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應對焦慮?(下篇)


如何應對焦慮?(下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在我國多地流行起來,起初,我們很多人大多數持觀望、懷疑態度,但是隨著疾病的快速蔓延及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數據,人們就開始感到擔憂、焦慮 ,甚至出現過度的恐懼、緊張不安等應激反應。有時候可能咳嗽兩下就立刻懷疑自已得了肺炎,並且這種念頭不會馬上消失,並且可能會無法控制地反覆去想病毒感染後嚴重的後果。


針對上面這些種種心理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自我調節:


1、用知識明目養心 疫情發生後,隨著對病毒的成功分離、分型、診斷等,對新冠病毒肺炎已經可以做到科學診斷、科學治療和科學防控,我們要從官方渠道學習關於新冠肺炎的知識、接受客觀事實、正確認識疫情對人類的影響。戰勝疫情只是時間問題,我們要學習科學的疾病預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已和家人。


2、覺察自已的情緒 與2003年“非典”疫情一樣,隨著疫情的蔓延,很多人會出現擔心、恐懼、焦躁不安等情緒 ,這是人類應對危機的正常反應,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已已經被情緒控制了,有的人壓抑、剋制情緒,就會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症狀,比如頭痛、腸胃不適等,有的人甚至因遭糕的心情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學會覺察自已的體驗和情緒,同時要明確告訴自已,“我現在很不舒服”“我很害怕”“我有些煩燥”,當情緒被覺察後,它的破壞力就瞬間降低了。所以,當我們發現壞情緒後要正視它、接納它、並允許它的存在。覺察壞情緒時,我們對好情緒和愛的敏感度也會提升,發自內心地關愛自已,進而愛周圍的人,這會幫我們放下焦慮,更多地沉浸在美好的情緒中。


3、多與人分享 找人傾訴和傾聽,不僅可以疏解情緒、緩解焦慮,還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平時很多人因工作繁忙,常常很少給父母及親朋好友交流,通過這次疫情向家人及親朋好友多溝通、多交流,反而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從而獲得更多的理解與心理支持。


4、規律作息、適量運動。 良好的睡眠、科學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同時也有助於心理健康,這些是抵抗病毒的基礎。如果睡眠出了問題,會帶來更多的焦慮,抑鬱情緒,使緊張、恐懼的心理雪上加霜。還有適度的運動有利於睡眠,如不能進行戶外運動,那就在家裡做做瑜珈、練練太極、打坐等。


5、藉機學習、寫作、授課等。 一直以來,我們很多人總覺得自已的時間不夠用,想做的事總是沒有時間來完成,這次疫情期間,我們就可以利用好這個假期,藉機學習一門課程或者是寫作及授課等。近期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自從疫情爆發後,人們只能呆在家中,這個時候,很多人就開始了線上講課,包括現在我也是利用了這樣的機會開發這門課程。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在緊張的情緒得到一定的緩解。


6、少刷手機和新聞。 隨著科技不斷髮展,現在我們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瞭解各種信息,只要我們打開手機,各種消息層出不窮,這就會讓我們無所適從,增加焦慮及恐慌的情緒,影響心情。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放一放”,每天我們定時查看手機新聞,而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刷屏。那我自已現在每天幾乎只看兩次新聞,第一次是早上10點半左右看一下全國疫情公佈的數據,然後晚上睡前再看看頭條。其他時間我就做其他事情。


右象限雨潤


國家高級理財師

塔木德金融諮詢師

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