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爆款基金頻出,科技類ETF成資金“上車”通道,機構怎麼看?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再融資新規落地、MLF利率下調等利好消息不斷,帶動了公募基金髮行潮的延續。同時,也成為引燃投資者認購基金熱情的關鍵因素之一。

尤其是上週,可謂基金髮行“超級周”,主動權益基金成立規模達600億元,百億新ETF再現江湖。睿遠均衡價值混合基金單日認購高達1223億,一舉刷新塵封13年的單隻基金認購紀錄;易方達研究精選成立規模接近166億,成為今年以來成立規模最大的基金。

而作為當前市場中的投資熱點,科技成長系基金引發增量資金青睞,春節後已有多隻科創主題基金獲批。證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7日,建信基金、德邦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和浦銀安盛基金旗下各有一隻3年期封閉運作的靈活配置型科創主題基金獲批。據悉,這4只基金是春節後首批審核通過的科創主題基金,也是第五批科創主題基金。

另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5日,已發行的主動管理型科創主題基金共有26只。其中,南方科技創新混合A自2019年5月6日成立以來,實現了103.04%的淨值增長率;易方達科技創新自2019年4月29日成立以來實現了71.97%的淨值增長率。此外,目前還有10只已審批待發行的科創主題基金。

除了良好的回報收益表現外,科技主題基金亦呈現持續發行熱。據統計,近期出現的10只“日光基”中,科創產品佔比50%。值得一提的是,科技主題的ETF也獲得了投資者的關注與青睞。2月21日,華夏基金髮布公告稱,成立於2月20日的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認購總規模達107.6 億元,成為了首隻發行規模超過百億元的行業ETF產品。

此外,根據wind數據統計,去年以來申報的科技類指數基金多達102只,大部分為ETF及其聯接基金,目前還有大量產品尚待發行。

有機構指出,當疫情緩和、市場反彈時,風險偏好修復將引領科技成長板塊獲取超額收益。從基本面來看,科技成長板塊同樣具備較強支撐和景氣度優勢。另外,近期監管層持續釋放暖意,流動性充裕之下,科技成長板塊也更為受益。

資金逆勢買入科技類ETF

儘管近幾日科技股大幅回調,但科技類ETF再獲資金大額流入。Wind數據顯示,2月26日,華夏5G通信ETF、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ETF資金分別淨流入23.88億元、10.89億元,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ETF、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廣發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資金分別淨流入6.47億元、15.93億元、6.26億元。

從本週以來科技類ETF的大筆吸金看,ETF已經成為新資金入場的快速通道。Wind數據顯示,本週前3個交易日,華夏5G通信ETF吸金87.41億元,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吸金43.77億元,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ETF淨流入20.14億元,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ETF、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的淨流入金額也都超過15億元。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一位科技類ETF基金經理認為,近期科技類ETF份額大筆增加,主要是個人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近期相關ETF成交額火爆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另一位科技類ETF基金經理也指出,當前相關科技類ETF折溢價不明顯,ETF沒有套利機會,機構沒有將一攬子股票申購ETF的動力。從前期市場表現看,這些科技類ETF交易特別活躍,以買入為主,普通的賣盤已經滿足不了買盤,需要做市商介入滿足買入需求。做市商會自己購買一攬子股票,向基金公司申購成ETF後賣出。從目前情況看,二級市場買入者以散戶居多。

科技股後市能否牛下去?

對於科技板塊後市,基金經理表示,部分個股在此波行情中表現已非常強勁,需進一步自下而上尋找細分行業的個股機會。

泓德基金經理秦毅表示,在此波疫情中影響表現為中性的以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為代表的科技類板塊,由於一季度本身是淡季,受疫情影響的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延長至二、三季度,相關企業也可通過加班加點趕回來,影響較小。同時,若這部分行業發生向下的大波動,屬於較好的佈局時機。當前科技行業,以TMT為例,目前沒有全行業性的機會,更多是自下而上的細分行業和領域的個股機會。在投資科技行業的過程中,需要找出具有大的成長空間的子行業。

和聚投資總經理李澤剛表示,目前來看,科技股行情的發展速度比想象的要快。“若一季度完成了上半年的一些目標價,可能會提前把一些持倉結構轉到之前跟蹤的一些低估值板塊裡面。實際上,全年的投資環境總體可以。目前大盤3000點左右屬於中樞位,投資機會還有很多,今年板塊的切換也會有頻繁,每次調整應該是調倉或者是買入的機會。”

星石投資認為,成長股前期積累了不小的漲幅,此次下跌是受外圍影響的正常回調,不必過於恐慌。短期震盪盤整有利市場健康運行。

另外,週期股短期反彈,更多是對復工預期升溫和逆週期調節政策加碼基建穩增長的反應。星石投資認為,對週期股投資而言,傳統基建更多是託底的作用,空間有限。長期來看,新基建才是重要的發力方向。新基建加碼將給5G、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鏈帶來更多業績支撐。

光大保德信基金經理何奇認為,科技股中長期趨勢依然可期待,但短期交易過熱,不排除會有一定風險。在科技板塊中,當前依然看好5G產業鏈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估值合理的標的。

國泰基金認為,無論從短期、長期的角度來看,高科技行業仍處在景氣上行週期,中下游需求旺盛紮實,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箭在弦上。相比海外,國內半導體板塊處於相對低估的狀態,半導體產業鏈成長的加速期正逐漸到來,後市依然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