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首次穿越英姑峽,一次驚險刺激的旅行


我們在網上看到了有驢友穿越英姑峽大峽谷的消息,大峽谷的驚險刺激和美景被我們深深吸引,我們一行9位娘子軍於去年9月份也來到了山西壺關橋上鄉,準備體驗一把穿越的神秘。

橋上鄉是壺關縣橋上鄉黨委、政府所在地,又是大峽谷遊客接待集散中心、是個環境優美、人文和諧的小鎮。這裡的客棧很多,環境不錯。

這是我們徒步穿越英姑峽大峽谷的路線圖:從橋上鄉➡️貓路➡️天生橋➡️鵝屋➡️萬佛寺➡️老鴉頭➡️英姑峽➡️隱龍谷➡️南掌村再到丁家巖。全程有30多公里,對姐妹們是一個體力、毅力和耐力的考驗。姐妹中最大的66歲,最小的50歲,平均年齡60歲。

早上,我們先在橋上鄉轉了一圈,拍了很多美景。8:30分我們從橋上鄉開始出發,沿著公路前行。當左邊有一條上坡的小馬路,拐入繼續走,這就是徒步起點沙灘村,到終點丁家巖村的穿越開始。

一路上,沿著前旅友系的紅絲帶前行,在此非常感謝他們,為後人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否則真不知道怎麼走。

這就是貓路,貓路是有典故的,據傳當年楊六郎兵敗壺關到此,後有追兵,前有懸崖,無路可走,情形十分危急,突然看到有貓在崖壁上跳躍前行,遂沿著貓的行走痕跡攀越懸崖逃過追兵,終有此路。當然那只是個美麗的傳說,所謂貓路,就不是人走的路,只能是動物,說明其險其難。

偉大的鵝屋人民為了解決出行難,硬是走出了一條貓路。貓路原本是很窄的羊腸小道,上世紀70年代,鵝屋和橋上兩個公社同時發起修路,山上山下的村民共同把原來的羊腸小道修成了可以挑擔子行走的臺階路。經過修整,已經沒有當年的艱險,險峻程度大大降低。


壺關貓路之“險”,對專業驢友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可就算是一次“探險”之旅了。

這個路還是比較危險的,貓路很長,但兩邊的風光無限,所以吸引了很多驢友。

11:30到了能望到天生橋的埡口,大家休息,吃飯,補充能量。

終於走出了貓路,沿著公路向天生橋前進,這條路雖然好走,但還是挺遠的。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上上下下貓路行程,始終沿著紅絲帶指引的方向,終於到了天生橋,在橋上走過,只感覺是走在兩邊峭壁的一個窄窄的山樑上,走過天生橋後輪廓豁然清楚。 它位於貓路之南,英姑山峰頂。是迄今我國北方發現的最大的天然石拱橋,飛跨於南北兩座危崖之間,跨度50米,高200米,寬5米,厚度10米。

只有趴在懸崖峭壁上才能看到谷底,趴在那兒,生怕掉下去。

萬佛寺是一個很小的無人住持的野廟,廟建在一個孤零零的小山頂,四周是懸崖。廟中的供奉五花八門,有佛陀、觀音、財神、土地、龍王、彌勒、大肚羅漢、藥王,林林總總地,不管你求什麼總有你的一款。

萬佛寺後面的臺階幾乎是直上直下,令人頭暈。

路過師家背村,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村落。

下午6點半,終於到達住宿的老鴉頭村,全村現在只有2戶人家,小村本來就不大,都搬到林州和壺關去了。這裡確實太不方便了,買個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要到幾十裡外的鵝屋鄉。這也是我們唯一能有住的地方了。

家裡的擺設還是上個世紀的模樣。我們幫著摘豆角、洗菜。房東給我們做了麵條,大家每次回味都說這是最好吃的一頓麵條,看來真是餓了!

房東是個很善良的人,子女們都搬到外面去了,只有老兩口還堅持在這裡,給驢友們帶來方便,這是我們的合影留念。

開始向最後的英姑峽前進

終於見到了英姑峽的真容,它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鵝屋鄉,地形為北方少有的喀斯特地貌,相傳戰國時期南掌村的英姑丈夫參加圍魏救趙戰役戰死疆場,英姑思夫心切每日守望,最後化為石柱的故事而得名。

儘管這裡有眾多美景,但群山巍峨,地勢險峻,交通不便,導致了這裡的風景很多人都不知道;而恰恰也是這一點,讓眾多原汁原味的風景至今被完好保存,尚未完全開發。

上山容易下山難,看看這兩個姐妹倒著往下爬。

往下望時,下面的天梯令人目眩,背後的山脊好像搖搖欲墜。

英姑峽層巒疊嶂,奇峰聳立,身處其中,真的會有一種身在張家界的感覺,卻沒有張家界的擁擠喧囂。還不用買門票。

終於要走出大山了。

中午12點多來到了壺關丁家巖村,我們安全、順利的完成了首次的穿越旅行,收穫滿滿,感慨萬千,累並快樂著,結束了英姑峽穿越之旅。坐上大巴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