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天河戰疫“最強大腦”煉成記

復工復產已經半月多,作為廣州第一經濟大區、轄內企業數量最多的天河區,截至2月24日復工復產企業已達到28824家。

2月27日,記者從廣州市天河區獲悉,天河組織動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積極投入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打好防疫復工組合拳,而信息化攻堅成為組合拳的先行招。2月初,全市第一個企業復工復產大數據登記系統“天河企康”上線,成為戰疫的“最強大腦”:以大數據推動疫情防控精準有效,企業復工有了便捷神器。

大數據助摸底:黨員突擊隊36小時攻關

一張區域圖,延伸出無數大數據圖標,天河確診病例數、趨勢、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等實時顯示……這個覆蓋了疫情監控和復工復產的系統後臺大數據,可謂是遙控指揮的“最強大腦”。

天河企業數量全市最多,復工復產任務最重。面對幾十萬企業,如何摸查?企業復工,在人員防護、物資上,最大的需求是什麼?便捷的摸底方式是抓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也是在企業復工復產前夕,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何摸清企業信息?大數據來幫忙。但軟件開發企業都未復工,誰來承擔這一重任?為此,天河區科工信局組建了信息技術組工作專班,成立信息技術攻堅黨員突擊隊,7名利用業餘時間掌握信息技術專業水平的黨員加入到技術攻關當中,廣州聯通公司則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時間倒回到2月5日:系統需要開發、企業復工在即,爭取時間、完善需求是第一要務。“全面掌握企業復工復產人員需求、給予指引性提醒、實時分析監測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是系統開發的核心需求。”回憶起開發系統的初衷,信息技術攻堅黨員突擊隊隊長、天河區科工信局局長宋愛平說。

時間緊迫,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腳步不停,黨員突擊隊開發也不停頓。黨員楊丁主動請纓投入信息技術攻堅工作,和隊員們快速摸清業務需求、明晰系統技術架構和實施路線,為系統及時上線和企業復工復產贏得時間,“早一天開發,就能多做一些準備。”

從2月5日至6日,兩個白天和一個黑夜,對於楊丁和同事來說,這是不眠不休的36個小時,更是天河為企業復工復產提速的36個小時。

6日晚,“天河企康”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與《天河區轄內企業復工復產的告知書》同步推給企業,這也是全市第一個企業復工復產大數據登記系統。

復工復產有神器:打通科學復工多渠道

如今的“天河企康”系統已經經過多次優化,以精準和高效成為企業口中的“神器”。從行業復工信息到防疫臺賬全覆蓋,企業不僅可填報信息,還能反饋需求,打通了從政府到街道再到企業的多個溝通渠道,實現內部工作流程的再造。

試運行後,為便利企業填報,團隊還配合上線了多個小程序,最終,“天河企康”成了天河打贏信息技術戰疫的“神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截至2月23日18時,“天河企康”數據摸查系統已收集34187家企業數據,發出了近50萬條通知。近期,“天河企康”還將上線用工需求統計,通過大數據將企業用工需求與人社部門精準對接。

復工伊始,天河科技園一家軟件企業就通過“天河企康”系統提交了承諾書,同時提出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缺乏的問題。公司負責人李先生表示:“通過小程序收集信息,對企業來說非常方便。我們反饋信息也有了統一的渠道。”

天河建立政企聯動機制,幫助企業用足用好省、市、區各級穩企暖企政策。區委協調海關使用專用窗口和綠色通道,幫助企業從境外採購口罩近110萬個,解決企業防疫物資緊缺問題。區委組織部迅速啟動人才扶持政策申報,加快推進第二批600套人才公寓分配,免除500多戶人才公寓2月、3月租金,減半計收4月、5月租金,幫助企業“穩才”。

“天河企康”還建立了聯防聯治、群防群控機制,發揮企業和群眾監督作用。“通過天河企康後臺系統,我們從行業、規模、地域等多個角度實時分析監測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科學合理引導企業分批覆工、錯峰復工,以此建立行業部門和企業之間的互動機制和通道,為企業提供更貼心、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宋愛平說。

南方日報記者 郭蘇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