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防控千頭萬緒,人性化是一條“金線”

武漢志願者為生活無著落外地人送食物口罩,官方:集中安置提供食宿。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人是萬物的尺度”,“萬物”也包括對疫情的抗擊。自疫情暴發以來,舉國上下奮力抗疫,也是為了“人”。

習近平總書記說,“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抗疫初心。

既然是為了“人”,那就該將“人性化”貫穿於抗疫始終。抗疫的確需要剛性管控與“戰時狀態”,但不能丟掉人性溫度。

妥善安置滯留的外地人員,彰顯人性溫度

“人性化”是政策設計時應有的邏輯起點。也只有為人性化留了空間,政策才能離“善政底色”更近。

就在2月27日,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下發通告對武漢滯留的外地人員進行救助。面臨住宿困難的,由所在區政府妥善安置,並提供食宿;急需醫療救治且確有困難的,費用由所在區政府負責;有就業願望且身體健康的人員,所在區可從中招募志願者,從事社區防疫等工作,並給予一定工作補貼。

這份通知來得無疑必要。這幾天,陸續有報道、視頻顯示,一些滯留在當地的外地人員生活無著落,由於店家大多關門,連吃飯、睡覺的問題都不好解決。

據《南風窗》報道,個別滯留在武漢的務工人員,由於無家可歸,就住在地下通道。2月24日下午,通道里來了十多個“穿著執法人員制服”的人,接上水管,沖洗了整個地面,他們的行李,包括鋪地上的床單、被子,還有“紅十字會送的棉大衣”全都溼了。

剛出正月的武漢,依舊溼冷難耐。對這些滯留者來說,無家可歸、流落街頭,已是無奈,那被子被人澆溼,則是“雪上加霜”。那些身穿制服者或許也有無奈:上級要求過街通道不可住人;有些露宿過道者尤其是職業流浪者,隨“地”而安慣了,拒絕到收留場所接受救濟。

問題當然有,但未必就無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那些過道本也只是流落街頭者臨時的“家”,那床棉被也只能在凜冬風口中為他們提供少許庇護,他們該得到安放與善待。

這場抗“疫”戰爭的出發點,本就是為了保障民眾的生命健康權。不可為了抗“疫”,讓另一部分民眾遭遇凍餒之憂、生存之困。

如今,這些人終於得到了政策的照拂,希望能儘快落實,讓滯留在湖北的異鄉人能夠“睡個安穩覺”。如果說,數萬外地醫護工作者的“千里馳援”,給了當地“彼此守望相助”的暖意,那照顧好他們的老鄉,讓暖意流轉到這些異鄉人身上來,也是當地的應盡之責。

不只是湖北,所有地方都該這樣。對那些因“疫”而漂泊無著的人,該伸出援手接濟幫助的就別含糊。

“抗疫”的目的是“救人”,人始終是第一位的

“人是目的”,在抗疫上也是如此。

“人是目的”,所以在很多具體工作中該顧慮民眾的感受,想他們所想,解他們所難。

就在本月上旬,在“應收盡收”總攻發起後,2月9日晚,在將患者轉運至醫院的過程中,武昌區由於工作滯後、銜接無序、組織混亂,不僅轉運車輛條件差,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也沒有跟車服務,導致重症病人長時間等待繼而情緒失控。

“結局”我們也都知道,中央指導組約談了三名武漢市幹部,武昌區政府領導到重症監護病房向當晚的病人代表當面道歉。相關街道負責人也逐一對受影響患者道歉。

問責,就是為了敦促政策落實向“人本”歸位。

這其中,要求涉事區政府和街道要向患者“挨個賠禮道歉”,也是意在激活責任人員對患者處境的“共情”能力。

前幾日,“女網民吐槽社區及商超物資配送”一事,引發了廣泛關注,江岸區委區政府也通過“武漢發佈”,對社區前期工作中的不足向居民誠懇致歉。

讓服務貼近人的需求,儘量細緻而非粗線條,這也是抗疫匯聚人心的必要支撐。

說到底,抗疫需要把“人”放在第一位。抗疫是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健康安全,為此難免要讓部分人承受不便,但不能動輒罔顧小撮人作為“人”的權利跟權益。

必須承認,從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地方尤其是疫情嚴重地區面臨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疫情將驟然解決海量問題的難度“調”到了最高。

有些地方的決策者、管理者與執行者陷入手足無措,可以理解。而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用人性化方法去解決問題,用真心真誠去回應和服務民眾,是克服本領恐慌的重要路徑。

隨著疫情防控從初期的忙亂到如今逐漸步入正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會愈加凸顯。

無論是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周到的服務,還是進一步保障物資充足、菜價穩定;無論是關照與保障疫情衝擊下湧現的特殊困難群體,還是摸底照顧那些因父母隔離而獨自在家的兒童……疫情防控的這場全民戰爭,要仰賴於全社會的同心同德,也需要將人性化貫穿於管理的方方面面,這樣也能最大程度激發起協同抗疫的合力。

抗疫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在保障與保護“人”的權利上多做加法,就是為抗疫鞏固後方。

□思凝(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