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繁體字已經棄用了60多年,為什麼現代人依然天生就能看懂?

繁體字已經棄用了60多年,為什麼現代人依然天生就能看懂?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文字了,畢竟文字才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精神象徵。但凡是一箇中國人就一定非常喜歡中國的漢字,這是世界上公認最難寫的語言,可是我們的老祖宗卻將這些語言“吃”得滾瓜爛熟,紮根到了骨子裡面,融入到了血液之中。文字是一個民族的傳承,是思想延續的媒介,也是情懷飛揚的紐帶。文字可以激盪人心,也可以指點江山,那麼對於繁體字你又瞭解多少呢?

繁體字已經棄用了60多年,為什麼現代人依然天生就能看懂?

我們或許不太知道,簡體字出現的時間並不算長,相比較於繁體字幾千年的傳承而言實在是太過稚嫩。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到底這兩種字體之間的碰撞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是非常成熟的繁體字力壓一頭,還是更加簡單易懂的簡體字略勝一籌?或許不能這麼衡量,但是不得不說有一種現象始終縈繞在我們的面前,那就是繁體字已經棄用了60多年,為什麼現代人依然天生就能看懂?要知道我們從小就學的簡體字,繁體字是何物根本就不瞭解好不好!而且繁體字其實更加繁瑣晦澀,怎麼會一看就懂,而且還能讀出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其實究其緣由,只有以下幾點原因可以解釋了吧。

繁體字已經棄用了60多年,為什麼現代人依然天生就能看懂?

NO.1書寫習慣影響


曾經有研究表明,中國人在閱讀漢字的時候可以做到忽略掉順序、結構打亂或者減少筆畫等等,正常閱讀沒有任何障礙。從另一方面來講,中國人對於漢字有一種天生的“自信心理”,只憑藉著一些局部或者表象就能很快給出結論。這一點在閱讀的時候體現得非常明顯,同樣適用於繁體字。儘管大部分人並不完全認識繁體字,但是由於某些結構或特徵能夠和簡體字聯繫起來,那麼就能瞬間得出正確讀音。這大概就是源於一種文化自信的心理吧,中國人向來如此。

繁體字已經棄用了60多年,為什麼現代人依然天生就能看懂?


繁體字已經棄用了60多年,為什麼現代人依然天生就能看懂?

NO.2簡體字或許來得更高級


為什麼這麼說呢?想必很多人一定會認為繁體字更能代表中國漢字,但是難道繁體字前面出現的漢字就不能代表嗎?因此客觀來講,在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之中,只有簡體字能夠在便捷和方便之間滿足閱讀。任何一種進化一定都代表著某種需求,有了某種需求那麼就代表著人類的進步,這是完全相輔形成的一種模式。其實這也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簡體字一定會比繁體字更加高級一些,這是從一種大勢上去定論的。如今中國大部分地方都在廣泛使用簡體字,只有部分地區還在將繁體字作為官方文字,就比如說臺灣和香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這種大勢之下,這兩個地區也會漸漸推行簡體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