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湖北省恩施軍分區:扶貧“尖刀班”,讓軍旗高高飄揚抗“疫”一線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鄂西南邊陲,崇山峻嶺、激流峽谷眾多,交通極為不便,屬老、少、邊、山、貧地區,疫情防控難度較大。春節期間,為支援駐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湖北省恩施軍分區第一時間指派機關和人武部24名扶貧“尖刀班”成員趕赴全州13個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的鄉村,助力村支兩委轉戰疫情防控工作,誓保土苗山寨安寧。24名“尖刀班”隊員聞令而動,新年第一天便義無反顧,各自奔向全新的戰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尖刀班”“敢打、善打惡仗、苦仗、硬仗”的使命和擔當。

婚禮因戰“疫”再次推遲

農曆大年三十,對胡興文來說是特別喜慶的日子。這天上午,他與未婚妻馮玉陪著兩家父母歡聚一堂,正商量著正月初五操辦喜事的種種細節。

“胡興文同志,軍分區黨委決定,正月初一中午十二時前,務必到石灰窯村迅速展開抗疫工作。”“是,堅決落實!”

面對突然的電話命令,胡興文沒有也來不及絲毫的猶豫,態度堅決地應了下來。掛斷電話,胡興文一時犯起難來,不知如何向坐在身邊的馮玉解釋。

胡興文是恩施軍分區機關派駐到恩施州下轄恩施市紅土鄉石灰窯村開展“131”精準扶貧的“尖刀班”班長。原本準備2019年國慶節結婚的他,為了年底順利通過國家的脫貧驗收,已經跟馮玉商量,推遲了婚禮。可這次又要推遲,怎麼開這個口呢?

“你去吧,等疫情結束後再結婚。”對著眉頭緊縮的胡興文,通情達理的馮玉輕聲說道,沒有絲毫的不情願。

胡興文最難面對的還是自己的老父親,這些年,老父親是多麼地牽掛自己的終身大事啊,眼看婚禮就要辦了,堵在他老人家心頭的一塊石頭可以扔了,現在偏偏又要奔赴抗疫前線。

內心焦急的老父親,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說,默默地抽著旱菸。

“爸,疫情緊急,我們這些穿迷彩服的人到場了,老鄉們就放心了!您放心,等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我回來馬上選定一個好日子,舉行一個盛大的婚禮,讓您老人家高興。”胡興文愧疚地看著自己的父親說。

“哎!大事要緊!但是也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身安全!多為老鄉們想方法、做防護!”胡興文聽著,靜靜地流下了感激的眼淚。“興文,回來結婚後,一定要一生善待馮玉!”

大年初一,胡興文背上行囊,向著自己熟悉的鄉村出發,奔向了疫情防控陣地⋯⋯

他們是抗“疫”一線的最美夫妻

“有個情況給張班長報告。我們羊乳山村4組有老人去世,正在辦喪事,沒帶口罩,參加弔喪的人中有一個剛從武漢返回。”

“好,我馬上過來。”聽到這個信息,巴東縣人武部駐羊乳山村扶貧“尖刀班”班長張全忠,來不及細想,帶領工作隊員和醫護人員,趕到事發地。迅速發放口罩,登記在場人員,測量體溫,勸離部分閒散村民,並及時把有武漢旅居史人員帶到集中觀察點隔離。忙完這些,張全忠才稍微放鬆下緊張的情緒,歇了下來。只有在這時,才容得他想起自己的小心思。

“說實話,誰不想在家過個好年,但是疫情來臨,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作為黨員、尖刀班長必須衝上去。苦點兒累點兒不算什麼,主要還是擔心愛人,愧對女兒,她正在讀高中,學業緊張,我平時就一直在村裡,陪伴她很少,春節也不能陪伴她⋯⋯只要能夠打贏疫情防疫這場阻擊戰,我們兩口子再辛苦,都是值得的。”說到這裡,他哽咽了,眼眶泛紅。

張全忠的妻子向仕友在巴東縣衛健局工作,同樣義無反顧奔向了另外的抗疫前線。自年初一夫妻倆分開以來,向仕友每天要到地方衛生院集中隔離點進行病員信息彙總、醫用物資發放等工作,感染風險極大。想到這,張全忠真想衝動地撥打妻子電話,問聲平安。可轉瞬間,他又打消了念頭,別打擾她,可能她正在忙呢!突然,電話聲響了,“全忠,還好吧?”電話傳來的正是妻子的聲音。“還好,你呢?”“我很好,剛忙完,怕你擔心,給你說下,女兒已自己到爺爺奶奶家住下了。”“好的,你一定要注意防護好自己。”

懂事的女兒非常理解爸媽不能一起陪在身邊過年,在她眼中,爸媽是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最美”夫妻,她為爸媽由衷地感到自豪。

勇當抗“疫”戰中的“快遞兵”

“決定讓你負責接洽社會團體、企業、個人捐贈物資以及政府相關部門調撥的應急物資,並保障應急物資及時配送到鎮上。”接到這個命令,初一從老家趕回市裡的利川市人武部扶貧“尖刀班”班長譚坤成,由此成了一名抗“疫”戰中的“快遞兵”。

人們稱他是一名“快遞兵”,他倒覺得自己更像一名快遞公司的職員。他說:“我像一名收貨員,上午到衛健局收口罩,中午去民宗局給駐村工作隊的隊員收糧油,下午去同事家樓下收換洗衣服。”他又說:“我像一名分揀員,對收來的物資,要進行分類,在每一個包裹上作上記號,註明這些物資是哪個單位調撥的,或者是哪個單位捐贈的;註明哪些東西是送到政府的,哪些東西又是給村裡的。”

收發分揀物資,成了這位“快遞兵”的主要工作,他每天帶著口罩穿梭在利川城裡的各個單位,將物資聯絡收集到位,然而最關鍵的是如何能保證將物資及時送到基層。建南鎮地處利川西北邊陲,該鎮政府駐地離利川城區有80公里的路程、1.5小時的車程,路途遙遠、坡陡彎急,運輸的難度較大。為此,譚坤成迅速召集陳誠、陳前兩名尖刀班成員,組成後勤保障“專班”,全力投入物資保障。在這個後勤“專班”的努力下,先後分批次運送5頂帳篷、34件棉大衣、1650個醫用防護帽、3300雙鞋套、40000多個口罩,有力保障了抗“疫”一線的物資需求。由於表現優異,譚坤成也被利川市防控指揮部通報表揚。

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

恩施市人武部駐天落水村的扶貧“尖刀班”班長寧鋒深知該村地處大山深處,人員分散,村民對疫情防控的認識存在滯後性。為加強宣傳引導,他從自家兄弟那兒,借了兩輛麵包車,裝上高音喇叭,沿村組公路來回巡查宣傳,發揮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正月十二是當地中小學開學的日子,也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由於該市實行網絡教學,通過前期的摸底排查,細心的寧峰發現有2戶貧困戶家中不具備上網課條件,考慮到開學時間不確定,他就在尖刀班裡籌集了兩臺閒置的智能手機,手把手地教會孩子使用。“停課不停學,要把黨的好政策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寧峰說道。

村民周姝彤的孩子不足半歲,外地返回後沒有預備足夠的奶粉,疫情襲來,道路封控,商鋪關停,只能向尖刀班求助。寧峰為了購買到嬰兒奶粉,想方設法,多處輾轉,將買到的奶粉步行6公里山路送到周姝彤家中。周家一家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寧班長,您比親人還親啊!”

點滴奔忙,都是使命。一年多的駐村工作,讓寧鋒對這個民風淳樸的村莊和村民有了深厚感情,對村民的家長裡短更是如數家珍。面對疫情形勢的嚴峻考驗,他帶領尖刀班以情感人、以理防疫的事蹟,深深感染了淳樸的村民們,他們也自發地給防疫一線人員捐送物資,村民祝名堂自發捐獻兩千元生活物資、覃三毛捐出口罩七百個、陳列賢捐出一頭牲豬、董遠輝捐獻大米兩百斤⋯⋯

(陳剛果 張梨)

編審:李超

通聯:國防時報新媒體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