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趙雷“無法長大“專輯封面”

蝸牛小酒館始創於2011年,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大興衚衕73號。對比起往期的愛音樂行腳的酒吧,它並沒有特別悠久的發展歷史,蝸牛就是京都衚衕裡的一個小小的音樂棲息驛站,他看起來跟其他的民謠小酒館沒什麼區別,很平凡,也沒有專門拿來做livehouse承接演出,但這裡卻走出了許多大眾熟知的獨立音樂人,趙照、雷子、曉月老闆、齊一、陳鴻宇、暗槓等都曾在這裡演出過。

2016年12月民謠歌手趙雷發行了一張“無法長大”專輯,彷佛是一種契機,從這張專輯發行到後來參加“歌手”,趙雷便開始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Steven_愛音樂 這期行腳的“主人公”便是這張專輯封面的拍攝地點——蝸牛小酒館。

♪ 阿刁 - 趙雷

蝸牛的家也是很多人青春記憶裡的民謠自由時代,如果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是蝸牛,那麼蝸牛小酒館就是一個蝸牛殼,他讓來這裡的人感到溫馨親切,正如蝸牛小酒館的創辦初衷一樣——一個永遠對所有人都開放的避風港灣。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採用文輝設計

圖片中的消息雖沒有標出明確的年份,文字內容卻是來自蝸牛的一份無言的溫暖。

但做酒館並沒有那麼的容易,期間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

2016年蝸牛五週年時民謠音樂人蘇遇說:

小偉現在做蝸牛有五年了,這五年他老了三十歲。

蝸牛從2011年至今,一路曲折。但做“獨立音樂人的家”,是蝸牛終究不願醒來的夢。


蝸牛小酒館地址:

北京東城交道口南大街大興衚衕73號

蝸牛de家護國寺店:

北京西城護國寺街85號護國新天地1層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北京已入冬,還未走入大興衚衕深處,便能遠遠聽到來蝸牛小酒館傳出的音樂,小愛是第三次來到蝸牛小酒館,蝸牛又換了樣子。老闆小偉坐在吧檯彈著吉他,在我們坐下聊天之前,他說先來點音樂吧。

♪ 只有我 - 張過年


1. 小愛:「 聊一聊蝸牛最早創立的過程 」

小偉:我最早是一個木匠,這個店除了沙發椅之外,所有裝修和木質結構的東西基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我們家是兄弟兩人,創始人是我哥哥,他叫皇子。他一直夢想開一家咖啡館,然後他就在北京找到這麼一家店,裝修完需要一個人看店,所以我就留了下來,看店的過程中,學習了一些咖啡和西餐。

2012年剛開始的時候生意不好,那一年改來改去,做過燒烤、一些聚會、還有桌遊,當時桌遊吧還挺火的,後來還是喜歡文藝一點的,按照我哥的想法,想著大家聚在這裡一起看看書,看看電影,拿著本子過來工作,比較安靜的,不吵鬧的。

後來快要經營不下去想轉讓的時候,這邊搬過來一個叫小猛的音樂人住在後院,每天過來和我聊天。當時我對音樂人也沒有什麼概念,只知道他們演出的時候會有一些人去看,但為什麼會有人去看我也不知道。他們當時玩音樂的圈子特別的小,後來認識了趙雷、浩子(陳斐)還有身邊的一些朋友,那會兒只想如何能保留下這家店,只要能開下去就行。

當時那段時間交不起房租,就借錢去交房租。2012年的5月份發的第一張海報是小猛,開始要做演出是因為受到小猛的啟發,這個咖啡館才慢慢的開始做演出。

♪ 給你 - 茶季楊


2. 小愛:「 對哪一場演出印象最深?那會大家是什麼樣的狀態?」

小偉: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演出是第一場演出,小猛的演出。

當時我倆在吧檯喝酒,放著一首歌,當時感覺那首歌特別適合這個環境,小猛喝著酒看著場地說:“你這兒為什麼不搞演出呢?就像旁邊的江湖一樣,做做演出我覺得也挺好的。” 我說:“行啊,那你先來一場。”然後第二天我就找人做海報了。其實他當時就是一句玩笑話,結果沒想到我真做。他說:“那我得問一問浩子(陳斐),我一個人演不了,因為我倆一直在搭檔。”然後他就開始問,問完了說:“沒問題,那我們就整一場吧。”

當時我認識一個做音樂的小女孩叫做茉茉天空,我想把她加進來,因為那會兒我就認識幾個人。第一場演出是他們三個人,茉茉天空是嘉賓。

演出的時候發現需要設備,然後就開始去二手市場找,不知道哪個好,就聽人說美國Shure的話筒好,我就去買,結果還買了個假的,後來知道茉茉有些設備,就去跟她借麥克風架,還借了一個調音臺,特小的三路調音臺,特別二,插著家庭影院的音響,我心想這能出聲嗎?當時就買了個麥克風,其他東西全是借的,結果演的時候調音調不出來,乾脆就直接不用了,他們自己圍了一個圈,一堆人坐那兒聽。他們的朋友把身邊的朋友也都叫過來,還有很多老外,喝了很多酒,醉到走道能直接撞牆上。

那天大家都特瘋狂,特開心,這種純粹、純真的氛圍打動了我。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音樂人趙照、馮滿天在蝸牛演出

然後我就開始聯繫下一場演出,當時我不認識音樂人,我就讓小猛給我介紹音樂人,然後小猛就把趙照介紹給我,我給趙照打電話,他說:“行,等我有時間就過去演,咱們先關注一下微博。”

那會兒流行微博,還不用微信,我就只能給他打電話或發短信。他那會兒還沒有火,但是人很好,在圈裡很有輩分。那時候聽人說他好多聯繫的演出都忘了去,他對演出的概念不大。趙照在我聯繫他一年之後才來蝸牛演出。

我覺得一個月才一場演出太少了,就去找江湖酒吧的老闆天曉哥,讓他給我介紹,然後他把馬雨陽介紹給我。那會兒大家都缺演出,馬雨陽就帶著老貓過來了,當時大家都一起拼著演。

過來演出完,說這兒的演出設備不行,沒辦法演,得換。然後就開始持續換設備,每個人演出完都說這兒不行,那兒不行,當時沒錢,就收二手的。說你這兒得有均衡,我就去買均衡;說你這得有返送,我說啊,還得有返送,後來換的差不多了,人又說你這調音臺也該換了,就一直在換,當時從天曉哥那裡收的兩個音箱,現在還用著,都用了八年了。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音樂人馬雨陽、夢先生在蝸牛

當時我完全不懂什麼聲場啊,換完之後聲音就特別好,可以說是那幾年小型場地裡聲音最牛的。那時候特別有成就感。

辦完他倆的演出之後,我就又讓老貓給我介紹,老貓給我發了一批音樂人,我挨個聯繫。那時候一些有名氣音樂人會來一些聽眾,但有一些沒有名氣的就來兩三個人或者就我一個人在那兒看,我就拿著相機記錄,然後都上傳到網上,有很多音樂人都是因為蝸牛發了視頻,後來才發展去做原創音樂人。

我自己平時也沒事兒幹,就去找人,找人過來錄,錄了就發,發完了聯繫人,然後就介紹去演出。後來慢慢別人就開始聯繫我,問能不能來這裡演。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音樂人吳甯越回憶當年拒絕小偉(圖片來自中國獨立音樂人紀錄片《偶像》)

有一陣子布衣樂隊特別火,我一看他怎麼誰的場地都演,就是不來這兒演,然後我就開始天天給他打電話,我們有一個紀錄片裡有一段,我天天聯繫布衣來演出的片段。吳甯越說:“小偉太執著了,一直聯繫我,都一年多了,我都不忍心拒絕了,那我去演一場吧。”

那年大年初二的時候,我在老家,收到了他們的消息,說要來蝸牛演一場,那會我特別高興,演出那天來了一百六十多個人,那是第一次賣票,之前都是免票,演完之後,他就說這裡氣氛太牛逼了,下一場什麼時候安排你說。之後所有人第一次來這裡演出完印象都特別好,無論是氣氛還是人數。

♪ 夢境中的你 - 小猛


3. 小愛:「 蝸牛是在布衣樂隊主唱吳甯越演出完之後開始好轉的嗎?」

小偉:也不是,那會兒我慢慢開始知道誰的知名度大一些,我就邀請這些人來演出,這些人演出之後,其他人就知道還有蝸牛可以演出,都知道這兒挺好的,這個圈子小,我的人緣不錯,一傳就傳開了,然後都來了,大家對我也都比較認可。

之前網絡沒那麼發達,最開始只能通過豆瓣或微博發發演出消息的很多人現在都不行了。但現在通過互聯網就能出一大批高流量的民謠音樂人。


4. 小愛:「 趙雷2017年的海報的專輯封面是在蝸牛拍攝的,你們是什麼時候認識的,那會兒的趙雷是什麼樣的狀態?」

小偉:我們是12年認識的,他那會兒就是一個特別痞的小夥子,吊兒郎當的,看上去就不是好人的那種。我們最開始交流的不是特別多,我一直都不知道他在做音樂,後面他慢慢火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是歌手,之前也不知道他上過快男。

以前來這也唱歌,身上有一股勁兒。後來小猛帶我去了一個民謠音樂節,他當時給趙雷彈琴,給鏡子樂隊彈琴,那天有馬頔、宋冬野,我在臺上都愣了,因為臺下都沒多少人。趙雷一上去,樂隊一演,唱了首《畫》,當時覺得特別好聽,然後開始天天聽,那次在現場聽,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趙雷在蝸牛取景


5. 小愛:「 蝸牛創立以來,見證了哪些音樂人的成長?」

小偉:趙照、雷子、曉月老闆、齊一、陳鴻宇、暗槓,他們都是蝸牛的老朋友,大多數第一場都是在蝸牛演的;後來還有謝春花,房東的貓,在沒有名氣之前都來蝸牛演出過 ,謝春花第一場賣了四十多張票,當時我就想:這小女孩可以啊,結果後來就火了。

後來還有陳鴻宇,那會兒演出的時候都沒有人,當時看他們特別有範兒,心裡就想:你們還沒火範兒挺足,結果後面全都火了。這些人出名的太快了。


6. 小愛:「 當時怎麼定義蝸牛的演出風格?」

小偉:現在民謠是蝸牛的標籤,但其實我也沒想專做民謠,只是這兒只適合這樣類型的演出:一把吉他,一個手鼓。重的也演不了,我也想演爵士或者Blues之類的演出,那些現場看著就好,如果不是因為擾民,也許我這兒什麼樣的演出都會演,都可以演

。因為限制了演出風格,所以後來被別人定義成民謠酒吧


7. 小愛:「 蝸牛的分店會做爵士或者搖滾的風格的演出嗎? 」

小偉:有可能,每個場地都有每個場地的風格,但是不可能都做,現在既然已經被別人定義了,就繼續往下做吧,還是做自己。可能會嘗試,但還是以酒館的氛圍為主。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Mr.miss在蝸牛小酒館 攝影:王大明


8. 小愛:「 蝸牛起初經常放電影,做吉他公開課、DIY手工課,現在還有這些活動嗎?」

小偉:現在很少做那些活動了,現在都是音樂人組織的一些活動,剛開始為了豐富蝸牛所以做一些和文藝相關的活動,現在少做的原因是因為還是想專注做好音樂這方面,現在場地的情況不是特別好,我們也一直在找場地,還是想做出有以前氛圍的那種酒館,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場地。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小偉把用完的吉他電池做成擺件


9. 小愛:「 最初在民謠還沒火之前,蝸牛就做過北京原創民謠不插電音樂季,未來還會這些活動嗎?」

小偉:會。和音樂相關的我們都會做,可能有些不是我想起來的,有些是有主辦方或者是一些朋友會找到我提一些建議,然後我會去執行,


10. 小愛:「 現在身邊還有哪些堅持在做原創民謠的音樂人? 」

小偉:都在堅持,我知道的都在做。像萬曉利和周雲蓬也堅持在做,但他們已經比較有知名度了,大家也比較熟悉。像歐陽夢溪,亞偉,茶季楊、玥霖,冬子、次仁羅布、小猛,陳婓、靳松、張過年、茉莉僧等,我認為他們的音樂是特別好的,但他們只有一點知名度。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左:李柏凝 朱光宇 王玥霖 右:王勝男 劉鵬遠 王亞偉

11. 小愛:「 之前在微博中說自己愛折騰,為什麼這樣說?」

小偉:就是閒不下來,每次小猛過來找我,我都在倒騰東西。這裡之前是水泥地,然後鋪成木地板,後來又改回水泥地。我覺得這個店它必須得改,得變樣子,不是多張桌子就是少張凳子,舞臺我也經常改,看客人坐著不舒服也會調,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追求完美的人,那會兒幹勁也特別足。蝸牛基本每年一次小裝修,兩年一次大裝修。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蝸牛的變化

12. 小愛:「 微博之前說蝸牛想做livehouse,現在還在做嗎? 」

小偉:不在做了,因為資金不夠。

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之前我們只是做一些小的店面,做livehouse其實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當時可能腦子壞掉了,就想著往前衝,那麼想,然後就去做了,其實對或錯我現在也不知道,可能經歷了那件事對自己以後也更好。之前想的特別簡單,做的時候發現那才是真正的江湖,關係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像是在戰場上打仗。

我現在只想踏踏實實的把現在的蝸牛做好,因為辜負了很多人,也想給大家一個交代。這是這輩子對我打擊最大的一件事情。


13. 小愛:「 如果不經營蝸牛會走到臺前做一個音樂人嗎?」

小偉:不會,現在還是因為受到環境影響。小時候想著要做一個明星,但是也不一定。人的命可能就是註定的。不經營蝸牛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做直播走到臺前,只是估計沒現在的那麼文藝了。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蝸牛老闆郭小偉 攝影:王大明

14. 小愛:「 現在唱歌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態? 」

小偉:之前對音樂的概念就是好聽就行,接觸他們之後的音樂素質更高了,你聽的跟你想的跟你周邊的人都有關係,以前什麼歌都能唱,但是現在被他們影響,我得顧慮到身邊人的感受,和別人的看法。

我還算一個我行我素的人,不會跟風。一個厲害的人是不會去評論別人的,有些事情因為你沒有經歷過,等你經歷過才知道才懂。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也許有些人的作品並沒有那麼優秀,音樂境界也沒有那麼高,但是人家就火了。所以我覺得音樂人最重要的還是先把音樂作品做好。

15. 小愛:「 自己平時寫歌嗎? 」

小偉:我自己有寫,但是感覺相當不成熟,之前給小猛看過我寫的歌,他就笑了笑沒有說話(嗯,我懂了)。之前有一個歌手來演出,那天演出一個人都沒有,他唱了一首歌我特別喜歡,後來我唱了這首歌之後他就再沒唱過這首歌了。詞和曲我都沒有改,其實我想過在裡面加一些東西,但是加了之後感覺又不符合這首歌,有一些牽強。他的詞我很有感觸,那首歌寫的是他自己,但是我感覺也是在寫我,是特別接地氣的一首歌。

16. 小愛:「 會覺得民謠的最好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嗎?」

小偉:會。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了,很難回到過去。其實你做什麼樣的事,就會有什麼樣的氛圍,但之前那股勁、那個氛圍不一定會有了,要未來是自己有錢了,可能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把這個房子買下來,就不用擔心那麼多了。

17. 小愛:「 關於蝸牛,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小偉:想說的特別多,但有時候只有喝了酒才特別能說。

一直很困擾我的就是擾民的問題,我們和鄰居的關係都不太好,跟這個店的房東也是各種周折,現在每次續約都會有很多問題。我們是拼了命的想留這個店,要不然早都沒有了。特別懷念之前的氛圍,大家演一晚上都不想回家的那種狀態。也想換地方,還是想把蝸牛小酒館堅持做下去。

摘自紀錄片《偶像》裡小偉說的一段話:

“未來肯定還會建一個類似這種蝸牛的家,我會提供你們這些真正做音樂的人需要的,如果我後來收益還行,我能保證給這些人免費提供吃住行,票房都不分,我就要針對那些有夢想的人做這麼一件事。但是他人品必須得好,人品不好就是再牛逼,可能我都會說,你愛去哪兒演去哪兒演吧。我這兒接待的就是好的音樂好的人。

商人也有夢想,也有理想,也有情懷,不衝突,一點都不衝突。”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蝸牛老闆郭小偉 攝影師:王大明


蝸牛小酒館收藏著很多人的記憶,關於音樂,關於民謠,關於音樂人夢想最開始的模樣,但正如酒館主理人小偉老師所說,許多的獨立音樂人在這裡演出,又離開闖蕩,去到更大的舞臺,但終究這裡是他們的老地方。

蝸牛也並未有過“重型”的夢想,獨立音樂人在小小的空間演唱自己的作品、傳唱經典的歌曲,這種畫面週而復始的在全各地上演,像“蝸牛小酒館”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他們為現場音樂提供舞臺,保留著自己的一份情懷。蝸牛一路堅持到現在,突破各種經營困境,給民謠圈提供養份,在小愛看來便已是不平凡的事情。不但讓人感動,更讓人心生敬佩之心。

最後,小愛想向小偉老師說一聲:謝謝您,還好有您!

採訪撰稿 | 小愛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音樂酒吧行腳:這個地方,讓他五年老了三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