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凱德一封信:疫情、挑戰與淨利增兩成的2019成績單

2月26日,凱德集團首席執行官李志勤給全體員工寫了一封信。

洋洋灑灑的一封信,字裡行間包含了太多雀躍與挑戰。

雀躍,源於信中羅列的大量數據,源於凱德過往一年的成績。在李志勤看來,“2019年對於凱德來說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而挑戰是凱德對新一年的不確定與擔憂,正如信中所言,“2020年我們在史無前例的挑戰中開年”。

員工信發佈的當天恰好是凱德集團公佈2019年業績的時間。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凱德集團實現收入62.35億新元,同比增長11.3%;實現息稅前利潤50.68億新元,稅後淨利潤為21.36億新元,分別同比增長22.3%、21.2%,全年運營稅後淨利潤達到10.57億新元。

凱德過去一年的發展穩健。

對於2019年的成績,李志勤認為“功勳章”屬於星橋騰飛。在他看來,“2019年運營淨利潤創歷史新高,達到10.57億新元,這主要來源於星橋騰飛業務的貢獻、以及2018年新收購的資產和2019年開始運營的資產所帶來的收益”。

去年1月14日早間,凱德集團宣佈與淡馬錫達成交易,以110億新元收購其附屬公司星橋騰飛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的所有股份。交易完成後,星橋騰飛成為凱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凱德的資產類別也得到擴充,新增入物流/商務園、工業地產等業務。

與星橋騰飛的整合,讓凱德的資產規模實現大幅提升,其在新加坡和中國的管理資產分別增長了40%和9%。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凱德集團管理資產達到1319億新元,其中,在中國的管理資產規模佔比達到41%。

中國市場一直是凱德發展的重心,也是其業績貢獻的主力軍。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在凱德2019年全年的62.35億收入當中,來自中國的收入達到27.41億新元,佔總收入的43.96%,位列各區域之首;而新加坡本土的收入為17.28億新元,來自其他發達城市和其他新興城市的收入分別為13.53億新元、4.14億新元。

中國市場對於凱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就連李志勤此前在公開場合也提到:“中國是凱德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市場”、“我們不認為會找到另外一個市場能代替中國”。

事實上,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前些年,凱德曾被市場評論為“步履緩慢”,而近兩年,這家企業在中國前進步伐已大大加快。

“客觀上來講,凱德前兩年在內地做商業表現平凡”,有市場人士如是認為。不過自2018年將20個購物中心打包賣給印力開始,凱德就在不斷通過“賣出買進”的方式來對其商業項目進行優化整合,提升收益率。

過去一年,凱德將持有十餘年的建業地產股份進行了清倉,幾天前,坊間更有消息顯示,凱德集團將位於河南凱德廣場二七項目售予非關聯的第三方公司。

對於這一些列資產處置動作,凱德作出解釋,這是集團連續優化資產的過程。在凱德看來,出售項目所獲的資金可以繼續進行優質物業的投資,有利於凱德集團的資產配置,未來,凱德將聚焦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五大核心城市及周邊城市。

入華25年時間,凱德於2019年結束了多點分散的投資模式,開始採用一種更具針對性的佈局策略,這是凱德集團在中國的新玩法。

不過2020年,中國商業市場又面臨新的挑戰。鼠年開年,受新冠肺炎影響,商業地產的客流量、成交額大打折扣,疫情的爆發對商業地產市場的租賃和投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凱德的新思路能否繼續為其帶來快速的發展?沒有人能夠提前預知。

或許,未知才讓人謹慎與迷茫。為了降低疫情的影響,各大開發商也紛紛拿出各種策略“救市”,凱德也不例外,自發捐款、推行減租免租政策、轉戰線上......值得一提的是,凱德更是率先實施管理層 “凍薪”的應對行動。

凱德方面表示,集團董事會和高管層將進行降薪,其董事費和基礎薪資將從4月1日起降低5%-15%。所有經理級及以上級別的員工凍結漲薪。其他員工不受影響。這些措施將在6個月之後或者疫情平穩後重新評估。

至於所凍結的薪資,李志勤提到,新加坡經理級員工的薪酬,一部分將以凱德購物券替代,可以在集團旗下商場使用。“我們總共將發放價值約200萬新元的凱德購物券。”

當凍薪消息出來,有市場人士就提到,這種凍薪的方式,與減薪、裁員等措施相似,是企業的自救行為。

分析人士告訴觀點地產新媒體,商業地產現在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凱德方面就表示,此舉將進一步幫助到商場租戶,應對疫情爆發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和不確定性。

顯然,在疫情爆發的這段時間裡,商業地產商在救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救自己。這對於重倉中國內地的凱德集團,或許更是如此。

羅臻毓坦言,這場疫情對凱德所處的行業,以及整個中國經濟,都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不過他就認為其中也蘊含希望,此次疫情也將促使行業轉型加速推進。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