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養基5年了,說些心得體會


養基5年了,說些心得體會

我先介紹下基本情況:

首先我從來沒用「場內基金」做過定投,買場內就是單次的配置行為。所以本文涉及的基金全部為場外

基金。

時間從2016年開始,那時我還在上班,資金來源就是工資。那時工作沒多久,賺得不多,拿公積金和

定投當做唯二的強制儲蓄。自動扣款日設在每月發薪日的第二天,剩下的工資用於開銷。

因為自動定投很省心,基本也沒怎麼管過。所以雖然現在不上班了,這個習慣也一直保留到現在。期間

幾次買房很需要錢,我都忍住了,堅決不碰基金賬戶。

定投工具開始用的是「螞蟻財富」,和支付寶打通後索性刪了APP,直接在支付寶裡操作。2018年認

識孟巖後又增加了且慢,主要跟長贏計劃。

接下來說說心得:

一開始我也特別貪戀收益,沒事兒就看賬戶。但養基本來就是一種慢行為,所以每次都很失望。

大概花了2年的時間吧,隨著不斷寫公眾號,接觸讀者才真切意識到——定投最大的意義在於強制儲

蓄,其次才是提供相對可觀的長期收益。這話看起來沒啥意思,但我覺得這是最有價值的一點認

識。 因為我的心態擺正了。

很多投資大牛看不起定投,論回測,定投收益絕對比不過低位建倉,這點必須承認。但我認為牛人的問

題在於懂投資,卻不懂讀者。


作為一個還算有同理心,邊懟人邊餵飯的理財博主,我充分認可定投對普通投資者(小白)的價值。

再說一遍,定投同時解決了強制儲蓄、忍受波動、長期持有這幾個老大難問題。所以它是最適合

小白感受投資魅力的上手路徑,沒有之一。

從2016年一路買到2020年,5年時間長度看,基金定投真的不會虧錢。因為我是真的對「微笑曲

線」有信仰,所以從沒在虧損的狀態下賣掉過任何一支基金。

這話說起來輕鬆,其實2018年極其難熬。但現在所有拿著的基金都是盈利狀態。

養基5年了,說些心得體會

新能源汽車基金,最大回撤60%


熬不住時默唸八個字:虧損賣出,負分滾粗。

在長期定投儲蓄的前提下,說說基金選擇。分為三類:寬基指數、行業指數、主動型基金。

寬基指數都建議配置。

定投寬基的意義在於建好底倉,跟上市場。300增強、500增強、創業板50,都值得配。當然對當下而

言,現在500最便宜,300適中,創業板很貴。

另外從16-20年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牛市,所以我從來沒止盈過寬基指數,包括眼下的創業板。

再說行業指數。既然是長期定投,決不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必須對行業有所選擇,挑有發展前

景,能取得長期回報的行業。

醫藥、消費這兩個大行業非常確定,可以買指數,也可以買主動型的主題基金。 保險、新能源汽車,

也是明牌,加上頂層設計出了5年規劃,都很確定。另外科技行業肯定也算一個。但科技怎麼定義呢?

我覺得「中概互聯指數」能代表科技,創業板50也能代表它。

細分的行業指數,需要擇機止盈,尤其在大漲的年份。其實行業指數我也就徹底止盈過一次白酒指

數。

買基金的奧義,一句話就能總結——被動基金擇時,主動基金選人。

所以「主動型基金」這個概念可以否掉了,其實就是找靠譜的人,一個人就算一類,有一個算一個。

舉個例子,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朱少醒」。找人的一大思路就是去找各個基金公司的頭牌,研究

他。具體的方法論可以看這篇文章《主動型基金硬核投資攻略》

現實地說,研究人比研究指數基金估值難太多。所以我一直對主動型基金不太感冒。 但是隻要找到一

個靠譜的基金經理,確實可以長期跟著人家無腦幹,也最省心,基本不需要擇時。

以上就是我養基5年的心得,你們也發現了,無甚亮點。其實投資理財的屠龍術就是那些人盡皆知的

大道理,正確到近乎廢話。但你非得親自下場,來兩下子,方才知道想把大道理做到不走樣,有

多不容易。

最近因為賺錢效應,場內ETF成了絕佳的賭具,平時默默無聞的小透明一下子雞犬升天。但這並非常

態。場外基金自動定投才是最普適的投資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