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這是馮小剛執導的電影《甲方乙方》結尾時,男主角姚遠的一句旁白。

而這個有一點點傷感的尾巴,卻並不妨礙電影作為馮氏喜劇最亮眼的一抹存在。

當年以400萬投資收回了3000萬票房,還是1949年以來,首部專為特定檔期所拍攝的影片。

至今,它豆瓣8.3的分數仍舊是馮小剛執導的所有電影作品中的最高分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甲方乙方》用姚遠、北雁、樑子、錢康四個人成立好夢一日遊公司引發的一系列故事,帶出了馮小剛“成全你陶冶我”的表達主旨。

在荒誕中藏著真實,將喜劇的矛盾與衝突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說它是馮小剛最好的喜劇,豬哥覺得也是實至名歸。

一本正經講笑話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幽默感是自尊、自嘲與自鄙之間的混合”。

這句話翻譯成馮氏喜劇就是:一本正經的講笑話。

沒有誇張的形式,只有嚴肅正經與荒誕的反差中透著一股混不吝。

而電影一開始,男主角姚遠的旁白就帶著這種調調。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在葛優一本正經的聲音裡,“現年38歲,未婚”透著姚遠這個角色的自鄙;“人品四六開,是個沒戲演的演員”則是他的自嘲;但這樣的自述又託在一種娓娓道來的自尊裡。

在這裡,只聞其聲未見其人,情緒和內容反差帶來幽默就已經渲染開了。

而等到影片中“好夢一日遊”的第一位顧客正式出場時,反差帶來的喜劇意味則進一步升級。

英達飾演的圖書店老闆“板兒爺”。

作為巴頓將軍的迷弟,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天巴頓,因此找到了好夢一日遊公司來圓這個夢。

“板兒爺”是個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臉上掛著三分楞。

別說氣場,厚厚的眼鏡片下連眼神都顯得迷離不清。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但等他換上了巴頓的軍裝後,完全脫胎換骨,在氣質這塊兒卡得死死的。

“讓五角大樓給我們空運嘛”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一身皮,外化了人物的內心渴望,角色前後的喜劇反差躍然銀幕之上。

等到了哨兵關卡前,姚遠和老錢豎起拇指介紹“板兒爺”的手勢像不像抗日劇裡:“這是我們太君”的翻版。

但嘴上說的卻是:

“看不見我們是美軍嗎?”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注意這裡的板兒爺相較之前圖書店的狀態也更加入戲了

這種反差和幽默,就好比用臺上作報告的口吻在那裡講笑話。

<strong>一本正經的態度之下,卻有荒腔走板的效果。

可能不少看過《甲方乙方》的朋友都知道, 開場戲其實是Cosplay自好萊塢1970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巴頓將軍》。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上為《巴頓將軍》,下為《甲方乙方》

對原作中巴頓視察軍營的“惡搞”,成為了不少熟悉原作影迷的快樂源泉,這種爽感可以參見姜文在《一步之遙》開篇時對《教父》的復刻。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有種一本正經使壞的痞勁兒。

更“過分”的是,《甲方乙方》甚至還在“板兒爺”開赴“北非”戰場時的背景音樂中,反差極大的用到了前蘇聯經典歌曲《神聖的戰爭》。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一群現代的中國人,演著一個美國人二戰的故事,卻配上了一段澎湃的俄國音樂。

這種戲劇矛盾下,不用誇張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自然就產生了一種高級的喜感。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而在這一本正經講笑話之外,更重要的是,小人物板兒爺本來可能窮其一生都無法實現的願望,當遇見了"好夢一日遊”後成為了

<strong>可能。

形散意不散

在影片中,第二位出場的是個廚子。

和板兒爺偉岸的夢想不同,廚子是一個嘴特別不嚴的人,因此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天“打死我也不說”的硬漢。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這個看上去很矛盾的願望,恰恰是喜劇電影中常用的人物設置方式,讓他們處在矛盾衝突之中。

《甲方乙方》裡的人物矛盾就是現實和夢想中間的距離。

比如接下來依次出場的:

中年人,虐慣了別人後渴望被虐。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大老闆,吃膩了龍蝦後渴望吃苦。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失戀青年,總是愛別人渴望被愛。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當紅女星,名氣太大渴望寂寂無名。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而在電影裡,解決這些矛盾,消弭現實和夢想之間距離的,都是好夢一日遊公司。

那好夢一日遊的姚遠、北雁、樑子、錢康四個人,他們又有沒有什麼夢想呢?

也有。

這幫人在幫助別人圓夢的過程中,發現生意越來越好,錢卻越賺越少。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為什麼?

<strong>因為,他們總是抱著雷鋒精神的情懷在做生意。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這個理想主義的夢想是潛意識的卻表達出了主創的心境:帶著一縷對過去助人為樂的單純回憶。

儘管導演馮小剛沒有直接說出這個願望,但實際上藉著姚遠的口,已經道出了本初:

“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所以,<strong>成全別人,陶冶自己像是一根有韌性的筋,在一本正經的荒誕反差中串聯起了電影這一系列單獨成型的故事。

這就讓《甲方乙方》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浮出了水面,<strong>形散意不散。

雖然小品式的段落看上去顯得影片結構不夠緊湊,但好夢一日遊團隊如同打破第四面牆的人,帶著觀眾進入到每一場獨立的戲裡,然後再帶著大夥兒出來。

而這每一個圓夢故事的背後,又都立有影片成全你陶冶我的思想主旨。

夢想照進現實

當電影來到最後一個故事時,也是《甲方乙方》中唯一脫離了喜劇的故事。

起緣是姚遠和北雁在醫院遇見一位痛哭流涕的男人。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男人的妻子患肝癌晚期,夫妻兩地分居20年,回到丈夫身邊的妻子臨終前最後一樁心願就是希望能在這個城市擁有一個他們自己的家。

到這裡,電影從前面的荒誕感開始逐漸迴歸真實,一本正經講笑話的調調變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正經的講故事。

最後是姚遠和北雁讓出自己的婚房,成全了這對患難夫妻最後的夙願。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影片的這個結局有點略帶傷感,但是男人最後的這一番話,卻點出了好夢一日遊<strong>把夢想照進現實的溫暖。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所以我們再看前面的那些故事。

雖然板兒爺過的將軍癮是暫時的,但那一刻對他一生卻是永恆的。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廚子最後沒能守口如瓶,卻經此一“難”,讓他對那些寧死不屈的英雄們又有了重新認識。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中年人也知道了受氣的不容易,將心比心知道疼惜妻子了。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而大老闆、失戀青年、當紅女明星他們也明白了活在當下珍惜現在的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影片結束前,在漫天的大雪裡,姚遠會動情的說出:

<strong>“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因為這抹夢想照進現實的溫暖,成為了影片最靚的一道弧光。這也是很多觀眾在散場之後,情緒猶存的原因。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作為馮氏喜劇代表作,《甲方乙方》誕生便是巔峰,馮小剛的<strong>煽情和王朔的<strong>“貧痞”

在這部電影中達成了高度的統一。

甚至幾乎在往後所有馮氏喜劇的身上都能找到《甲方乙方》的影子——用一本正經的調侃口吻去批判現實或者向現實表白。

這一點它頗有開宗立派之意。

23年過去了,為什麼說它依然是馮小剛最好的一部喜劇

導演馮小剛

此外《甲方乙方》還借用影片中這些形散意不散的故事糅合進了諷刺喜劇、幽默喜劇、歡樂喜劇,正喜劇、鬧劇的混合風格:行動與落空的反差,強調人性的價值,正面的謳歌以及插科打諢的戲謔。

馮小剛在影片中對荒誕和現實駕輕就熟的轉承,讓被現實桎梏住的人,擁有在夢想中暢遊的痛快。電影用一本正經的態度去解決角色的痛點,來賦予了觀眾無與倫比的爽點。

對這樣的喜劇,你能說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