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釘釘的第五次歷險記

釘釘最近成了互聯網的中心。


不僅下載量火熱,輿論場上也是主角。


根據21天效應,由於長期呆在家裡,人們其實已經初步適應了在線辦公這種新工作習慣。


而這也順帶催生了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以釘釘為代表的B端企業級應用,首次在較長時間內,替代個人社交、電商與娛樂等C端應用,躍居蘋果App Store排行榜頭部。


從本次遠程辦公的科普和推廣力度看,接下來可能會掀起一場大規模的群體組織數字化潮流。


對早就埋伏在企服賽道里的公司來說,這一個月是相當關鍵的窗口期,不僅市場教育的進程被n倍速縮短,用戶的不請自來更是省下了一大筆營銷費用。


但喜中有憂的是,由於用戶需求暴增,幸福來得太突然,很多企業的後臺系統面對流量洪峰根本負荷不了。


原本都是按照跑自行車設計的路面,突然來了一堆陸地巡洋艦,這哪裡扛得住。


想必諸位在線上會議聽得最多的幾句,莫過於“我好像聽不到了”“聽得到我嗎?”“剛說什麼再說一遍”。


好好的會議現場弄得和鬼畜現場一樣。


在卡頓和擁堵面前,即使是巨頭笑得也很勉強,只能猛掏腰包加速擴容。


除了流量洪峰挑戰,釘釘還首次和小學生群體來了次深入交流。


疫情期間,釘釘緊急開通了網絡直播教學功能,全國5000多萬學生在教育局的推薦下,開啟了被老師在線盯梢的崩壞之路。


為了表達對網課的抗拒,這幫天秀的小學生集體跑去軟件評分上打一星洩憤,使得釘釘差點因分數過低而慘遭下架。


“低齡黑粉”攝魂般的破壞力,別說阿里公關硬不起來,關公來了都不見得能鎮住。


跪地求饒叫爸爸,成了最後的出路。


接著就有了B站的一曲《釘釘本釘,在線求饒》傳遍全網,鬼畜又洗腦,魔性還上頭。


釘釘的第五次歷險記


危機公關領域從此又多了一個經典案例。


跟成年人你可以分析利弊,跟小孩子你只能ORZ。


釘釘看得很透。


2


關於釘釘的誕生,逍遙子做過一個雞和鴨的形象比喻,說“原本想生一隻雞,沒想到孵出一隻鴨”。


2013年,阿里發佈了的一款名為“來往”的個人社交產品用於和騰訊較量,然而經過一年的嘗試,宣佈敗下陣來。


大企業做內部創業的殘酷性並不亞於野生軍,假若沒有實現預期效果,團隊說拆就拆是常態。


當時作為產品團隊負責人的無招不忍心就地解散,便率人去一線調研另尋思路。


他們從小老闆口中瞭解到對方在實際工作內部溝通中存在種種痛點,靈感一現想到把“來往”向企業級角度轉型。


於是,就有了從失敗中破殼而出的釘釘1.0版本。


2014年,釘釘最開始要解決的是在調研中發現的企業內部溝通工具凌亂、信息碎片化的問題,因此,主要上線的功能是免費電話、企業通訊錄和DING消息提醒。


內部溝通第一步,是找對人。


傳統的方式是給每個員工發一張紙質通訊錄貼在桌臺上,有需要時再逐一對應找到具體需要聯繫的部門和人員撥打過去,費時費力不說,對方如果換了號碼還可能找錯人。


而免費電話和企業通訊錄不僅可以方便職務和個人信息更新,而且對接效率不止快三秒。


內部溝通第二步,是說正事。


團隊作戰免不了隨時召集大家開會腦暴,但如果遇到忘性大和愛裝死的隊友,等ta來的時間可能比開會用時還久。


所以,DING消息提醒功能可以一鍵緊急催辦,大大提高事務的通知效率。


到2015年中旬,釘釘升級了2.0版本,並把產品側重點放在了內部協同上。


這一時期的代表性功能是移動考勤、OA審批、釘郵、釘盤。


“老闆笑嘻嘻,員工MMP”說得就是移動考勤這個評價兩極的功能。


自從有了移動考勤,就再也沒法兒作弊打卡了。


估計相關產品經理和攻城獅要是被曝光,怕是不知要挨多少企業員工的矇頭毒打。


不過從老闆角度,這絕對是高效的管理協同工具。


過去那種嘴上說著去拜訪客戶,結果直接回老家的“偽出差”惡性事件將不復存在。


過去,由於企業層級結構複雜,指令傳遞層次多,不同業務板塊又各自為政,在一個體系裡上傳下達和簽字蓋章都是是非常麻煩的事,老闆也難以及時跟進項目的進度和節點。


而OA審批和釘郵、釘盤最大的意義就是將工作流程進行了規範,並使之透明化,利用無形的公共監督倒逼審批效率提升。


釘釘更新至3.0版本時,已經大體把企業內部的各項基礎功能都搭建完備,準備逐步開放平臺向外做突破,尤其對準的是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端的聯繫。


進而新增了行業專屬定製、外部聯繫人和業務往來等功能。


不同行業間的鴻溝是巨大的,工作流程也都不盡相同,現成的標準模板無法覆蓋廣泛的辦公場景。


比如零售業要做進銷存管理、金融業需要整理項目庫、教育業要記錄教學進度等等。


在滿足好普遍的基礎需求後,釘釘通過行業專屬定製功能將平臺開放出來,讓其他的ISV獨立軟件開發商也可上架進行服務的推廣銷售,此事各方多贏,企業主也能更個性化選擇細分服務。


外部聯繫人和業務往來功能則可讓員工、代理商和供應商處於同一平臺對話業務。


2017年底,釘釘正式發佈了4.0版本。


團隊把手伸向了智能辦公硬件的自主研發,工作場景涵蓋門禁識別、訪客接待、會議投屏、雲打印等。


以智能人臉識別前臺為例,刷面卡既準又快,特別是對於喜歡踩點打卡的人,再也不用擔心因排隊而耽誤成遲到了。


事實上,釘釘做硬件根本上還是在為軟件服務,只是將傳統的硬件升級得更便宜、更安全、體驗感更好,讓企業主有充足的更換理由,也就一併降低了企業接入數字化工作方式的門檻,還為軟件擴展了更多用戶渠道。


梳理產品過往四次迭代的邏輯,每一個版本都有不同的定位和戰略思路,每一次方向調整也都意味著一次向死而生的歷險。


先活下來,再差異化。


從淨化溝通環境,到側重內部協同,到開放外部平臺,再到軟硬一體化智能辦公,釘釘走到今天越來越像一個B端服務集市,把企業服務領域的包圍圈越畫越大。


2019年6月,阿里在組織結構調整中將釘釘合並進了雲智能事業群,一方面是想讓釘釘發揮企業端的高客戶黏性,將企服應用套餐打包落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阿里雲在繼續承擔底層技術、系統支持角色的同時,藉助釘釘,雲+端為企業用戶提供應用級的開發和服務,形成To B服務的閉環結構。


因為從本質來說,要做好企業辦公和遠程協作,最核心的門檻就是雲能力,具體包括雲資源投入、大規模網絡調度、數據傳輸能力、計算穩定性、處理速度的高下等。


而要從實踐上去提升雲能力,兩個先決條件就是足夠的用戶規模,以及他們對安全可靠性的高要求。


最近的例子,疫情復工前幾天,來自各地的海量晨會與群直播需求暴增,很多做在線辦公軟件的企業由於後臺無法承壓,直接崩潰。即使是有強大自研雲計算基礎的巨頭,也都應對得並不從容。


釘釘在2月3日當天緊急調配阿里雲擴容了1萬臺服務器,次日再度擴容1萬臺,截止2月13日,十天陸續擴容了近10萬臺雲服務器來應對陸續湧入的新用戶。


且看這上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體量,銀兩不夠根本就玩不動。


這是超能力,也是鈔能力。


3


2018年3月,釘釘的企業數超過700萬家,活躍用戶數居行業第一,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突破2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000萬。


釘釘的第五次歷險記


這用戶數據妥妥能笑傲江湖。


市佔率雖然高,但釘釘還用不著操心商業變現的事,因為它的終極使命並不在此。


阿里本身有主航道來負責盈利,釘釘更重要的事是貢獻在商業生態中的協同價值,成為補全阿里商業閉環的拼圖之一。


眾所周知,二十年前讓阿里起家的正是B端業務,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靠著toB來養活阿里。


可以說,To B基因根植進了阿里的每一條業務線,並在反覆實踐中深深滲入了組織文化和人力資源的毛孔裡。


往虛了說,這是釘釘能做成的底蘊,也是阿里在企業服務上能遠超對手的上層建築。


我討厭企業基因論,但toB起家的阿里,很懂企業和老闆想要什麼,這也是現實。


往實了說,多年來累積的海量B端用戶,不論是在調研反饋還是營銷推廣上都有極大便利,而且還可以通過與內部涉及出行、餐飲、健康、支付等領域的一大批商業服務應用進行互動捆綁,直接導流用戶。

這才是阿里血脈附帶的核心競爭力,站在巨人肩膀上,想變矮都難。


而且老實講,國內遠程協作的發展水平還停留在初級水平,需要讓大量企業先低成本用起來,沉澱出足夠多的應用數據,才談得上質的飛躍。


4


另外,釘釘的崛起實際還有一大意義,便是將產業互聯網從初期以完善IT雲服務為主的階段,提升到解決企業數字化管理的新高度。


在阿里最新的商業操作系統中,釘釘和蜂鳥被作為新增的“基礎設施”,與螞蟻金服、阿里雲、菜鳥、阿里媽媽齊同。


基礎設施,也是企業發展的底層支柱。從阿里涉及的領域可以充分看出它對數字化社會的宏觀擺盤。


其中,釘釘新入選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阿里看到了中國企業正在經歷全域數字化的轉型。


阿里給釘釘的準確定性是“企業數字化管理運營平臺”,主要承接人與組織的關係。


按現代管理學的理念,人力資源是涉及管理最要害的部分,即管理者如何處理權力的收放,以及如何把宏觀的企業文化和微觀的經濟目標設計進同一個工作流程和同一套衡量系統。


同時,在風雲莫測的競爭環境下,決策端需要短平快的瞭解企業運行全貌,供銷端也需要縮短與市場的距離,及時安排研發、生產和交付。


因此,企業未來能否用好數字化信息管理工具,將直接反應在存活率上。


5


阿里2019財年雲計算營收247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近20倍,增長動力相當強勁。現在的巨頭的雲大戰已經度過了早期資源搶奪階段,正在進入第二輪的應用場景爭奪賽。


除了考慮如何把公有云、私有云、IDC等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另外就是要力爭“懂行”,誰能又快又好又便宜的拿出最適應行業的雲服務,將會是接下來比拼的重點。


這場巨頭的進階雲大戰中,儘管左有吃娛樂流量的字節跳動欲借飛書分羹,右有吃C端流量但憂患意識滿格的騰訊企業微信,但阿里在B端的先發優勢早已挪遠了起跑線。


再輔以釘釘和阿里雲兩個推力,至少當下,肯定是走在隊伍前面的。


但阿里本身並沒有因為小勝自滿,減慢步伐。


這不,2月25日釘釘在線直播了5.0新品見面會,CEO無招對釘釘在疫情中的表現進行了全面的覆盤,深度總結此次技術大考的經驗,為抗住下一次企業級雙十一做準備。同時也對“在線化”的概念,從社會組織、教育、辦公和生意幾大層面給出了新的理解。


噢,還特意回應了小學生的一星差評事件。


釘釘的第五次歷險記


無招表示很能理解小朋友們,也會虛心接受意見,今後要更努力,爭取“五星一次付清”。


言歸正傳,此次見面會的重磅事項當屬推出了新功能——圈子和在線辦公室。無招還一併公佈了相關的升級細節和花絮。


“圈子”的定位是私域流量運營平臺,具體分為內部圈、在線教學圈、商業交流圈、社群運營圈四種模式。


按官方的解釋,新品的作用主要是對內幫助企業打造公開、透明有活力的組織文化,對外鏈接上下游合作伙伴、學員、門店和粉絲,建立統一管理的私域社群。


大白話就是,企業員工以後可以在釘釘平臺上造“職場人設”了。奮鬥人士可以曬加班,老闆們可以熬雞湯,geek可以嘚瑟新技能,各路厚黑本領統統可以往外抖。


必須承認,現在流量獲取越來越難,也越來越貴,社群私域流量正在激發新的商業模式。從目前來看,釘釘圈子想搞企業級市場的私域流量是非常有創意的想法,在獲客方面也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不過,企業版的“小紅書”是不是剛需,還得用戶說了才算。


在線辦公室這個功能的孵化,則是得益於疫情下如何安全復工的靈感。它包含了文檔空間、釘釘項目、數字化辦公空間等多款協作套件,能提供一站式多人同步編輯,數字知識存儲,標準化項目管理,軟硬件智能打通等服務。


這一新功能背後象徵的是釘釘5.0版本對協作大升級的重視,它進一步引領了企業協同的無縫流轉,更預示著,融合將成為接下來的方向。


釘釘的第五次歷險,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