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張近東:疫情下的企業怎麼經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當前,各地正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這也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保障。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一些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如何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怎樣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針對企業的扶持政策如何落細落實?人民日報民主政治版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民營企業家,他們通過人民日報的版面介紹了企業是如何應對沖擊的。本文節選了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張近東和劉永好的相關內容。


1 張近東:“大考”中尋找新機會

張近東:疫情下的企業怎麼經營?

▲張近東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單位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此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是一次壓力測試。但困難是暫時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可以預見,在疫情得到控制後,經濟會較快回歸穩增長的軌道,而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會得到釋放,出現補償性恢復。


當前,政府已經出臺了面向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包括財政稅務等扶持政策。企業自身一方面要積極自救,同時也要推動行業協同,抱團取暖、共渡難關。大型企業更要勇於擔當,多承擔社會責任,向社會與行業輸出資源與能力,通過高效整合社會資源,發揮社會合力,助力經濟生產儘快恢復。


目前,蘇寧已經發布了“人才共享”“蘇寧拼購助農18項舉措”等,並通過科技辦公系統和服務資源的開放以及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向社會輸出,助力中小企業復工生產。相信隨著更多行業和企業實現大規模外部協同、資源共享,我們就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減少損失。


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堅定信心就能化險為夷。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垂直電商模式凸顯、到家服務迅速崛起、在線教育重回風口、開放平臺廣受歡迎,很多企業在這次產業能力和生態協同的“大考”中找到了新的增長機會。

2

劉永好: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張近東:疫情下的企業怎麼經營?

▲劉永好 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單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許多企業面臨著業務停滯、經營成本上升、資金週轉困難等風險和壓力的“第二戰場”。既要戰疫情,又要穩經營,廣大民營企業正應時而變、積極迎戰。


當前,我們正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我們採用現場辦公與遠程辦公相結合、全封廠生產與半封閉管理相結合,電商前置倉與社區直通車相結合等方式,應對疫情帶來的產業變化,逐步實現復工復產;同時還以線上面試形式啟動今年的全國春季招聘,為緩解就業壓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企業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有力保障,比如,我們遍佈全國的食品加工、飼料公司已返崗復產95%,各級政府正積極協調原輔料及產品運輸;旗下的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也獲得了各級政府全力支持,在向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提交申請後,次日即收到了3000萬元的人行防疫專項應急貸款支持,極大提振了企業的經營信心。


最近,川商總會在對幾千家企業調研基礎上,梳理出一份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大多數企業面臨著資金鍊與現金流、生產經營等壓力,將採取運營優化等辦法來應對,同時也希望政府在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用工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


回望4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潮,民營企業經歷過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因時而變,積極應對、共克時艱,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