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常見的重要科普知識

常見的重要科普知識

太陽

常見的重要科普知識:

  • 已知宇宙(包括生物)由物質或能量組成,已知最小的物質單位是夸克。
  • 早期恐龍位於食物鏈頂端,地球上挖掘出許多恐龍化石,科學界估計是地球被大隕石擊中後,除了演化成鳥類的恐龍都滅絕了。我沒見過哪本有神論書籍古能先於現代人描述這個歷史。
  • 已知人從類人猿演化而來,類人猿從魚演化而來[1],魚從細胞演化而來,基因測序技術顯示現代的人類(稱之為“智人”)都來自非洲的同一個約六萬年前的母親和約二萬年前的父親,與《聖經》記載的先有男性亞當,後有女性夏娃不同。非洲智人以外的當地人類,包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都絕種了。發掘有三米身高的人類骨頭。

貓和老虎是同一個近親祖先,狗被人從狼馴化而來。[2]

  • 人類區別於大多數動物的有語言發達,目前的動物,人類費盡力氣教也教不出滿足人類認識的語言(鸚鵡那種太簡單)。據說長跑能力是最強的,所以為了散熱,沒什麼毛髮。人的手部是動物中總體上最靈活的,我懷疑是因為進化成類人猿後,手部靈活會使用工具,所以厲害成為人類了。人能發出遠超動物的聲音,[3]是唯一會說話的動物。
  • 人類曾經有尾巴,退化了。這個從好像是胚胎能看出來。
  • 人腦消耗人約五分之一的能量。
  • 人一半的熱量從人頭部散發,所以冬天保暖有重點。
  • 人類能從非洲到全球各地,有“大陸漂移說”,我認為可能是坐船時漂過去的,曾有人試驗過不用動力,從亞洲向東漂流到美洲。[4]
  • 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是早期科學界的重要人物。
  • 牛頓信神,但是是一種特別的神。科學界主流認為他後期沒什麼做為。
  • 美國有過調查,科學工作者裡學數學的信神率最高,學生物的信神率最低。
  • 有神論已知未被證實,無神論並不科學。
  • 諾貝爾獎最早於1901年頒獎,一年頒佈一次,科學獎有“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目前參與獲得科學獎的有九位華人。屠呦呦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大陸研發成果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華人,所以中國大陸發展科學任重而道遠。
  • 非人工合成物也能用化學解釋,如純水是H2o、純鹽是氯化鈉NaCl。
  • 味精的化學稱呼是穀氨酸鈉,提供鮮味,食物裡的鮮味也是他它在起作用。就像蝦裡面有鹽所以鹹。土豆和玉米是一般的味精提取來源。雞精是味精加雞粉等,全部或絕大部分豆做的鼓油;豆、麥、麩皮做的醬油;加了生蠔做的蠔油;“美極”等液體類增鮮味調味料裡面都放了味精,可見其配料表,多寫為穀氨酸鈉,所以如果只是為了增加鮮味,可以單用味精。有高級味精,味道更鮮,這裡就不展開了。已知味精的毒性比鹽小,所以可選擇的情況下優先放前者。鹽和酒精有防腐的作用,但相對於現代防腐劑它倆毒性高,不是好的防腐劑,酒精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
  • 沒有激素的話,植物和包括人在內的動物的嬰兒不會長大。
  • 宇宙飛船可重複往返於太空和地球之間,可以重複使用,不像經過這種往返的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但是目前解決不了抗熱材料問題,所以不再使用。
  • 目前有太空站,上面有或有過多個國家的航天員。
  • 科學具有懷疑精神,不認為任何一個先人和國內/國外權威的理論一定正確和不能推倒[1],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也有人被後來科學界認為是錯頒的,科學不認為自己已知的知識絕對正確和不能推倒,不認為未被科學驗證的就是錯,看重證據證明,追求可靠,所以我總結為“可靠學”。科學有懷疑精神但不缺乏創新,上面說的每年的諾貝爾科學獎的頒發是證據。諾貝爾獎原則上頒給沒去世的人,所以創新的還是當代的活人。抗生素曾經拯救無數人類的生命,但是當被研發出更好的療法後,處於儘量不用、少用的定位。
  • 科學的對立面不是神學,而是偽(假)科學、反科學和虛無主義。


相關閱讀:

《缺乏可靠學(科學)導致的惡果》



來源及釋義:

  1. 《人體內這根“繞遠”的神經,藏著關於祖先的秘密》果殼知道。是一個人從魚演化而來的證據。我沒見過哪個神學在科學未發達時預知人類是魚演化而來的,是類人猿演化而來的也沒看到。 ↩ ↩
  2. 中文維基百科/犬/概要。 ↩
  3. 《我也是練習時長兩年半!》,B站。 ↩
  4. 《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無可否認》,搜狐網:“1852年,美籍華人喬治·休從廣東偕數人駕小艇8艘,就曾沿著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亞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博物館裡。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美籍華人物理學教授周傳鈞博士,30多年前在他還是個漁人的時候,就曾偕同四人,不假其他動力,駕木帆船,用了63天的時間,沿黑潮暖流橫渡太平洋獲得成功。在他之前,他的一位同事的父親.也因一批木船被颱風刮向黑潮暖流,最後也漂流到了美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