持抗擊疫情的報告中的一段話。

牢記初心使命 不忘黨的恩情!老黨員何積仁餘祥禎夫婦捐款14萬元支持抗擊疫情

獲悉何積仁餘祥禎老黨員夫婦自願捐款14萬元支持抗擊疫情的事蹟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文榮專門作出批示:“何積仁餘祥禎夫婦兩位老黨員把自己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存下的14萬元捐款用於支持抗擊疫情,充分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實際行動彰顯了黨員本色,讓我們無比崇敬。要大力宣傳弘揚他們一生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宗旨、把畢生獻給黨的崇高品質,學習他們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心繫黨和國家民族的高尚情懷。”這已不是這對老黨員夫婦第一次捐款和交納特殊黨費了。2012年5月,何積仁餘祥禎夫婦自願一次交納大額黨費3萬元為黨的生日獻禮;2013年,何積仁和餘祥禎從積蓄中拿出2萬元,向曲靖一中進行捐款,為學校圖書館購買圖書;2014年,何積仁又與老伴為會澤受災鄉鎮捐款2萬元;2016年“七一”前夕,在黨的95週年生日到來之際,何積仁餘祥禎夫婦再次向黨組織交納黨費13.3萬元。

何積仁1928年5月生於雲南省宣威市來賓鎮盤龍村,現年92歲,1949年1月參加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2月,在參加宣威分水嶺戰鬥時身負重傷,導致左眼失明,1951年11月被評定為“二等乙級”傷殘軍人,至今他的身上還有6塊彈片無法取出。1950年10月轉業後,無論在任何崗位,何積仁都兢兢業業工作,始終謹記組織教誨,認真履行著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義務。老伴餘祥禎,現年91歲,1949年10月參加工作,195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從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退休。 何積仁和餘祥禎夫婦對黨對人民始終飽含深情,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們領取著離退休金,子女事業有成,本可以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卻始終不忘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共產黨員本色。夫婦二人現仍住在原建安公司一幢始建於80年代的老房子中,家中佈置簡潔而清爽,平日省吃儉用。何積仁常說:“我是一名受黨教育多年的老黨員,我參加戰鬥身負重傷,是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離休後黨組織對我的關懷照顧無微不至,黨的恩情我永遠也忘不了!現在我們夫妻均是高齡老人,難能再為黨做實際工作了,但總是關心著黨的事業,總想力爭為黨做些力所能及的奉獻,所捐的款項,代表我們對黨和國家事業的一點心意!”

堅守心中那面黨旗

李紹波

在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關鍵時刻,我市離退休老黨員何積仁、餘祥禎夫婦,把自己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存下的14萬元,捐款用於支持抗擊疫情的光榮事蹟,再次感動著滇東紅土地上的幹部群眾,又一次鼓舞著全市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文榮讚許道:“充分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實際行動彰顯了黨員本色,讓我們無比崇敬。”他們是共和國的英雄和功臣。他們有著耀眼的人生經歷和功勳,建國前參加革命,入了黨、參了軍、扛過槍、打過仗、負過傷、立過功……有功不居功。他們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心中永遠飄揚著鮮豔的黨旗。他們參加革命工作以來,無論在任何崗位,都兢兢業業,始終謹記黨組織教誨,認真履行共產黨員義務,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業務上精益求精,生活中樸素熱誠,離退休後仍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黨的事業不懈奮鬥。

他們始終堅守著心中那面亮麗的黨旗。有著71年和68年黨齡的老黨員何積仁和餘祥禎夫婦,對黨對人民始終飽含深情,對自己卻嚴格要求。兩位老同志始終不忘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共產黨員本色。他們雖然常年疾病纏身、居住簡陋、生活儉樸,但始終不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心繫黨和人民。多年來,這對耄耋老黨員夫婦多次自願交納“特殊”黨費和捐款,堅守著他們對黨對人民始終飽含的深情和初心,認真履行著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義務。

我們要學習,他們數十年堅守如初,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宗旨,把畢生獻給黨的崇高品質;我們要學習,他們始終對黨忠誠、無私奉獻、心繫黨和國家民族的高尚情懷;我們要學習,他們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共產黨員本色,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大家生活更加富裕了,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始終心繫黨的事業和人民疾苦。

他們是一面鏡子,能幫我們消除前進路上身心的疲憊和灰塵,淨化我們生活中的浮躁和心靈塵埃,教我們做人做事做合格黨員。

唯如此,我們才能不負他們的先進事蹟,他們的品格、情操和堅守,才能讓我們心中的那面黨旗更紅、更豔、更招展,才能戰勝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推動曲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同全國全省一道全面進入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