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南方早稻種植,哪些事項要注意?關鍵技術,都在這裡

溫馨提示: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文章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三農大喇叭每天推送的最新農資價格行情、三農政策、農業技術等內容了。謝謝您的關注與轉發!投稿或商務合作請直接發私信。

當前,“雨水”已過,早稻陸續開始播種育秧。南方雙季稻區怎樣做好早稻生產?這些技術,值得一看!

一是選用良種,提高播種質量

根據生態條件、移栽方式和種植模式,選擇優質豐產、抗逆性強、熟期適宜的品種,做好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和催芽。組織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帶動周邊小農戶,開展早稻集中育秧,配套推廣機插秧、機拋秧。日均氣溫穩定通過12℃時,避開陰雨天氣,搶晴播種育秧。3月底前未完成播種的,要選用短生育期品種,確保雙季晚稻安全生產。


南方早稻種植,哪些事項要注意?關鍵技術,都在這裡

二是調溫調溼,著力培育壯秧

採用薄膜或地膜保溫育秧的田塊,適時兩頭揭膜通風,防止病害;如遇持續高溫天氣(膜內溫度≥35℃)及時揭膜通風,防止燒苗。雨後猛晴時,切忌突然揭膜,應先通風煉苗再揭膜,同時邊灑水或灌水。1葉1心期,適溫保溼壯苗,控制徒長,防止綿腐病、立枯病發生。2葉1心期,通風煉苗,施肥促櫱,培育壯秧。3葉1心期,日揭夜蓋,移栽前5-7天酌施“送嫁肥”,施後加淋一次清水或移栽前3-5天施“起身肥”,一般畝施尿素4-5公斤。長勢偏弱的秧苗增施磷鉀肥,促進恢復生長。


南方早稻種植,哪些事項要注意?關鍵技術,都在這裡

三是分類施策,適期足苗移栽

對於機插秧田塊,要提高耕整質量,移栽前田間泥土要沉實,宜選用25釐米行距的插秧機,力爭早插、淺插,適當增加密度,畝栽插2萬穴以上,秧齡一般20天左右,避免秧齡過長導致營養生長不良出現早穗。對於人工插秧或拋栽田塊,要保證栽插密度,提高均勻度,秧齡一般25-30天,高產田塊畝栽插2萬-2.5萬穴,雜交稻每穴2-3本苗,常規稻每穴5-6本苗,畝基本苗分別達到5萬-6萬和10萬-12萬。對於三熟制田塊,增加栽插密度,畝栽插2.5萬穴以上,爭取以多穗獲高產,秧齡一般不超過30天。


南方早稻種植,哪些事項要注意?關鍵技術,都在這裡

四是因苗管理,促進均衡生長

肥料運籌上,早施分櫱肥,促進低位分櫱發生,一般栽後5-7天畝施尿素4-5公斤;巧施穗肥,根據田間長勢,確定氮肥和鉀肥用量;抽穗前30天左右(倒4葉期)施促花肥;抽穗前15天左右(倒2葉期)施保花肥,一般畝施尿素3-5公斤、鉀肥3-5公斤;酌情施用粒肥,如遇抽穗期葉片顏色淡綠,應看苗補施粒肥,一般畝施尿素1-2公斤或噴施葉面肥。水分管理上,返青期田間水層保持2-3釐米,促進早發新根;分櫱期田間水層保持1.5-2釐米,促進早生快發,對於基本苗較多的機插秧、拋栽田塊,在早發基礎上適當提早曬田控苗;幼穗分化期田間水層保持3-5釐米左右,如抽穗期遭遇高溫,宜灌5釐米左右水層緩解高溫熱害;抽穗揚花結束後應採取間隙灌溉方法,蠟熟期採取乾溼交替,以幹為主的灌水方法,收割前5-7天斷水。病蟲防控要根據監測預報,及時選擇適宜藥劑藥械,做到綜合防控、綠色防控。

南方早稻種植,哪些事項要注意?關鍵技術,都在這裡

五是適時收穫,防災保產提質

南方早稻收穫期間常伴隨連續高溫、暴雨等天氣過程,易出現穗發芽,造成減產和品質下降。一般齊穗後25天左右、全穗失去綠色,穎殼90%變黃時為最適收穫期。大力推進帶秸稈粉碎裝置的機械化聯合收脫,提高收穫效率,防止“割青”,做到顆粒歸倉。

(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