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她被稱為“格格作家”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

以前在報紙副刊雜誌期刊上經常看到她的作品,讀後印象頗深,不過倒也沒有想過要寫寫有關於她的文章,直到前一段時間看過她的中篇小說《豆汁記》莫姜的故事,終於決定想要以一種不甚瞭解的狀態去說一說。


她被稱為“格格作家”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


其實,在這種不甚瞭解的情況下我覺得是沒有資格去說去評論的,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曾經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說不了解的我應該也是沒有多少發言權的吧,但是我還是想要說一說。


她被稱為“格格作家”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


看到《豆汁記》的人估計已經猜到了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格格作家”的葉廣岑。

葉廣岑,出生於1948年,祖姓葉赫那拉,是滿族人,雖為滿清貴族,但是在葉廣岑很小的時候家族已經敗落了,後來長大成年參加工作時被分配到了西安,成為一名醫護工作人員,1983年的時候被調入陝西工人報,擔任陝西工人報的副刊主任(小編髮現,很多作家都有從醫的經歷,不知是什麼原因)。葉廣岑在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搞創作,同時她在百忙之中還不忘給自己充電,在擔任陝西工人報副刊主任期間還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學習,此後還進入日本千葉大學法經學部學習。現為西安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院長,陝西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她被稱為“格格作家”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


葉廣岑被大家稱之為“格格作家”,曾寫出一系列家族小說,如《乾清門內》等。她的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她的小說《本是同根生》獲《中華文學選刊》首屆優秀作品獎和陝西省作協“雙五”文學獎。《黃連厚朴》《祖墳》曾獲《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獎。


她被稱為“格格作家”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


此外,葉廣岑還創作有《戰爭孤兒》《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狗熊淑娟》《注意熊出沒》《老縣城》《風》《豆汁記》等。不僅在小說方面創作頗豐,同時在散文方面也是頗有建樹,在散文方面葉廣岑著有散文集《景福閣的月》,散文《我的女兒在深山》等曾獲省級以上刊物一等獎。同時她的作品《學車軼事》《黃連厚朴》《家族》等還被拍攝成了影視劇。


她被稱為“格格作家”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


西安市文聯在1995年將葉廣岑評為“市優秀女作家”; 1998年被省文聯授予“德藝雙馨”稱號,享受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稱號,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大家知道嗎,其實葉廣岑的創作之路起步並不早,她是在三十二歲的時候以一種隨性的態度去寫的,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格格作家能夠將文章寫的如此妙趣橫生。

據說葉廣岑她家有十四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葉廣岑基本上是處於放養狀態,但是即使是在這種情形下,葉廣岑舉手投足之間依然透露著雍容大方的貴族氣息。


她被稱為“格格作家”是老舍之後京味文學的旗手


大家讀過葉廣岑的作品嗎?都讀過葉廣岑哪些文學作品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