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武漢對“四類重點人群”實行“五包一”管理模式

(中國網2月28日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下午4時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於學軍等介紹中央指導組指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進展,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直播,以下為文字實錄:

武漢對“四類重點人群”實行“五包一”管理模式

長江雲記者:

打好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最要緊的是抓住城鄉社區防控和患者救治兩個關鍵。傳染病的防控要做到關口前移,請問在社區防控方面,目前我們已經開展了哪些工作?對於整個疫情防控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謝謝。

於學軍:

謝謝您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區,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前沿陣地。國家衛生健康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按照中央指導組的要求,全力推進湖北省、武漢市開展社區防控工作,守住這道防線。

首先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社區防控具體措施,及早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孫春蘭副總理和中央指導組的同志們多次深入到一線,到現場開展調查研究,結合武漢市的疫情變化特點和防控工作實際,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社區防控措施,比如說對“四類重點人群”實行“五包一”的管理模式,這四類重點人,就是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人員和密接人員,實行“五包一”就是一個社區幹部、一個社區網格員、一個社區醫務人員、一個社區民警、一個志願者,五個人從不同角度幫助一個重點人員。對小區實施封閉管理、網格化管理。

另外,比如說組織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幹部5萬多人、社區幹部3萬多人、志願者5萬多人,下沉到社區,開展拉網式的逐戶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做到應收盡收。這樣做的效果,就是通過分類指導、層層推進,逐步形成了社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局面,使關口前移,有效的控制了傳染源,阻斷了傳播途徑,也保護了易感人群。

第二是通過組建社區防控的小分隊等等方式,指導督促地方落實防控措施。按照中央指導組的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選派了疾控和社區專家與當地同志一起組成社區防控小分隊,下沉到街道、社區,他們走遍了幾乎所有的街道社區,通過答疑解惑、巡迴指導,推動落實屬地責任,及時發現問題線索,同時也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幫助基層社區進一步落實防控措施。另外,國家衛生健康委還從湖北以外的其他省(區、市)選派了300多名實驗室檢測人員、環境衛生與消毒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協助湖北省、武漢市開展實驗室的核酸檢測,對重點場所、特殊場所、公共場所的清潔、消毒、通風進行檢查指導。

第三是組織多方力量,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開展流行病學的調查。流行病學的調查,我們業內都簡稱流調,是傳染病防控關口前移的基礎性、源頭性工作。湖北省、武漢市組織多方面力量,運用現代技術,開展流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對制定整體的防控措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也按照中央指導組的要求,從湖北以外的省(區、市)選派了400多名流調人員,幫助指導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開展流調工作,夯實基礎,為實現精準防控創造很好的環境。

第四是加大技術指導和科普宣傳力度,提升公眾健康和自我保護意識。我們組織相關專家,編寫了新冠肺炎基層防控指導意見,對於居委會、隔離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各個防控單元提出了科學規範的指導意見和技術規範,對特定場所、特定人群的防控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我們還面向公眾,編印了公眾防護指南、公眾心理疏導指南等方面的材料,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進行科普,特別是通過新媒體進行科普宣傳,通俗易懂,喜聞樂見,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通過大家自我防護意識的提高,減少了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調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進一步關口前移,將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戰鬥堡壘,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與湖北省、武漢市人民一起努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