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解放軍來了,我們更有信心了!”在戰“疫”一線,這是老百姓說得最多的話之一,也是他們的心裡話。

為什麼人民群眾如此信任解放軍?

一聲令下,他們赴湯蹈火、一往無前。起飛多架運輸機運送醫務人員和救援物資,批量接收患者,深入隔離病區,接診危重病人……疫情當前,他們以最快速度奔赴戰位,用敢打硬拼的精神詮釋了“人民空軍為人民”,定格了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衝鋒姿態。

軍旗所指,他們不負重託、不辱使命。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後,隊員宋立強連夜編寫《關於呼吸機經鼻高流量溼化氧療技術的操作規範》,隊員傅恩清連夜拿出“訂單式”救治法的初稿,隊員周磊等4人連夜攻關,使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數量從最初的每天20例增加到120例……

聞令而動,他們敢打硬仗、能打勝仗。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戰鬥,更是一場勇氣與能力的較量。僅間隔3天,空軍連續組織3型11架和3型8架大中型運輸機的空中投送任務;僅幾個小時,空軍醫療隊多次把生命危急的患者搶救了回來;僅一個晚上,由空軍駐鄂部隊和院校組成的抗擊疫情運力支援分隊,為武漢3座方艙醫院建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援……

武漢戰“疫”的答卷,還在書寫之中。但必勝的基石,早已築就。本期專題,讓我們通過品讀空軍官兵的戰“疫”手記,讀懂勝利因子,堅定必勝信心。

火眼金睛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醫生 張勁松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一聽說去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就坐不住了,我是黨員、是軍人,還是一個和肺部影像打了26年交道的軍醫,得去!

新冠肺炎是個啥樣子,我早就想去瞅一瞅。更何況,肺部影像診斷是新冠肺炎臨床確診的重要依據,我也能發揮作用。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就這樣,我和戰友一起出徵。武昌醫院作為武漢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之一,平均每天接診約500餘人次,肺部影像診斷工作也是從早忙到晚。為避免聚集篩查引發的交叉感染,保證患者檢查完畢後當場拿到影像診斷結果,我們必須準確而快速地書寫報告,同時標記特殊病例,為臨床提供精準高效的影像信息。厚重的防護服,“朦朧”的護目鏡,臉上勒出的水泡,成百上千張肺部CT片,立等可取的檢查報告,見證了我們的連續奮戰、爭分奪秒。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1月29日,我已看到大量病例的CT片,通過數據分析後發現一個隱患:患者CT檢查結果與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有不符現象。於是,我立即彙報相關情況,建議加強對CT顯示陽性患者的跟蹤防控,將CT診斷結果作為判斷是否確診的重要依據。我知道,影像檢查,對於臨床瞭解病情、判斷進展或預後有作用。

2月4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印發,並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這也進一步證實我的判斷。

如今,我和戰友們又忙碌在火神山醫院,看到越來越多的患者CT片炎症範圍逐漸縮小,磨玻璃樣逐漸減淡消失,我既無比欣慰,又信心十足。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截至2月15日,我已連續工作20多天,通過CT影像判斷確診的患者已超千例。可我不敢有絲毫鬆懈,正加緊對大量的影像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研究CT影像特徵及其與核酸檢測協同診斷的價值,爭取為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提供更加科學有力的支撐。

一針見血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護士 徐飛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剛到武漢時,讓很多戰友沒想到的是,平常早就熟練的扎針穿刺,也變得不容易。護目鏡容易起霧,再加上3層防護手套,手感全無。

一針下去不見血,護士們著急,患者也著急,有的患者心情不太好,更容易因此激化情緒。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給我起了一個外號——“留置針小王子”。

當然,這也歸功於我是手術室護士,總是戴外科手套進行穿刺,所以才能很快適應戰“疫”這道坎兒。

看到戰友們為如何一針見血發愁時,我及時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戴手套,我會選擇小半號的,雖然會把手勒得緊一些,但是操作起來會利索許多;護目鏡起霧後,就從側面沒有起霧的角落,或者從水柱的縫隙中觀察後操作。

當然,想紮好針,靠技術,也得靠戰術。有次,戰友遇到穿刺困難,找我幫忙。這個時候,我得頂上去,但這次靠的多是戰術。

讓戰友頭疼的患者是65歲的劉阿姨,一方面是因為劉阿姨怕疼,會不自覺地顫抖,另一方面是劉阿姨有高血壓、全身水腫,這讓她的血管脆弱又難找。

麻煩的是,我的戰友第一次穿刺失敗後,劉阿姨情緒失控了,在病房裡又哭又鬧。這個時候,想一針見血更難了。但再難也得上,經過大家的安撫,劉阿姨漸漸平靜了下來。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看到我這個男護士後,躺在床上的劉阿姨對我說:“護士啊,我好緊張啊。”聽到劉阿姨的擔憂後,我就用方言給她講我小時候的淘氣事,劉阿姨被我的陝北方言逗得咯咯笑,就在她不經意的時候,我果斷出擊,一針見血!

從那天開始,每次穿刺的時候,劉阿姨就非要我上手不可。我知道,這是劉阿姨對我的信任。

正是因為這份信任,讓我們每一名護士都在不斷超越自己。如今,大家幾乎都能針針見血了。

跑贏時間 空降兵部隊駐武漢某醫院麻醉科護士長 黃傑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2月12日,是我輪班到武漢市急救中心工農兵路急救站工作的第42天。這段時間太累了,我和戰友們幾乎每天都要連續工作18個小時,出車量平均每天十多次,有一天甚至出車17次。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雖然很累,但我不能停下,而且還得再快一點。

我們一旦有任務,通常就是急診,必須跑贏疫魔,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

有次中午2點多接到任務,要把某醫院ICU的8名患者進行轉運,而患者病情都比較重,有的還用上了呼吸機。因此在轉運途中,我一直盯著儀器,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就這樣,忙完已經是次日凌晨4點多,防護服裡的衣服也不知道溼透了幾次,但我不僅感覺不到疲倦,反而頓時輕鬆了不少。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現在,幾乎每一位疑似或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都由武漢市急救中心負責接警調度,而我們隨時聽令而行。

有天凌晨3點多,我們接到緊急任務,有一患者發熱並伴有呼吸困難等症狀,需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救治。我們迅速行動,抵達目的地時,發現患者是一名70多歲的老人,情況十分危急。我們迅速將患者抬進救護車,路途中給予基礎生命支持。由於防護鏡被霧水矇住,老人血管比較細,我僅靠觸感為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

在去醫院的路上,我還了解到,患者的子女被隔離在外地,家裡只有患者和他的妻子。考慮到患者妻子年齡大、行動不便,到了就近的定點醫院後,我又迅速幫患者掛號,辦理住院手續,讓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治療。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但是再快,我也不忘督促大家保護好自己。我們每天面對的急救患者多為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和確診者,而且通常是零距離與他們接觸。對此,我主動擔起急救站的“管家”,第一時間備齊所有防護用品,帶領全站人員嚴格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對於擔架員、司機等非醫務工作者,我也是耐心施教,嚴格把關,確保所有人都安全。

使命必達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三大隊大隊長 張雨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2月12日,我正在單位進行翌日的飛行準備。突然,上級下達緊急赴武漢空運任務,我臉露喜色,早就等這一天了。

這次是空軍首次出動運-20大型運輸機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我既自豪也感動,我們機組,一個是湖北人,還有倆是湖北女婿。

2月13日凌晨,我所駕駛的運-20飛機從駐地機場起飛。那一刻,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堅決完成任務。

夜間飛行,困難的就是看不見地面,加上飛往的重慶常年大霧,為飛機起降增加了不少難度。但我心中有數,始終嚴格操作,保持安全高度飛行。

快到重慶時,儘管能見度不高,但我們密切協同,最終讓飛機平穩降落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透過駕駛艙的玻璃,我看見醫療隊員們早已列隊。他們當中女同志居多,但巾幗不讓鬚眉,都在搬運物資,有的不慎滑倒後,又立即站起來繼續搬。

裝運完成後,飛機便飛向武漢天河機場。機艙內,我認真地看了看這些白衣戰士,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戰勝疫情的決心信心。不一會兒,他們都睡著了,應該是連夜準備的緣故吧。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為了能讓大家好好休息,我們柔和地操縱飛機,儘量減小上升的顛簸。“慢點!”我們機組成員相互提醒,生怕一個操作,就驚擾了休息的醫療隊員。

平穩的操作,也是我們平時的訓練成果。為做好複雜條件下飛行,我們經常設置大側風、低能見度等訓練內容。

上午9時許,我們進入武漢上空,飛機在將近1200米高度時成功出雲,武漢出現在了我們面前。此時我們的心情既緊張又激動,但不敢大意,我們相互提醒、精細操作,戰機安全著陸。

“沒有一點顛簸,你們的駕駛技術真好!”醫療隊員的誇讚,讓我們體會到軍人的責任與光榮。看著醫療隊員遠去的背影,我們機組一起向他們敬了一個軍禮。

車貴神速 空軍預警學院雷達士官學校雷達技勤教練連四級軍士長 樊剛剛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2月15日是我到武漢運輸一線的第15天,這半個月裡,我行駛里程17186公里,運輸各類物資307噸、床具3440套。這是疫情當前,我作為一名汽車兵的戰鬥成果。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回想執行任務的點點滴滴,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大家把每次運輸都當成戰鬥,每個人會隨時關注天氣、預先掌握路線,確保無論什麼任務都能完成好。

有次我們剛完成任務返回營地,就接到上級通知,前往某方艙醫院運輸物資。雖然這個醫院我們從來沒去過,但因為提前把路線摸了個遍,所以能立即出動。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到達指定工廠後,我們看到只有3名工人在生產、打包物資。為了加快速度,我們和工人一起幹。工人們感激地說:“多虧了你們呀,要不然得耽誤工期了。”也是這個時候,讓我深刻認識到,幫助老百姓幹活,本來就是應該的,汽車兵也不僅僅是開好車就行,和車有關的事兒,都得用心用力。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多天的運輸任務,也讓我們對不同物資如何裝卸總結了一套方法,人員怎麼分工、物資怎麼打包、貨物怎麼裝車,都有一套相對規範的流程。因此,我們很快就實現了物資的快速裝卸載。

雖然效率高了不少,但每次裝卸貨物,穿著防護服的我們還是會出一身汗,身上的作訓服不一會兒就溼透了,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漬。但每次,大家還是會主動申請路途遠、裝載量大、防護等級高的任務。

品讀戰“疫”手記 看人民空軍為人民的深厚偉力

每天完成任務回到營區,已是晚上。但我們的戰鬥沒有結束,大家還要對車輛進行最後的排查,檢測氣壓,疏通油路,擰開噴油泵上的排氣螺絲,直到排出的柴油連續通暢。

為了更快一點,我們不僅和睡覺搶時間,還練就了幾個小時不喝水、快速吃盒飯的“本領”。因為大家都知道,運輸線不僅是我們的“戰線”,更是人民群眾的“生命線”,我們必須快點、再快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