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前言: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必將帶來符合時代特徵的的潮流風尚,也必將淘汰一些陳規陋習,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NBA也不例外,當庫裡的三分球引領著金州勇士在過去的四年三奪總冠軍,帶來了席捲聯盟的三分風暴,於是乎每一支球隊都隨波逐流般增加了三分球的出手。當倫納德帶著超強的統治力為猛龍帶來隊史第一座奧布萊恩杯之後,鋒線球員一躍成為了聯盟裡的香餑餑。而這一切榮光的背後,卻映襯著一種傳統建隊模式的落寞。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當爵士隊在2017年選秀大會第一輪第13順位選中多諾萬米切爾的時候,大概也不會想到有如此高的回報,繼2015年選秀大會13順位的布克之後,米切爾成為了這個順位的又一次神來之筆。新秀賽季的米切爾風光無限,以20.5分3.7籃板3.7助攻的數據毫無懸念地捧起了最佳新秀的獎盃,而且帶領爵士隊殺入季後賽,在第一輪與威少,喬治和安東尼帶領的雷霆隊大戰六場並將後者淘汰,雖然在第二輪被休斯頓火箭隊五場淘汰出局,但是米切爾在新秀賽季堪稱完美,而爵士也確立了以“米切爾+戈貝爾”的建隊核心。

米切爾是標準的二號位球員,而戈貝爾是標準的五號位球員,這種“2+5”的建隊在過去20年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1世紀初,科比和奧尼爾組成的“OK組合“”席捲聯盟,為湖人隊帶來了三座總冠軍。2006年,奧尼爾在邁阿密拿到了職業生涯最後一枚總冠軍戒指,韋德也因此躋身超級巨星檔。2008—2010年,科比+加索爾的內外組合幫助湖人連續兩年登頂,而這十年似乎耗盡了所有的運氣,那一年也成為了“2+5”模式最後的榮光。

爵士的舉步維艱:新援不如預期,止損福利消耗殆盡

確立了核心陣容的猶他爵士在第二個賽季帶著50勝32負的輝煌戰績再次打入了季後賽,結果在季後賽首輪與火箭大戰5場黯然出局,米切爾場均貢獻21.4分5.0籃板3.2助攻,但是投籃命中率只有32.1%,三分球只有27%,米切爾在面對戈登的防守依舊束手無策,而火箭隊追求三分的打法也讓戈貝爾強悍的內線防守威懾力大降,從比賽過程來看,爵士在攻防兩端都處於被動。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賽季結束後,勢在補強的爵士通過交易得到了心儀許久的邁克康利,送走了季後賽被哈登按在地板上無限摩擦的盧比奧,為了升級外線火力群,爵士用4年7310萬簽下了克羅地亞射手博格丹諾維奇,將9年老臣費沃斯送到了新奧爾良。理想很完美,現實很骨感,康利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從而引起劇烈的蝴蝶效應,賽季中段,爵士通過交易得到了克拉克森,以增強替補火力的缺乏。<strong>從整個操作過程來看,爵士的止損措施是合理的。止損也為爵士帶來了10連勝的福利,甜蜜的新鮮感終將褪去,爵士再一次陷入了勝少負多的困境,在過去的13場比賽中爵士只取得了4場勝利。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本賽季洛杉磯雙雄強勢崛起,掘金蓄勢待發,休斯頓破釜沉舟,軍備競賽的激烈程度從未減弱,與前幾位豪強相比,爵士的情況舉步維艱。

爵士“2+5”的弊端:典型的“2”遇上非典型的“5”

爵士的“2+5”的特點:

米切爾——個人單打能力超強的二號位,自帶突破和急停跳投的殺手鐧,平均水平的三分能力,Carry球隊能力一般,標籤是關鍵時刻的得分手和低效的防守者

戈貝爾——蹲坑型五號位,頂尖級別的防守天賦,協防單防能力俱佳,主要進攻手段是吃餅和二次進攻,標籤是頂級藍領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strong>時下聯盟裡主流戰術追求的是:魔球化——進攻空間和得分效率,機動性——無限換防,協防夾擊

兩者對比就能看出,爵士存在著嚴重的違和感。<strong>空間拉扯的極致就是非持球人都具備三分能力,在進攻時都埋伏在三分線外的兩個底角和兩側上線區域,此時持球人獲得的進攻空間最大。持球人需要具備超強的個人進攻能力才能讓防守隊員在三分和收縮協防之間做出選擇。米切爾可以作為突破手,但是戈貝爾的存在讓禁區會形成天然的障礙,儘管戈貝爾擁有著超強的吃餅能力,但是與前者的放空三分轟炸相比,成功防守的幾率會提高很多,狹窄的空間對於防守是有利的,產生失誤的可能性也在增加。爵士隊本賽季的失誤居高不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米切爾的選擇是突破之後大量選擇中距離急停跳投,雖然命中還算可觀,但是對於改變防守的意義不大,也被認為是低效的進攻手段之一。

數據支持——全隊場均失誤15次,聯盟第12,失誤率15.1%,聯盟第6,戈貝爾場均失誤2次,職業生涯新高。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哈登的投籃分佈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米切爾的投籃分佈

如上圖所示,<strong>二號位“大拿”哈登被認為是魔球化特徵最顯著的球員,他的選擇也被公認為最高效的得分方式,反觀米切爾則出手了大量的中距離,這並不是一個高效的得分手段,米切爾也有自己的不得已。

效率是籃下進攻和三分並重,籃下是距離籃筐最近的地方,三分是需要防守專注度最高的得分方式,同時三分的回報是無比誘人的。戈貝爾缺乏自主進攻能力,這已是天然的缺陷,鋒線組合的內線進攻乏力也是不爭的事實,內線得分的主要輸出來源是戈貝爾高效的吃餅能力加上米切爾低效率的內線終結,在內線進攻上,二者並未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反而出現了前者對後者的抑制。爵士隊唯一的回報是三分球進攻的起色,博格丹諾維奇在進攻端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數據支持,爵士的內線得分48分,聯盟第15,米切爾內線得分10分,聯盟第27,52%的內線命中率低於聯盟平均值。戈貝爾內線得分11.7分,命中率69.3%,聯盟第6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防守端,米切爾的防守本來就不靠譜,這多少與他超強的身體天賦有點相悖,以他的身體天賦

,防守至少應該在線,但是目前來看,他在防守端的專注度還是遠遠不夠,從他的防守數據就能看出來,在米切爾的防守下,進攻隊員的命中率都出現上升現象。

數據支持:總防守數據——限制命中率46.4%,比平均命中率高1.7%

三分球——限制命中率38.5%,比平均命中率高2.7%

兩分球——限制命中率53.6%,比平均命中率高2.5%

戈貝爾無疑是聯盟頂尖級別的內線大閘,但是這樣的角色也不斷被專家球迷越來越看衰,因為三分球的不斷增加,對於球隊的防守挑戰性越大。由於戈貝爾的覆蓋區域遠離三分線,所以並不是強項,他在禁區的震懾作用讓進攻方更多選擇了其他的進攻方式。蹲坑的副作用就是當對方內線在弧頂擋拆的時候,戈貝爾由於移動速度的問題,會給持球人留有足夠的投籃空間,這樣的回報是很可觀的,反過來對爵士確實致命的,尤其是像開拓者,勇士這樣的球隊。

數據支持:爵士防守對方擋拆持球人平均每回合失掉0.91分,排在聯盟第23位。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二人缺乏聯繫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因素,上文提到所有的冠軍二人組都具備很好的場上聯繫,也就是說教練專門設定的針對二人的戰術配合,也是球隊的看家本領之一,而米切爾與戈貝爾攻防兩端的聯繫很少,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給戈貝爾送出助攻最多的球員是英格爾斯83次,米切爾40次,康利35次。這背後是大量的球權掌控,米切爾無疑是球隊裡場均觸球次數最多的球員,說明二人之間的聯繫並不密切。

<strong>二號位的全能化與五號位的機動化是聯盟大勢所趨,戈貝爾和米切爾的組合註定是失敗的。

角色球員的搭配:鋒線失守,康利迷失

上文提到,現在是鋒線稱霸聯盟的時代,快船得到了倫納德和喬治,一躍成為總冠軍的熱門球隊之一,米德爾頓+字母哥的鋒線組合讓雄鹿得到了創造歷史的機會,凱爾特人的雙探花的鋒線組合本賽季也強勢崛起,而爵士的鋒線是博揚+英格爾斯,白人鋒線組合,沒有向上搖擺能力,這就意味著內線控制能力的下降,儘管有戈貝爾霸佔著禁區,但是雙拳畢竟難敵四手。防守端對上身體天賦優秀的球員,兩人在速度和爆發力上有天然的弱勢,比如凱爾特人的布朗和塔圖姆,戈貝爾鞭長莫及,鋒線被打爆是一種大概率事件。<strong>爵士隊防守之所以出現下滑是因為儘管具備兩個優秀的防守球員,但那只是點對點的打擊,並沒有形成面對面的破壞,這背後是場上其他防守專注度的缺失,奧尼爾和戈貝爾不可能完成所有的防守任務。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爵士對於康利的到來期望值很高,一方面完美的擋拆持球者和後場指揮官,二來具備水準以上的投射能力和防守,和爵士看似無縫對接,事實往往是殘酷的,康利喪失了巔峰時期的速度,很難用速度擺脫防守人,進而導致組織能力的直線下滑,同時在內線的終結能力也大失水準,目前可用的技能包就是定點三分,只能被當做一個定點射手來使用。這個轉變是施耐德始料未及的,引發的蝴蝶效應是球隊只能依賴英格爾斯的組織進攻,而在上個賽季這只是球隊的B計劃,同時球隊具備突破能力的只有米切爾和克拉克森,都是進攻大於組織的主兒,所以爵士隊本賽季的場均助攻只有22次,聯盟第27位。此時此刻,爵士球迷會覺得損失了一個盧比奧有點得不償失。

今日觀察:爵士隊的舉步維艱,代表著一種建隊模式的失敗

結語:本賽季的爵士大概率會以失敗而告終,康利成為了猶他球迷心頭的痛。爵士隊的管理層也會在賽季結束認真反思並考慮球隊的未來走向,以米切爾和戈貝爾為核心的模式到底能帶來怎樣的回報?角色球員的搭配與建隊模式之間誰應該負的責任更大?這個問題只有扎尼克和施耐德能回答,而時代依舊不會停止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