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最新!百位大宗商品相關行業專家學者建言:保障防疫物資生產原材料供應,加快快復工復產


最新!百位大宗商品相關行業專家學者建言:保障防疫物資生產原材料供應,加快快復工復產

2月23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組織的“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國經濟與大宗商品”高層研討會召開。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出席並講話,來自三十餘個大宗商品相關行業逾百位業界、學界專業人士參加本次網絡會議。

本次會議一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傳達和學習;另一方面,圍繞大宗行業如何有序復工復產進行了深入研究。業界學界在客觀分析疫情對宏觀經濟,產業生態、中小企業影響的基礎上,從供應鏈的角度,對大宗商品產業生態恢復中存在的堵點、痛點、困難與問題,以及大宗行業應如何加快數字化轉型,轉危為機,進行了廣泛探討。

大宗商品事關國計民生,居民生活、產業恢復、國家建設、社會穩定,都離不開大宗商品的供應與保障。農業、鋼鐵、化工、能源等大宗行業,也是對國家經濟影響最大的領域。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大宗商品行業企業共同積極行動,一手戰疫情,一手復生產。中物聯大宗分會在第一時間,組織業界學界對四十餘份逾16萬餘字的一手書面材料以及最新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

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當前疫情對大宗商品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了很大影響,暴露出了在應急保供、物流運輸和產業協同等方面的短板,以及對大宗商品產業鏈的重視不夠,對供應鏈的認識不足,產業數字化轉型嚴重滯後等問題。同時,我們也要保持定力和信心,雖然疫情對經濟形成了一定衝擊,但基本面沒有變化,只要政府、協會、企業共同行動起來,科學有序引導產業精準復工復產,我們一定能夠共克時艱,轉危為機。本次會議經過近4個小時的討論,各界基本形成一致觀點:

一、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指出,一月份的PMI數據中新訂單指數回升到了51.4%,是去年8月以來的新高;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57.9%,是2018年9月以來的新高,反映企業信心明顯回升。應該說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面還是非常好的,如果沒有這次疫情,2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會低於6.2%,甚至會更高。現在看肯定有影響,但主要侷限於一季度。全年來看,經濟運行保持在5.8--6%的水平是有基礎的。

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旭提出,短期來看,農產品、畜禽、糧油等受衝擊較大,但疫情結束,消費需求會集中釋放,恢復也會很快;中期主要是工業、製造業和流通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突然中斷,導致整個社會全要素生產率下降,但下游的需求並沒有消失;長期來說是房地產、車船、工程機械等行業,隨著政府一系列寬鬆政策的落地見效,供需基本面也將會進一步好轉。

從三十餘個大宗商品產業的復工復產情況來看,正在快速有序恢復。濰坊市商務局市場建設科科長孫剛、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天津糧油商品交易所李伯高在發言中表示,目前糧油市場和價格穩定,總體平穩,未出現脫銷。農民一般在節前採購春耕物資,對生產種植影響不大。上海鋼聯提供的市場調研數據,截止2月22日,全國7000餘個建築行業工程項目,開工率超過40%,預計到下週能達到95%左右;2266家工業原材料企業開工率已達66.9%。

針對關於當前大家普遍關心的物流問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輝指出,根據對2283份有效樣本的彙總、梳理和分析,超過60%的物流企業已快速復工,但員工到崗率和企業復產率仍較低。不同領域物流企業情況不一,機械電子類物流、紡織服裝物流、汽車及零部件物流、建材家居和渣土運輸、生鮮冷鏈食品物流等受衝擊較大。物流是經濟命脈,復工復產要先行,需要有更大力度的聯動措施,紓解企業困難,幫助復工復產。目前總體來看各項政策措施在逐步落實,復工條件逐步改善。

二、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產業鏈在防控疫情和推動恢復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從黃芪、口罩等防疫物資生產原材料的保供,到居民生活的糧油、米麵;從義無反顧、火線馳援,捐款捐物,到加快復工復產;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大宗行業一直默默的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蔡進指出,大宗商品產業鏈是基礎,是前提,是關鍵。這一點應該在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同。疫情近兩個月了,我們的能源是有保障的,糧袋子、菜籃子也都能夠保證供應。如果停電了,斷糧了,沒菜了,這是不可想象的。正因為大宗商品的基礎性地位,所以社會上還有很多方面不太認識它,總覺得一打開開關就能夠通電,實際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次會上,很多企業家和專家都談到不能只是我們業界要提高認識,而是要讓整個社會去認識大宗商品產業鏈的關鍵性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地位。

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李勇昭、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總經理丁好武、上海華能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黃雲飛、廣西糖網食糖批發市場總經理李偉春、百煤雲平臺ceo黃貴生等代表在發言中提出,當前社會普遍比較關注的是防疫物流和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但隨著復工復產,大宗商品生產資料方面的問題也必然會突顯出來。時間越長,原來很精細的供應鏈體系就會越混亂,恢復起來就越困難,代價也越大,要有序、高效、全鏈條的組織復工。商貿流通企業,一頭連生產,一頭連消費,是國民經濟的血脈神經,在產業恢復中的作用非常關鍵。

代表們普遍認為,從全國復工復產的情況看,目前商品交易市場和商貿流通企業復工最慢,倉庫復工進度較慢,物流復工情況偏慢,下游行業企業復工延後,上游工業原材料復工情況較好。政府應高度重視商品交易市場和商貿流通企業在供應鏈協同、暢通產業上下游中的作用,為經濟秩序的恢復提供助力。中國建材流通協會行業研究部主任尹月曉也表示,目前國內建材家居流通市場復工率很低,企業經營困難。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常清表示,大宗商品它對於我們戰勝疫情,對於我們恢復生產、恢復經濟到底有什麼特殊作用,是別人替代不了的,值得整個社會進行反思。西安交大管理學院院長馮耕中認為,防疫物資是企業復工的基本保障,倉儲物流是抗擊疫情的基本前提,商貿流通企業復工是保障春耕和喚醒產業的必備條件,中小企業是確保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的根本,這一切都離不開大宗商品。

北京工商大學期貨研究所所長鬍俞越指出,針對當前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斷鏈的現象,如何運用大宗市場平臺和大數據,把產業鏈、供應鏈的堵點找到,儘快的去打通,這是我們平臺經濟現在能夠做的。這些大數據的信息,高層也一定會引起重視,對產業企業來說,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例如上海鋼聯,廣西糖網、無錫不鏽鋼、全國棉花等一些優秀的大宗市場,他們在整個供應鏈協同中的作用,這次應該是充分的顯現出來了。

最新!百位大宗商品相關行業專家學者建言:保障防疫物資生產原材料供應,加快快復工復產

三、要高度重視中國大宗商品的全球供應鏈安全,避免大宗商品產業鏈、供應鏈出現外溢、外流,做好非疫情因素的外部衝擊應對。

本次疫情,給我國外貿、旅遊、進出口,以及國際航運市場和國際幹散貨運輸也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疫情期間,世衛組織將本次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美國宣佈取消包括中國在內的25個經濟體的WTO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針對這些變化,代表們普遍認為,全球大宗商品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將發生重構。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在全球30種主要大宗商品中,我國排名世界前五的有10種。代表們建議,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避免製造業的復工延遲,對進出口的負面影響,以及非疫情的外部因素,導致我們的產業鏈、供應鏈出現外溢、外流,提前採取應對措施,維護我國大宗商品的全球供應鏈安全。

代表們反映,例如,紡織服裝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產業,背後是複雜的供應鏈,能否把生產、加工、消費和國外的需求組織起來,形成規模化訂單,不僅涉及到整個社會生產的組織,也是產業恢復的關鍵,更關係到我國紡織產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農產品方面,例如我國的大蒜、生薑、胡蘿蔔等深加工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如果不能及時恢復,也會對我們未來出口份額和市場地位產生影響。代表們還建議,對例如棉花、白糖等大宗商品,因延期復工等客觀因素導致進口配額未能完全使用的企業,能夠考慮給予有效期延長。

四、充分發揮大宗商品供應鏈平臺在穩就業、助紓困,暢“四流”中的關鍵作用,以供應鏈金融及時化解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

針對當前行業企業普遍出現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代表們建議充分發揮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臺的潤滑劑作用,尤其是具有服務供應鏈上下游能力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

通過這些平臺,一是有利於及時化解流通環節傳統線下交易停滯的問題,把復工相對容易的流通企業先帶動起來,讓交易和信息暢通起來;

二是有利於發揮平臺集聚作用,幫助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紓困,讓產業轉動起來;

三是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解決中小企業共同的資金短缺問題,能夠以最少的資金和最低的成本打通產業的資金鍊,讓資金流動起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建議

,在當前大量中小企業復工缺資金、缺貸款的情況下,每個銀行給他們每個甄別可能難度更大。把平臺企業作為核心企業來發展和推進供應鏈金融,我覺得這個是個好的做法。實踐中也證明,如果以核心企業為中心,這個貸款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表示,政府應加大對鋼鐵產業鏈金融的支持力度,為中國製造、中國創造注入動力。

蔡進提出,大宗商品商貿流通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僅4861家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就有近346萬家的中小企業。而全國5.5萬家傳統批發市場,更關係到後面龐大產業集群和就業。目前的瓶頸在於“四流”斷滯不通。解決問題的功夫要用在一個“流”字上。其中數據流和商流是前提。有了數據流,有了商流,就能夠形成需求;而物流是關鍵,有了物流,才能形成實際的消費;資金流是根本。最根本的是要把資金流給撬動起來。應該說,解決“四流”通暢抓住了復產復工的核心所在,也是這次會議形成的重要共識。

五、疫情將對我國大宗商品產業和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線上線下融合將提速發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將加快,面向全產業鏈的供應鏈平臺和數字化樞紐,將賦予大宗市場新的生命力。

疫情對我國大宗商品產業未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帶來怎樣的變化? 清華大學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柴躍廷表示,這次疫情讓我回想到2003年的非典,正是因為在那次非典誕生了或者是造就了今天的阿里,京東和消費類電商。這次新冠疫情,希望大宗市場能夠主動應對,轉危為機。

代表們認為,從產業對比來看,鋼鐵、有色等電子商務發展比較快的,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恢復的速度也更快。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營銷總監苟家寶表示中藥材傳統線下市場交易基本停滯,整個藥材的流通源頭被切斷了,中藥生產企業從來沒有像此刻一樣,這麼重視中藥材的供應商。

疫情對很多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影響也很大,如果能夠像阿里、京東一樣,在線上把完成交易,我們的影響就會小很多,效率也會高很多。與傳統批發市場和傳統產業相比,上海鋼銀電商、無錫不鏽鋼電子交易中心、廣西糖網、找鋼網等大宗市場的交易量雖略有下降,但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和消費,總體運行平穩。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會長遊凌也表示,目前農機受影響也比較大,根據調查95%的企業都認為對線下的交易影響較大。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商業經濟研究所長洪濤指出,例如阿里、京東、蘇寧,通過聯產品、聯設備、聯標準、聯數據、聯市場這些方式,在疫情期間將自銷農產品和下游消費進行精準對接。又如,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用微信APP或小程序,線上下單,線下的無接觸配送等,把負面的影響變成了積極的影響。未來的發展,數字化轉型將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要抓住這種數字化發展的歷史機遇。

蔡進指出,這些年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臺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作用,未來的發展要加快從交易平臺轉型升級為面向全產業鏈的供應鏈平臺,而且要通過數字化去形成整個產業供應鏈的數字化樞紐。唯有通過供應鏈和數字化的轉型升級,才能賦予大宗商品平臺新的生命力。

六、疫情是一次大考,大宗行業應積極應對,為國家抗擊疫情作出更多的貢獻,並實現跨越式發展。行業協會要主動作為,在做好橋樑紐帶作用的同時,發揮更大的作用。

胡俞越提出,大宗市場如何轉危為機?如果抓住這個機會,我相信會出現一批脫穎而出的優秀的企業;如果錯失這個機會,很多的企業可能在這場疫情中就倒下了。如果我們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幫助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節點上的企業渡過難關,我們才能夠轉危為機,併為國家抗擊疫情做出更大的貢獻。

任興洲建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認為,中央提出要循序漸進的有序復工,我覺得非常好的,企業要利用好現有的政策。政府能否借鑑發改委和工信部的做法,10個重點省市提了1082家企業,其中的876家被採納並確定為重點保障企業。能否通過協會協助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確定一些產業基礎好,運行時間長,取得了很好成效,而且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這樣的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我們可以向政府提供一些名單。

柴躍廷建議,從電子商務發展的歷程來看的話,大宗商品應該是領先的,但是由於各種的原因,所以這麼多年沒發展起來,現在我們要集眾智,大力推動這個事情。以前都是國家某個部門來牽頭。現在我們能不能用創新發展的思路,讓行業協會來牽頭,讓國家部門配合,給政策、資金,然後搞試點,把這個事情做起來,這就是我衷心的建議。

黃運成建議,最好在行業協會現有工作的基礎上,能夠搞一個信息化平臺,把行業的情況都彙總起來,把大家的業務都協同起來,建議抓緊深入彙總分析,包括數字、損失情況,還有一些供應鏈服務做的比較好的大宗市場的典型案例。疫情一定會促進中國經濟的進一步轉型升級,我們可以在針對問題研究提出一個可行方案,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提供給有關方面和政府部門。

(來源: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