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重新認識科比:一個作家、企業家、奧斯卡得主

重新認識科比:一個作家、企業家、奧斯卡得主


“他的故事,永遠停留在41歲,就此成為不朽的傳奇。”


2013年4月13日,NBA常規賽末期,洛杉磯湖人隊主場迎戰金州勇士隊,比賽剩最後3分零8秒。

被巴恩斯防守的科比憑藉著三分線外的準確投籃,將比分扳成了107比107,就在斯臺普斯中心的所有球迷為科比這一關鍵時刻的迴天神力而歡呼時,接住隊友傳球的科比突圍時突然摔倒在地,跟腱斷裂。

他掙扎著站起來,堅持完成罰球,兩投兩中。然後一瘸一拐地走出了球場。事後面對媒體的追問“是不是你的最後一場比賽?”科比眼眶發紅,低頭哽咽。

在2015年2月上映的運動紀錄片《Muse》(科比的繆斯)的一開頭,科比對著鏡頭獨白,提及了這場讓他不得不思考退役的關鍵比賽。

他像講述一個遙遠故事一樣描述自己當時的經歷:感覺到了一片寂靜,感覺到了恐懼。那寂靜意味著自己的職業生涯走到了終點,而他不過35歲。

重新認識科比:一個作家、企業家、奧斯卡得主

科比之所以是科比,是全世界眾多球迷的精神偶像,正是因為他身上的曼巴精神,他從來都不服從命運的安排,他永遠都認為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不放棄努力。

3年之後,還是在洛杉磯的斯臺普斯中心,科比帶著自己穿過的8號和24號球衣正式退役。退役前的最後一場比賽,他拼到最後一秒拿下了60分,面對座無虛席的昔日戰場宣佈Mamba Out(曼巴退場)。

曼巴從籃球場上退出,但曼巴精神從未失去。


活成傳奇故事

曼巴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種劇毒眼鏡蛇,行動迅速,攻擊性強,一旦被咬,30~60分鐘內就會致死。這種動物身上冷酷迅捷的殺手特質,完美詮釋了科比渴望勝利、不斷追求更好自我的精神。

科比選擇將曼巴作為自己的精神圖騰。在自傳《曼巴精神》一書中,科比寫到:“曼巴精神”是一種思維模式,它不在於尋求結果,而在於如何做才能取得結果,在於從現實到目標的這個過程。

它是一段旅程、一種方法、一種生活方式。我真心認為,在所有努力之中,擁有這種心態最為重要。

出生於1978年的NBA職業籃球選手科比·布萊恩特終身都踐行著曼巴精神。

1996年,18歲的高中生科比決定跳過大學,直接進入NBA開始職業生涯,這一決定在當時非常罕見。

科比在NBA選秀大會首輪以第13順位被夏洛特黃蜂隊選中,隨即便被交易至洛杉磯湖人隊,此後開始了長達20年的紫金軍團生涯。

對於那個廣為認知的“你為什麼會成功?”的記者提問,科比反問:“你見過凌晨4點鐘的洛杉磯嗎?”這背後,正是這個天賦異稟的年輕人為了贏得比賽勝利而甘願做出的極限努力:

每天凌晨3點起床,4點到達訓練中心開始體能和肌肉練習,當所有人都休息的時候,他仍在練習,自律勤奮,他要保持自己的絕對競爭優勢,為總冠軍而戰。

科比從不掩飾自己想贏的野心。

所有人都拿他和NBA的另一個傳奇人物邁克爾·喬丹對比,科比接受媒體採訪時直截了當地說:他們可以贏得總冠軍,成為MVP,為什麼我不可以?

為此,他做的是觀看傳奇球員的比賽錄像,模仿他們的優勢和技術動作,在自己的下一場比賽中發揮出屬於自己的版本,他做的是半夜2點半給喬丹發短信,問他三角進攻的技術細節。

重新認識科比:一個作家、企業家、奧斯卡得主

這20年中,他帶領團隊拿了5次NBA總冠軍,在2000~2002年和大鯊魚奧尼爾配合實現了三連冠。

2009、2010年,科比兩次獲得總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FMVP),一次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MVP),在NBA歷史總得分榜上排名第三。

據福布斯統計,打完20個賽季,37歲的科比職業生涯薪金總額達到3.28億美元,排名NBA歷史薪資榜第二位,僅次於凱文·加內特。個人淨資產超過3.6億美元。

科比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傳奇故事。

在他之前,退役後的飛人喬丹和魔術師約翰遜都憑藉輝煌的職業生涯換取了巨大的商業回報。他,黑曼巴,也可以,但他更想做的是參與商業運作,成為企業家。


尋找有故事的企業

科比開始認真考慮退役的時候,曾向硅谷的傳奇天使投資人克里斯·薩卡(Chris Sacca)透露自己退役之後想成為一名投資人。

克里斯·薩卡是Lowercase Capital的創始人,一家早期的風險投資機構。曾投資了Uber、Instagram、Kickstarter、Slack、Twitter等明星企業。

薩卡對科比的這個想法不以為然,當場表示“抱歉,我不會把這事兒當真的”。隨後他應科比的請求提供了一個商業書單,一系列TED演講和播客,希望能讓科比有點創業和投資的感覺,想著“也就到此為止”了。

他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科比幾乎不分時間給自己打電話、發短信,請教看不懂的章節,通常是半夜3點,“估計是在治療跑步機上給我打電話,科比對於學習的痴迷是24✕7模式的”。

說做就做。2013年養傷期間,科比註冊了公司Kobe Inc,總部位於加州紐波特海灘。他創立這家公司的初衷是扶持那些挑戰和重新定義體育行業的品牌及創意,鼓舞更多人突破自我,實現自我。

一年後,科比投資了運動飲料品牌BodyArmor,注資600萬美元購入10%的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

美國的運動飲料市場有著佳得樂這個巨無霸品牌,市場份額佔到75%。在所有人都認為這一市場份額幾乎不可能被撼動時,科比卻認為消費者們更願意有選擇權,正是因為佳得樂的一家獨大給予了新品牌成長的空間。

科比的判斷是準確的。

科比入股後,BodyArmor的年銷售額從300萬美元躍升到了3000萬美元,2017年,BodyArmor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2.35億美元。2018年,可口可樂公司收購BodyArmor,科比所持10%股份價值2億美金。

重新認識科比:一個作家、企業家、奧斯卡得主

2016年8月23日,科比選在自己生日這天,在美國紐交所對外宣佈和Jeff Stibel聯合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Bryant Stibel,資本金1億美元,投資方向是科技、媒體和數據。目前管理的資金規模已達20億美金。

事實上這一公司的成立早在2013年,但對外公開時間是科比正式退役之後。當日,科比還宣佈戰略投資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品牌VIPKID,這也是繼2014年投資阿里巴巴之後,Bryant Stibel在中國投資的第二家創新企業。

據《今日美國》的統計,截至2019年9月,Bryant Stibel已經投資了28家公司。在Bryant Stibel的公司頁面上,有每一家公司的故事和創始人介紹。Bryant Stibel的角色,除了投資者,還是合作伙伴,運營夥伴。

科比曾在2017年9月接受CNBC採訪時談及個人投資心得:“你必須找出優秀的企業家,我們的關鍵工作就是觀察他人。投資回報當然也很重要,是吧?但同樣重要的是跟投資人建立良好關係,找出好的(投資機會);也要為企業家尋找機會,幫助他們成長,製造條件令他們取得成功。”


成為講故事的人

科比twitter首頁的自我介紹是Granity Studios的CEO、作家、製片人。

Granity Studios這家多媒體內容製作公司,創立於2016年,紀錄片《Muse》上映之後。Granity這個詞是科比生造的:Greater than Infinity(比無限更偉大)。

我的熱情就是創造打動人的故事。”科比曾告訴加州的《橘郡記事報》(Orange County Register),“創造一個好故事,找到最合適的呈現方式,這些故事就能在熒幕上打動所有人。”

科比和孩子一樣熱愛故事,通過和孩子們一起看迪士尼電影、星球大戰系列和哈利波特系列,學習小說家講故事的技巧,他還是美國專業籃球論壇的編輯,擁有自己的專欄。

2016年退役之時,科比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了退役詩《親愛的籃球》,用於告白陪伴自己一生的籃球摯愛。

2018年,根據《親愛的籃球》改編,由科比親自配音敘述,動畫大師格蘭·基恩(Glen Keane)、電影原聲樂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共同打造的傳記類同名動畫短片,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

重新認識科比:一個作家、企業家、奧斯卡得主

格蘭·基恩曾經執導過很多著名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包括《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神燈》等。科比找他來合作時,格蘭·基恩和投資大佬薩卡一樣驚訝。但科比再一次證明了曼巴精神的無往不勝。

2019年3月,科比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威茲納德系列:訓練營》(The Wizenard Series: Training Camp),這本體育主題的小說講述了一支名叫西底美洲獾的籃球隊裡,五名來自貧民窟的隊員和一位神奇教練——威茲納德的故事。

重新認識科比:一個作家、企業家、奧斯卡得主

科比在這個故事裡融入了自己20年籃球生涯的經歷和體驗,把自己和禪師教練菲爾·傑克遜(Phil Jackson)之間發生的互動,以及由此獲取的啟發寫進了小說,也把自己和喬丹、奧尼爾等人的友誼寫進了小說。

他希望鼓勵下一代,“通過書中角色的不同性格和他們尋求自我認知的旅程,能幫助讀者們對自己有一個更清晰、更豐富的認識”。

紀錄片、詩歌、動畫片、小說,科比不斷地嘗試用不同的媒介渠道和方式講述同一個故事,一個關於曼巴精神成就更好自我的故事。

2020年1月26日凌晨,講故事的人驟然消失在世界的另一端。他想講的一切自此成為了絕唱,關於他的故事,永遠停留在41歲,就此成為不朽的傳奇。

以此文紀念科比·布萊恩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