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祝啟程:一位教育理想主義者的現實高度


祝啟程:四川省綿陽東辰教育集團執行董事長、總校長兼黨委書記,綿陽東辰聚星國際學校質量總監,教育學博士,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優秀校長,全國十大中學明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初中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全國教育家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陶研會常務副會長,四川省教育廳諮詢專家。

祝啟程:一位教育理想主義者的現實高度


26歲出任校長,30多年來,歷任四所學校校長。2000年,參與創辦四川綿陽東辰國際學校,推進東辰新教育實驗,實施兩課一育大課改,學校迅速崛起。《中國教育報》稱:“東辰新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走向。”

他從司馬相如故里走來

南充是一個自古英才輩出的地方,“三總故鄉”“司馬相如故里”是這裡最好的寫照。祝啟程則出生在這個英才輩出的地方,他耳濡目染,秉承了蓬安人那種質樸、純正、向上的精神品質,而這些品質,成為他人生髮展歷程的重要精神支柱。

1958年8月,祝啟程出生在蓬安。到了讀書的年齡,祝啟程也和大多數孩子一樣背起書包走進學堂,但因為家庭貧窮,僅僅只讀了兩年書便輟學,開始在生產隊掙工分餬口。從小耳濡目染司馬相如等名人的故事,祝啟程渴望讀書,也希望自己能像他們那樣博學多才。帶著這種渴望,參加勞動兩年後的祝啟程強烈央求並與父親簽訂協議,父親答應他每個月掙足一個全勞動力的工分後復學。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要掙足一個成年勞動力的工分,其難度可想而知,正是這個艱苦的童年,鍛鍊了他自強不息、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質。

當時初中實行推薦讀高中,當地政府實行“計劃”讀書,共享社會建設成果,即規定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個孩子讀高中。當時祝啟程的哥哥已經在上高中,這意味著祝啟程沒有資格繼續進行深造。對於渴望讀書的祝啟程來說,無意於一個晴天霹靂,這意味著他將再次面臨失學,甚至永遠都不會再有讀書機會。幸好,當時他成績非常優秀,班主任袁一可和村支書雷震國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好苗子被冰冷的制度“計劃”掉,於是他們據理力爭,並給他做擔保,終於讓他走進那個夢寐以求的高中學堂。老師能拯救學生、能改變學生命運的思想從此在他心中根深蒂固,這一思想一直影響著他。他積極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擔任學校理論宣傳員,全面參與學校和班級管理。這些鍛鍊了他組織、表達、管理能力,形成了奮發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1977年,祝啟程高中畢業,本可以報考其他好學校,但他卻依然選擇了師範專業,他要做一位教師,一位改變別人命運的教師。在師範期間,他開始大量閱讀教育著作,在老師的推薦下,他首先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學》,一開始就接觸先進的教育思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大量學習杜威、陶行知、蔡元培等人教育思想,他刻苦讀書,於1981年師範中文專業畢業,1989年西南師範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專業畢業,1998年讀西南師大課程與教育論專業,2002年就讀於北師大教育博士班,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和提升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知識和思想與時俱進,為他的管理決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童年的苦難經歷和自己的讀書歷程,煉就了他智、誠、實、仁、勇的品格,這種品格,讓他只要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有利於滿足家長對教育的需要,有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他都大膽地幹,勇敢地闖,他的大膽是建立在他大量的閱讀和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上,建立在他敏銳的思維、科學的論證和對未來的準確把握的基礎上,因此,從他教書到當校長以來,幾乎從來沒有失敗過,他說:“我決不把學生當作試驗品,甚至不做無把握的事。”

他是“辦學的天才”

1981年,祝啟程畢業了,他被分配到了南充蓬安一個既偏遠且條件最差的農村中學。但他始終堅持:教育,只要心到的地方,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幹出偉大的業績。9月,剛走上教育崗位,學校就安排他擔任高中班主任教語文課。第一次走上講臺,他的心潮澎湃著一種極其神聖、高遠的思緒:要把心掏給學生,把智慧獻給學生,把自己的人生奉獻給教育。有了這樣的思想,一種別樣的教學也就伴之而生:他尊重學生,解放學生,不再讓學生成為書本的奴隸;重編教材,倡導海讀,建設大語文教育的寬宏平臺,形成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四大體系教材。付出就有收穫。不到半年,學校又把文科教研組長的重任交給他,他的首屆高中畢業生創造了奇蹟,當時全國平均升學率不到4%,而他所在的班50%升了學。他的語文科平均分為86分(當時百分制),最高分為93分,也是全縣最高的。他一手牽來的語壇改革清新之風,勃勃然吹綠蓬安的校園,縣教育局下文推廣了該校語文改革經驗。他的第一次教改就獲得了極大成功。

1984年,乘著國家機構改革的春風,年僅26歲的祝啟程也因為顯著的教學成績和管理才能被提升為負責行政工作的副校長並主持全面工作,成為當時南充地區最年輕的高完中校長。從此,這位充滿思想、創新和改革意識的教育新銳,在校長這個崗位上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管理才能和辦學天才。從1984年6月到現在,他已辦好了四所學校,而且每所學校發展都很不平常。

蓬安巨龍職業中學是祝啟程從事教育生涯的第一站。他接任校長時,上級領導要求農村職業學校必須“姓職”和“姓農”,必須高舉農字號旗幟,全面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祝啟程根據學校實際,堅持“升學教育”與“職業教育”並舉,學農與學工、學商、師範、服務業多專業並舉的“巨龍模式”,這種反向模式立即讓學校充滿生機和活力,在很多職業中學門可羅雀的慘淡經營的時候,巨龍中學卻門庭如市。第一次,人們見證了這個年輕校長的管理才能與辦學實力。

1990年,上級部門把祝啟程調到蓬安縣城關中學擔任校長。這是一所比“巨龍”還差很多的城郊完全中學,專收城區兩所重點中學收剩的初、高中三類學生,老百姓稱之為“渣子學校”。上級領導就是看到祝啟程卓越的管理才能,希望他能把這所學校帶出低谷。他上任後根據自己的調查研究,認為學校要發展,必須要進行徹底的改革,於是推行“三改”政策,即改校舍、改校名、改模式。不到三年,這所原先的“尾巴中學”已躍升為質量前茅的一流中學。當時的南充行署專員向陽稱蓬安縣實驗中學是“教改旗幟”,稱祝啟程為“改革先鋒”。

1993年5月1日,綿陽市第七中學向全國招聘校長的廣告上了多家教育媒體。祝啟程看到消息後,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便匆匆報了名,按要求交了一份辦學方略,結果,他從眾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就任校長,可綿陽人當時並不買他的賬,當年計劃招生400人,第一輪招生僅招了78人,雖然通過補收和接納其他學校趕出的差生勉強湊足了300多學生,但生源質量可想而知。一個學年以後,學校就像從冰點到沸水的溫度計,急遽升溫,一下子衝至全區質量第一。

是什麼力量讓學校在短期內華麗轉身?祝啟程主要進行三步改革,他說:“第一步抓教師建設。建立教師培訓學校,實行專業訓練和業務考試,配以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學科組捆綁評價制及豐富多彩的凝聚人心活動,集中解決了教師拼命工作的動力問題、教書育人的能力問題、共進互享的合力問題。第二步抓教學模式。推行“綜合素質+特長”,創造適合每個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教育,強德育、改課程、優化模式,強化管理,推行“兩交”“兩抓”“一驗收”的管理體制,即每生交起點、交目標,教師抓共性教學、抓補償教育。在這樣的管理體制下,綿陽實驗中學迅速崛起,成為綿陽最好的初中。

一個世紀宣言

1999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綿陽東辰集團董事長鄔永平驅車來到綿陽實驗中學,誠請校長祝啟程接收他的女兒來校讀書。在和這個企業家聊天中,祝啟程無意中建議鄔永平辦學校。沒想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鄔永平經過考察、調研、論證,決定辦學。區教育局和鄔永平都看中祝啟程,要他出任校長。

2000年5月底,祝啟程走進東辰國際學校,這是祝啟程教育人生的第四站,也是跨越最大、最具挑戰性的一次辦學探索。他一上任就打出“東辰新教育”的旗幟,進行教育的全面變革和創新。他根據自己16年來的校長經驗和自己學習探索,起草了《東辰辦學方略》,制定了東辰學校發展的定位和方向。接著,他和董事長鄔永平聯合在《綿陽日報》發表了學校的辦學宣言,向全社會隆重宣誓:東辰學校將創辦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將創辦有國際競爭力的教育,將創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將辦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並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培養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的育人目標,讓學生走最近的路接受最先進的教育,交最少的學費接受最現代的教育。這是一篇向舊教育全面宣戰的世紀宣言,更是一篇以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理想的行動綱領。

東辰新教育是針對以分數和考試為本的應試教育種種弊端而提出的一種以人的發展和完善為目的的人本素質教育。東辰新教育認為生命、生態、生活、生涯是實現人的發展與完善的四個最關鍵的因素。因此,他們把生命、生態、生活、生涯作為東辰新教育的四根理論支柱,即教育要全面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關注師生的生存狀態、關注師生的生活質 量、關注師生的生涯發展。

東辰新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是中國靈魂的三根支柱,而中華傳統文化又是我們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為此,他們從2000年學校創辦就開發《讀經》校本教材,並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讀經活動,力爭在孩子們記憶力的黃金時段就打下傳統文化的底子,鑄造孩子們的中國靈魂。

東辰新教育提出的“世界眼光”也包括三個方面:①全球視野,要睜眼看世界,並以開放心態吸納學習世界一切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②全球技能,應學會掌握國際交往技能、語言技能,並在觀點、語言、文化、知識、能力等方面都能與全球化、國際化接軌。③全球質量標準,西方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動手能力作為教育質量的核心標準,我們要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也必須創新育人模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東辰新教育提出培養的現代人是主體性、創造性高度弘揚的人,是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個性素質高度統一的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具有現代意識和觀念。二是具有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創業、成功的能力和素質。三是具有適應現代高科技、高競爭、高情感社會所應具備的良好心態,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質。

圍繞學校的培養目標,學校選擇了民族性與世界性兼備的育人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借鑑整合、交融東方教育與西方教育,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精髓,致力於構建一種集傳統教育精神和現代素質教育先進理念於一體,民族性與世界性兼備的並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育人模式,達到既重視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又重視學生的智慧潛能開發、個性和創造性培養,並把課程、德育、教學模式、學習模式的轉型和創優作為新人模式的四根支柱。

按照東辰新教育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他們對傳統的學校教育進行了“七位一體”的創新設計和全面變革。一是變革學校管理,構建了以關注師生生命成長、關注師生生存狀態、關注師生生活質量、關注師生生涯發展為支柱的人本管理思想體系和以文化管理、戰略管理、模式管理、執行力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操作體系。二是變革質量標準。構建了高素質與高升學相統一的新的辦學質量標準,並把她作為立校之本。三是變革學校課程,建立起以“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品牌化、學生課程個性化”為內核的學校大課程體系。四是變革課堂,創立了以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益為特色的“三環四步開放大課堂”。五是變革德育。構建了以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心理發展、能力發展和綜合素質發展為核心的發展性德育模式。六是變革學習模式,構建了“習慣、方法、能力”三階梯和“學、思、用、創”一體的四環高效學習法,構建起包括髮現式、創造式、探究式、開放式、合作式等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模式。七是變革教師。通過人才強校戰略和實施教師專業化工程、校本研修工程,以及建設教師發展學校、青年教育家學校、幹部培訓中心等途徑,全面變革教師、發展教師、轉變教師的觀念,提升教師的能量,從而形成強大的人才優勢。

引領全國的東辰大課改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祝啟程摸索出一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整體解決方案——兩課一育大課改。他認為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解決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而這主要取決於課程、德育、課堂。這是影響學生的三大核心要素,三者共同決定著學校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性質和質量。課程決定人的素質結構和知識結構;德育決定人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動力;課堂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和速度。要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從三個方面進行整體設計和構建。為此,東辰學校在全國率先打出了“兩課一育大課改”的旗幟。

兩課一育大課改是相對於單一的課堂或單一的德育或單一的課程改革而言所實施的以課程、課堂、德育三位一體的全面整體改革,其內涵可用一個公式表達:

大課改=大課程+大德育+大課堂;

大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家本課程+學生個性課程;

大德育=全面滲透+全程貫通+全員參與+全方位發展;

大課堂=課前+課中+課後=學校學習+家庭學習+社會學習=學校180天+家庭社會180天。

東辰大課改是一個經過優化設計的整體改革方案。祝啟程認為,課程、課堂和德育是學校教育的三大核心地帶,要培養高素質人才,必須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整體改革設計和構建。

在課程改革上,他們努力構建一種既有共性,保證學生基礎教育質量和學生的基礎學力,又有個性,讓學生可以在各自不同的領域裡充分學習、充分發展的富於彈性的課程體系,這一體系由必修課、選修課、拓展欣賞課、研究性課程、活動課、休閒課六部分構成。課程的分工是,必修課構築學生的基礎知識體系,形成基礎性學力,其它的課程形成學生的綜合素質,建立學生的知識背景,形成發展性、創造性學力。為此,他們建構了以下學校大課程體系:

大目標:認知+能力+情感+精神+身體;

大教育:全域(課程的長度)+全面(課程的寬度)+全程(課程的深度);

大空間: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學生個性課程+家庭課程;

大縱深:基礎性課程+發展性課程+研究性課程;

大樣式:圈養式+遊牧式+自育式。

在課堂改革上,他們構建了“三環四步”開放大課堂,即由“自學、探究、提升”三個環節和每個環節學習的“學、交、導、練”四個步驟構成的現代大課堂教學模式。三環即“自學、探究、提升”,四步即“學、交、導、練”四個步驟。

東辰課堂變革的核心與重點,一是改變課程結構,實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主,要求師生探究前有學生的自學,後有學生的理解感悟內化和建構,學生自學探究和訓練過手時間不少於15~20分鐘;合作,要求通過小組或雙桌或同桌同學的相互探究交流體現合學,通過學長檢測驗收以實現人人過手和堂堂清;探究,要求知識學習(複習)和應用練習過程是通過師生共同探究交流來完成的,課堂以思維訓練為主線,思維有深度和高度。二是變革內容,倡導四度:難度、寬度、高度、效度。難度主要體現在知識的深度、難度高於教材和把知識學實、學活、學準;寬度要求拓展課本知識、內容是教材的1.5至2倍,並且課內知識與拓展知識要有機銜接和貫通;高度落實知識學習的點、面、線、體的整體建構,構建知識體系,以及落實對學習方法、思想方法上的總結提升;效度堅持快節奏、大容量,當堂訓練過手、記憶、理解消化課堂收益大。

在德育變革上,東辰新教育圍繞培養“有理想信念、有文明禮貌、有道德修養、有大家風範”的四有新人目標,堅持“五個必須”的價值追求:德育必須迴歸學生生活,關注學生生存狀態,提升其快樂和幸福指數;德育必須服務和滿足於學生的根本利益,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生活、健康、發展等全面服務,培養其持續發展和贏得競爭的道德素質和能力;德育必須滿足學生內在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學習的需要;德育必須從基礎入手,培養基本的行為規範、基本的道德原則、基本的心理品質、基本的理想信念;德育必須重視實踐體驗。發展性德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心理發展、能力發展和綜合素質發展。

東辰新教育得到了同行們的認可,不少地方把東辰新教育作為課改樣板和典範推廣,並組團前來參觀學習。

創造屬於學校的管理

祝啟程說:“我當校長並無什麼過人之處,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我特別熱愛校長這個職業,並在這個崗位上讓自己始終充滿激情、充滿思想、充滿創造、充滿人文光芒。”正是這“四個充滿”的生活才孕育了他一系列的創新思想和實踐,其中關於引領學校走向卓越的四項管理的思想和實踐是他管理思想的核心要素。

祝啟程認為學校發展的核心是管理,管理才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管理的精髓主要取決於四大因素:第一,是否具有恆久不變的核心價值觀,即文化管理;第二,是否具有有競爭優勢的學校發展戰略,即戰略管理;第三,是否具有先進的教育模式,即模式管理;第四,是否具有將落實進行到底的執行力,即執行力管理。這四項管理形成一種內在的邏輯聯繫。

祝啟程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於文化管理。文化管理,首先要創建屬於自己的校園環境和氛圍,營造書香氣息,讓學校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標誌、甚至一草一木都能“說話”,讓學生接受薰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文化管理的核心任務是要培育和形成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的價值觀與精神信仰。文化管理就是引導教職員認同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精神信念,如果教育者的思想集中在核心價值附近,併為之追求和奮鬥,這就形成了學校文化。

祝啟程校長認為,校長有效管理水平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管人管事,事必躬親;第二個層次是建章立制、選人用才;第三個層次是登高望遠、超前發展。一個好校長首先要以寬廣的視野、長遠的目標、前瞻性的眼光洞察未來的變化趨勢、機會和威脅,並及早謀劃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科的發展。校長的任務是將學校的辦學目標和願景變成引領學校發展和維持持久競爭優勢的並且有長遠性、全局性的戰略方案。

作為一個登高望遠的校長,最重要的就是要實施戰略管理,包括宏觀戰略、中觀戰略、微觀戰略。堅持三個代表。祝啟程校長認為,一個學校始終保持其現代、優質、先進的特質,必須堅持三個代表:代表先進教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先進的教育生產力,代表廣大家長的根本利益。代表先進的教育生產力是要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方法手段的先進性,並通過先進的模式實現辦學的高效益。為此,他大膽提倡模式管理,並認為模式就是生產力,新時期教育競爭的實質是模式的競爭、先進教育生產力的競爭。模式管理主要解決用什麼樣的方法、手段、工具去育人的問題,並引導教師從模仿模式到建立自己的模式,再到超越模式,即入格、定格、出格三個階段,實現由教學有法到教無定法,由教學有模式到教學無模式的華麗轉身,最後進入教無定法的最高境界。

贏在執行力。執行力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執行力,學校就沒有生命力,更沒有發展力。工作部署千招萬招,不抓落實就是沒招;規章制度千條萬條,不抓落實就是白條。為此,祝啟程高度重視執行力管理,對於不利於工作落實的行為敢於糾正;對抓落實不用心的人,敢於批評;對工作不能落實的人,敢於較真。

四項管理,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詮釋學校管理真諦,是創新的產物。祝啟程說:“我的理想就是要創造屬於中國的管理,創造屬於學校的管理,創造屬於自己的管理。”

談及東辰的未來,“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優長智慧充分發展,實現全員升學、全員成才,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出能佔領未來世界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和藝術高峰的拔尖人才,希望50年後自己的學生有人成為兩院院士、有人能獲諾貝爾獎……”祝啟程說,這是他對東辰學校的期待,也是整個社會對教育的一種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