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建窯窯址位於今福建建陽,在宋代盛產黑釉瓷盞而聞名於世。以水吉鎮窯製品為最佳,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鬥茶使用的黑釉盞,並於器底刻“進盞”“供御”字樣。

建盞在宋朝文人士大夫階層極受追捧,宋徽宗趙佶精通茶道。他的《宮詞》裡對建盞贊到:“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北宋名臣蔡襄(1012-1067年)在《茶錄》中記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即今建陽)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2019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宋·宮廷御用建窯烏金釉玉毫盞


關於宮廷使用供御建盞的年代,現在一般認為為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很可能開始於宋徽宗時期,或更早,燒造年代可能不過百年,故流傳極少。其造型主要有三種:深腹束口盞;寬腹撇口盞;寬腹敞口盞。

此盞即為寬腹敞口形,從利於點茶上講,其造型完全遵照宋徽宗《大觀茶論》“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而生產。宋徽宗《大觀茶論》“盞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指的正是這種絲屢分明條達的銀兔毫。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宋徽宗與《大觀茶論》

值得一提的是,跟傳統款式的束口盞不同,供御盞有著非常特殊的形制和接近標準化的比例尺寸,很有可能是由宮廷“定奪制樣”,再交建窯窯工依樣燒製。其器形特殊性表現在口沿微微往外撇,內外澀口的寬度較一般的束口盞要窄,故而在口沿處形成一個優美的束弧。腹部較淺敞,類於後世宮碗之形,腹部曲線亦端莊秀美,符合宋代皇室貴族內斂自信以線條取勝的審美觀。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此盞敞口,口沿微束,淺弧腹,盞身曲線優美,自口及底形成一道S形曲線,底內削成圈足,修足規整,足部露出深黑色胎骨。足端刻款“供御”二字,為宋代風靡一時的瘦金體,疏朗瘦勁,說明此盞為宮廷定燒,而供御前品茗所用。宋代賜茶的規模、頻率都遠超前朝。《宋史·禮志》記載“中興,仍舊制。凡宰相、樞密、執政、使相、節度、外國使見辭及來朝,皆賜宴內殿或都亭驛,或賜茶酒,並如儀。”這就說明,北宋時期賜茶是一種政治制度和文化,並上升到禮制的一部分。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本拍品底部刻款“供御”

更難能可貴的是,此盞口沿鑲銀扣,銀扣上捶牒細雕花紋,紋飾為唐宋時期典型的唐草紋,極為繁縟華麗,當為宋代宮廷文思院所釦嵌。宋代官方金銀手工業隸屬文思院管轄,《宋會要·職官》記載文思院設置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掌金銀犀玉工巧之物,金綵繪素裝鈿之飾。”其下設工坊四十二作,其中有“稜作”一科,此即裝鑲金屬邊釦的作坊。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因瓷器質脆,宋時即使宮廷文思院在陶瓷器上釦金銀亦非易事,宋人《夷堅志·丁志》卷十七“琉璃瓶”條載:“徽宗嘗以紫琉璃膽瓶十,付小璫,使命匠笵金託其裡。璫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於中,當用鐵篦熨烙之乃妥貼,而是器頸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處,必治之且破碎,寧獲罪不敢為也。’璫知不可強,漫貯筪中。他日行廛間,見錫工釦陶器精甚,試以一授之曰:‘為我托里。’工不復擬議,但約明旦來取。至則已畢。”由此可知擁有精湛技藝的民間工匠亦被招入文思院作金銀工藝(見《宋會要》文思院淳熙九年七月十三條)。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供御”建盞燒製時間短,且使用範圍僅限於皇室貴族之間,故存世極罕。品相完好的供御盞出土極少,除建窯窯址偶有出土外,收藏界公認的供御盞完整件僅見瑞士玫茵堂收藏有一例,亦為烏金釉銀毫,口沿無鑲嵌。對比汝窯已知公認存世百件左右,“供御”款建盞存世量更顯稀少,故更為珍罕。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參閱:瑞士玫茵堂藏建窯供御盞。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2019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4192 宋·宮廷御用建窯烏金釉玉毫盞

款識:供御

高:5.6cm 口徑:12.2cm

RMB:1,500,000-2,000,000

出版:《陶瓷手記》,謝明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68頁。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中國首屆宋元瓷器專場建盞部分精品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2019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4194 南宋·建窯銀兔毫盞

高:6.8cm 口徑:11.8cm

RMB:800,000-1,200,000

來源:日本三井寺舊藏,老包銀扣,附舊木盒包裝。

香港楊永德舊藏。

紐約Dr Melvin Jahss舊藏。

英國ESKENAZI(埃斯肯納齊)舊藏。

在宋建盞諸多品種中,以紺黑地兔毫盞為貴。北宋蔡襄《茶錄》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宋徽宗《大觀茶論》盞項亦有類似說法:“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可見青黑釉地兔毫斑紋盞當時受重視的程度。

此件建盞即屬此類,盞束口,口下有凸稜,以下漸收,圈足。通體滿施黑釉,碗外施釉至近足處,足部無釉露黑褐色胎,色如瓦灰,質如生鐵。釉面較厚,呈現藍色兔毫紋,細觀下可見萬千銀絲遍佈其上,折射之光幽然顯現,猶如黑色夜空中之繁星,令人愛不釋手。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2019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4171 南宋·“一”字款建窯兔毫盞

款識:一

高:7cm 口徑:12cm

RMB:250,000-350,000

來源:日本私人舊藏,老包銅釦,附舊木盒包裝。

盞束口,深腹,下微收,鐵圈足,口沿舊包銅釦。通體施黑釉,在釉面密佈青黃色條紋,形似兔毫,排列規整,絲縷分明,異常美觀。並有五彩寶光。

閩北有窯,宋燒黑瓷,釉面盈潤光潔,纖俊秀逸,迎光而視,宛若五色天虹,頓挫明滅,以兔毫、油滴,聞名於世,人盡惜之。此兔毫盞,在烏黑的底色中析出青絲般細紋,絲絲條達,輝若錦鱗,呈斷岸千尺之勢,灑作般般雲絲,光射處,七彩之色,滿目皆然,當屬上品。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2019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4193 南宋·建窯烏金釉盞

高:7cm 口徑:12.5cm

RMB:180,000-250,000

來源:Anthony du Boulay舊藏,口沿舊鑲銀扣。

清水菊江舊藏。

出版:《J.A.N FINE ART-One hundred of the best》,2004年,第17頁。

盞束口、弧壁,圈足,盞腹極深,盞形挺拔娟秀。深褐色胎,胎骨厚重。通體施烏金釉,釉色如漆器般烏黑髮亮。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裡談論的“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其中的盞貴青黑說的正是這種建窯烏金釉盞。因烏金釉底色深黑純淨,便於觀察湯色,故宋徽宗鬥茶以烏金釉盞為珍。盞內壁迎光視之,有絲絲縷縷藍兔毫析出,甚為雅觀。


瓷器收藏 | 宋宮廷銀釦供御建窯玉毫盞,亮相西泠十五週年秋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