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背棄了理想 誰人都可以,

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海闊天空》

上世紀90年代香港樂隊組合Beyond的這一首《海闊天空》30年以來一直影響著無數的年輕人,“不羈放縱愛自由”更是很多年輕人給自己的人設定位。

還記得小時候看到的男明星都是一副“浪子”的形象。那時候,經紀人公司為了把明星包裝成粉絲心中仍有期盼的完美另一半,在簽定經紀合約的時候都會要求他們不能有緋聞甚至不希望他們太早公開自己的戀愛對象。

想當年億萬少男少女的偶像劉德華還因為揹負了多年的偶像包袱,直到年過半百才敢公開與相戀多年的女友朱麗倩結婚生女。

小時候看著明星們的各種光輝形象,放學偶爾聽著同學們談論他們的私生活八卦,一度以為人生就得像他們活得那麼光鮮亮麗,而把父母長輩常常嘮叨的家裡長短通通拋諸腦後。

現在回想起來,真有點被大眾媒體誤導太多了。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首先我們都是普通人,一個普通人能成為明星的機率連萬分之一都不到。其次生活的品質還是離不開日常生活,再不想吃人間煙火的人到最後還是得靠柴米油鹽活著。

這樣看來,追求藝術價值、追求自由真我的思想都是不現實、不可取的嗎?

也未必,看完兩本傳世多年的經典世界名著:日本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和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以後,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藝術家都擺脫不了“渣男”的人格了。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01| 家庭背景既能成就人,也能毀了人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著恥辱。”—《人間失格》太宰治

太宰治出生於1906年日本的一個大地主家庭,他的父親雖然是一個多額納稅的貴族院議員,但他的家族也是靠投機買賣和高利貸而發家致富的暴發戶。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他既知道自己背後有豪華的家族背景支撐,但同時地主的家庭背景讓他更多感覺到的是俗氣和粗鄙。

因此太宰治一生一直在留戀、依賴這個家庭和背叛、批判這個家庭的矛盾中掙扎搏鬥,以追求個人的自我價值。

看著太宰治的文字,能感受到他作為一個男性卻有著極其細膩的感情。

但他也有很多反人性的想法,例如由於家庭的富足,從不缺衣少食的他,在《人間失格》書中寫道:

“‘人不吃飯就會餓死’這句話在我聽來,無異於一種討厭的恐嚇,但這種迷信卻總是帶給我不安和恐懼。”

我們都知道不吃飯會餓死,而且人為了生存確實要先填飽肚子,但生長在地主家庭的太宰治顯然就沒有餓過肚子,所以在他看來,人為了吃飯為了生存而去努力工作是不可思議的。

“總之,我對人類的營生仍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格格不入,這使我深感不安,並因為這種不安而每夜輾轉難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發狂。我究竟是不是幸福呢?說實話,儘管打幼小時起,我就常常被人們稱為幸福之人,可我卻總覺得自己身陷於地獄之中。反倒認為,那些說我幸福的人遠比我快樂,讓我望塵莫及。”—《人間失格》

從太宰治對自己內心的描述,可能很多人都想罵一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從他的成長環境分析,他有這種想法確實也是正常的。

他是家裡第六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孩子,雖然從小生活富足,卻沒感受到什麼家庭溫暖。他一直有認為自己在家裡是多餘的,跟家人也沒有什麼交談,為了引起家人的關注,他只能在家裡扮演搞笑的角色。

也是因為在家庭裡得不到關注,讓太宰治往後的人生總是做出很多不尋常的舉動以求得到更多關愛,甚至不惜多次自殺。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描繪為了追逐畫家夢想的思特里克蘭德,一出場就拋妻棄子並且放棄了別人看起來穩定的公務員工作,獨自一人遠赴巴黎去學畫畫。

思特里克蘭德的決定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太太瘋狂地認為他是跟別的女人跑了,身邊認識他的所有人想法也是一致的,都是認為他是被年輕貌美的女子勾引才會作出如此瘋狂的決定。

而且有意思的是,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是看起來完全配不上他那有趣的妻子,當他第一次見到他們夫妻的時候,他是這樣想的:

“為什麼討人喜歡的女人總會嫁給這種愚蠢的男人?”

“因為有腦子的男人肯定不會娶討人喜歡的女人。”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筆下男主角的人物原型是法國著名畫家高更,太宰治在《人間失格》寫的就是他自己。

高更和太宰治本來是兩個毫無交集的人物,他們不但所在的年代不同、國籍不同,而且一個是畫家另一個是文學家。但在他們身上我們都能看到藝術家的氣息,還有他們那些為了自己的愛好和理想,完全罔顧家人的自我主義。

不過從成長的家庭因素看來,能走藝術路的人大都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他們能不顧世俗的眼光一心只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行事,很大程度取決於他們沒有受過生活的苦,覺得以前一帆風順的日子都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在旁人看來,他們那麼輕易就放棄自己原本擁有的幸福安逸生活是多少的不智,在他們自己看來,這一切卻沒什麼。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02| 女人都是愛情至上,男人只會當愛情是調劑品

思特里克蘭德被質疑拋棄女性致死的時候,他說“我從不希望擁有愛情。我可沒那閒工夫去談一場戀愛。它會使人變得很脆弱。我是個正常的男人,有時候我確實需要個女人。但是僅僅是為了滿足我的情慾,之後我就會去做其他事了。”—《月亮和六便士》

看到這裡,我心裡默默的嘀咕了一句:“渣男”。

不過換另一個角度,可能思特里克蘭德說出了大多數男人的心聲。

毛姆也說過關於戀愛中男女心理差異的對比:

“對於墜入情網的人來說,男人和女人的區別在於:女人能夠整天整夜談情說愛,而男人卻只能每天抽一點時間來幹這種事。”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而另一邊廂,從小在女性長輩撫養中長大、在求學時期就經常流連於各種風月場所和酒館的太宰治,曾四次跟不同的女人相約自殺殉情。但從他的文字看來,太宰治不但不懂女人的心思,還覺得女人是很理解的動物。

在《人間失格》他是這樣形容女性的:

“在我看來,人世間的女性不知比男性要費解多少倍。在我們家裡,女性的數量是男性的好多倍,而且在親戚家中也是女孩子居多。我想甚至可以說,自幼時起,我便幾乎是在女人堆中長大的。儘管如此,我卻一直懷著如履薄冰的心情與女人們打交道的。我對她們的心思一無所知,如同墜入五里霧中,不時會誤踩虎尾,遭受重創。這與從男性那兒受到的鞭笞截然不同,恍若內出血一般引人不快,還會鑄成內傷,難以治癒。”

從《人間失格》太宰治自傳式的記載看來,太宰治雖然比起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更重視身邊女人的感受,但他身邊換了那麼多女人也沒見得哪個是幸福的。

太宰治本身是有著邊緣人格的人,現實中他的悲觀性格促使他對現實無力抵抗,他選擇一些身上有悲情色彩的女性為伴、並且誘導身邊的伴侶一起自殺。而且他在小說中描述的自殺時間地點竟然跟他自殺的經歷驚人地相似。

可以想像,跟這樣的人一起生活,哪有幸福可言呢?

女性對愛情最低的希望和期盼首先是另一半能多點時間陪伴,並且重視自己和家庭,像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借思特里克蘭德的口說的:

“因為女人成天只知道談情說愛、卿卿我我的,所以她們才會把愛情看得比天還大,才會覺得有了愛情其他什麼事情都不重要,真是可笑到了極點。”

思特里克蘭德後面繼續說他自己對愛情的看法:

“她們竟然還想讓我和她們一樣,讓我也相信生活中就只有愛情。說實在的,我只知道情慾。這是很正常和健康的,愛情則是一種病。女人不過是我開心享樂的工具,我非常討厭她們想要成為我事業上的助手、生活中的靈魂伴侶。”

暢銷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裡面有一句話:“一個女人最大的踏實感,不是源於依賴,而是來自認可。我心有所屬時,就不再尋覓,不再遊離,我的生活重心終於可以在這裡放下了,這比任何一種男人對你居高臨下的保護都強。”

可見雖然男人和女人的需求差異有點大,但像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和太宰治筆下的自己,在女性看來都屬於渣男的行列。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03| 創作是藝術家們把無法向人傾訴的事情排洩出來

“我終於找到了一個寂寞的排洩口,那就是創作。在這裡有許多我的同類,大家都和我一樣感到一種莫名的戰慄。做一個作家吧,做一個作家吧。”—《往事》太宰治

敢於在作品中傾吐自己真實想法的太宰治擁有了大量青少年讀者,因為太宰治寫出了他們的心聲,這種心聲不但是他們的真實想法,還是他們隨便不敢向別人說的內心秘密。

太宰治在中學時期就開始流連各式酒館和風月場所,他一生曾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在39歲時與最後一位情人投水自盡。

他一生被自己的懦弱牽絆,他甚至把自己的懦弱作為一種武器,以退為進向偽善的人生和社會公開宣戰。同時他又不惜把自己的形象醜化去向他人求關注,這樣既可以吸引注意,又保持了脆弱的自己。

太宰治有著自虐色彩的行為目的就正如法國作家紀德所說的:“我因鞭笞自己而感到喜悅,喜悅自己的無處逃避--其中有莫大的驕傲,在身處罪惡時。”

但不可否認的是,太宰治在文學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就像高爾基所評價的那樣:

“太宰治的作品分為二個人格,一方面有帶著自身經歷主人公的掙扎;另一方面是坦然描述著血的事實。正因如此,他比那些把自己當作上帝的作家,更有一絲人性,更能打動讀者。”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而另一邊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寫思特里克蘭德是這樣描述自己想要開始學畫畫時的心情的:

“這種安寧幽靜的快樂好像有著一種令我惶恐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期望一種非常驚險刺激的生活。我隨時預備著登臨怪石嶙峋的山崖,被拋入佈滿暗礁的海灘,只要能讓我的生活中發生改變——變化和不可預知的刺激。”

人都是矛盾的動物,有些人前半生苦苦掙扎才能換取後半生的安逸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因為前半生的平靜安逸覺得自己再不去改變或者做點能實現自我的事情,人生就白活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代表畫家高更的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在他四十歲的時候選擇拋妻棄子放棄穩定的工作去巴黎學畫畫。

人類的矛盾心理就正如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說的:“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畫家高更也因為在人到中年放棄了原本安逸一眼能望到老的生活,敢於追求只能仰望的“月亮”,及後留下不少傳世畫作。

這些在常人眼前不成功便是“渣男”的藝術家們,所幸他們的堅持是對的,他們最終都通過自己的作品不但宣洩了旁人不能理解的感情,並且得到世人的認同。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結語:

毛姆說過:“我覺得藝術家的個性是藝術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部分。假如藝術家個性鮮明,那麼就算他有一千個缺點,我都會寬容。”

我們都見過太多被應試教育訓練出來的千篇一律的孩子,他們雖然 都是高材生,卻沒有太多明顯的個性,他們長大以後或許都能成為踏踏實實的好員工,卻沒法創造出更多的傳世經典。

古人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無道理,個性鮮明、喜歡標新立異的人通常創造力比較強,但同時他們不按常理生活的性格往往也很容易傷害到身邊人。

所以像畫家高更、文學家太宰治這樣的個性鮮明只考慮自己喜好過日子的,放在誰的身邊都會被認為是“渣男”了。

但是撇開世俗的愛恨情仇,他們在藝術和文學領域的成就不但有目共睹,所以平心而論,無論是追求平淡生活的“六便士”還是仰望天上的“月亮”,都得盡力做到極致,才不辜負自己當初的選擇。

從《人間失格》到《月亮和六便士》,淺析藝術家們的“渣男”人格

參考書目:太宰治《人間失格》;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