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公主日記》:童話的五彩外衣下,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談到迪斯尼,很多人也許會想到迪斯尼動畫,例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又或者會想到迪斯尼樂園裡的唐老鴨和米老鼠,但是

迪斯尼電影公司還發行過很多優秀的迪斯尼電影,《公主日記》就是其中之一。

《公主日記》這個系列被搬上熒幕的總共有兩部,今天我們主要分析的是第一部。《公主日記》第一部於2001年被搬上熒幕,改編自美國女作家梅格·卡波特的作品,這部小說曾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年輕人最佳讀物獎,電影由美國著名導演加里·馬歇爾執導,享譽國際的女演員安妮·海瑟薇出演女主人公米婭,這也是安妮·海瑟薇第一次出演電影,電影播出後大受全球好評,在愛奇藝上也有著8.8的高分,安妮海瑟薇也被看成了新一代奧黛麗·赫本式的公主

影片的劇情很簡單,講述的是平凡的美國高中生米婭變成歐洲小國吉諾維亞的公主故事,其中融入了親情、愛情、友情、成長等多重主題,在這個極大的轉變過程中,米婭不僅是外形上的改變,內心也在逐漸成長。這部電影披著童話故事的

外殼下,內核表現得是成長的自我蛻變。

如果說好萊塢出品代表著大製作大明星的電影,那麼迪斯尼制作一定印刻著童話的痕跡,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也許讓每個少女羨慕,但是米婭的成長蛻變卻引起我們每個人對成長的回憶,直擊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人生的啟迪。下面我將從米婭動態成長過程的三個階段剖析這部經典影片。

《公主日記》:童話的五彩外衣下,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01.第一階段“平庸自卑與童話般現實的碰撞”:平凡的外表,敏感的心靈,遇上童話的降臨,是退縮與逃避

十五六歲的年紀,這個階段的少年們對於自我身份的認同,不僅是通過對自我的定位與評估,也需要在他人的評價中來體現。

《成長的風景》一書中曾談到:青少年將自我認知的內涵大致分為內在自我、外在自我和社會自我。

內在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評估,外在自我和社會自我就是他人或者社會對自己的形象和表現做出評估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米婭正處於十五歲的年紀,她只是美國的一名普通高中生,髮型怪異,行為笨拙,常常遭到同學們的嘲笑,除了唯一的好朋友莉莉,其他同學都會把她當成透明人,這也讓她非常沒有存在感,從而變得極為敏感自卑。長期沒有自信心的她,看到演講就會害怕,自己去做演講就會嘔吐,欣賞帥哥也只敢遠遠的偷看。

像米婭這樣年紀的孩子們,此時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並未真正形成並穩定下來,因此他們在形成自我意識的同時,也不太確定自己對於自我的價值判斷是否準確,所以他們更希望從父輩、老師、同學等的評價中來進一步確定自我的價值,渴望在他人的肯定中獲得認可和自信。面對他人對自己的否定,青少年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變得自卑敏感,膽怯懦弱。

可能她只會這樣平凡而又自卑的生活一輩子,直達她遇見了自己的祖母。在和祖母的第一次見面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祖母是歐洲小國吉諾維亞的女王,而她則是吉諾維亞的公主,因為父親的離世,她不得不要去繼承王位,否則將會被其他家族取代,第一次知道自己這樣身世的米婭處於極度震驚之中,以至於回家和多年隱藏真相的母親大吵一架。

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公主身份,性格內向,毫無自信,極度自卑的米婭並不覺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覺得是飛來橫禍,她不想承擔起王位的責任,害怕在公共場合表現,害怕與陌生人交流,這使得她開始

逃避,不敢直面這個身份。

成長是兒童的生命存在狀態,兒童必須經過不斷成長實現正常的社會化過程。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不斷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也不要盲目的對自我認知進行否定,不斷突破自我才是成長道路上掃除陰霾的正確方式

《公主日記》:童話的五彩外衣下,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02.第二階段“真情與慾望的搖擺”:華麗蛻變背後的誘惑,須正確引路人的帶領下,方能不迷失本心

青春期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是生活在陽光之下,但是難免會有迷霧矇蔽了他們原本純真的內心。在關於情感、利益、人際等問題上,每個人面對的困境不同,選擇也不同。有的人在困境中有所頓悟,及時撥正前行的方向;有的人在困境中迷失,從此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生活,不知不覺間被社會同化;還有的人成長被阻滯,心智難以成熟,被社會所遺棄。

影片中米婭在母親的建議下,她和祖母各退一步,決定先試著學習公主禮儀,再決定是否繼承公王位。在這個醜小鴨被改造成公主的過程中,的確充滿了艱難險阻,從儀態談吐,到內心素質,她一步步開始成長

這些改變都在秘密的進行著,直到有一天,她是公主的秘密被揭穿了,從此成了媒體們緊追不捨的對象。因為公主的身份,米婭以前暗戀的對象喬什開始對他緊追不捨,在被感情衝昏了頭腦的米婭

欺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莉莉以及對米婭一直心生好感的邁克,從此朋友之間反目成仇,米婭最後知道了一切只不過是喬什設計的圈套,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米婭雖然在真情與慾望的抉擇中雖然迷失了,但是成長難免會犯錯誤,慶幸的是米婭能夠從困境中走出來,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米婭能夠在困境中有所頓悟,明白友誼與虛榮的真諦自我覺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離不開前行道路上的兩位引路人

①米婭的祖母--萊麗莎女王

祖母是吉諾維亞端莊高貴、優雅睿智的女王,在米婭從一個平凡人變為公主的過程中,面臨的各種變化讓米婭覺得不適,祖母並沒有急於求成,壓迫米婭,而總是在她遇到困難時及時地開導幫助她。祖母和米婭外出遊玩遇到各種突發情況,總是睿智幽默地化解危機,這也

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米婭。

②米婭的父親--吉諾維亞王子

米婭最後能夠敢於登臺演講,承擔責任,勇敢自信地成為公主,離不開自己的父親。米婭對自己的父親從小沒有任何感情,只是從母親的口中得知他離世。在打開祖母送給她的父親日記時,她知道了她的父親是如此愛她,也給了她敢於面對困難的勇氣,冒雨前行奔赴演講,克服演講的心理障礙,贏得所有人的認可

影片在用喜劇手法呈現的過程中,也讓觀影者回憶起每個人以前的成長故事。家人是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見證者或參與者,對青少年的命運與自我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成長的道路上,家人是青少年認識這個世界的第一道引路人,在少年們失意時,他們總是無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在少年們取得

進步時,他們總是毫不吝嗇地給予讚許,讓孩子們會信心滿滿,在成長道路上充滿勇氣與力量。

《公主日記》:童話的五彩外衣下,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03.第三階段“自我突破的完成”:成長不拘泥於身份的貴賤,也不侷限於男女的有別,只要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有所進步,就是一種成長

米婭認識到了自己犯的種種錯誤,雖然得到了祖母和朋友們的原諒,但是

內心力量薄弱的她,還是沒有信心去接受沉重的王冠。在王位加冕之時,她決定放棄王位。此時卻又看見父親留給她的 16歲生日禮物—一封信和日記後,她在日記中得到了啟示,終於突破了自我,並決心做吉諾維亞王國的繼承人。

他人的幫助的確可貴,但是一個人真正想要取得進步還在於內心的突破,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是全世界期望孩童健康成長的關注者的終極目標雖然成長過程中存在的經典悖論——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賦予人掙脫苦難的勇氣和禁錮勇氣的苦難,但從這些在矛盾中成長的人物的經歷中,我們總能找到和自己相似的某一點,作為參考,警醒自身,人生會有另一番色彩。

《公主日記》:童話的五彩外衣下,是自我成長的蛻變

04.影片哲思:童話外衣下,是身體、心理、人格上的一場蛻變,是自我的突破與超越

導演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童話般的電影故事,幫助許多小女孩圓了一個公主夢,但是更想傳遞給我們成長過程中正確的價值觀,下面我將結合觀影經驗,談談這部經典佳作帶我們的三點哲思:

第一,平凡卻不平庸

影片中平凡女孩米婭成為了萬人矚目的公主,但其中的心酸與努力只有她自己體會最深,萬千世界,很多人都只是滄海一粟,平凡不可怕,平庸才最致命

影片中除了米婭的成長帶給我啟迪,還有一直暗戀米婭的邁克也讓我對愛情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結尾處變成萬人矚目的米婭卻選擇了邁克,米婭和邁克的對話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邁克:“為什麼是我?”

米婭:“因為只有你在我最平凡的時候看到了我。”

我們要甘於平凡,拒絕平庸。很多平凡的事情也可以看出一個個人人格的偉大

第二,正確地認知自我,撥開慾望的迷霧

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我們要敢於認知自我,對自我認知不夠的條件下,非常容易出現判斷上的偏差。

就如尼采所說: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對於我們自己,我們不是一個知者。

影片中的米婭在成為公主後,為了虛偽的愛情欺騙了好朋友,這個情節很容易讓我們想到年少的自己,也會遭遇友情、愛情、利益等多重關係的抉擇,我們在兩難的情況下,總是容易出現誤判。

所以我們必須盡力成為自己的“知者”,那麼我們的一舉一動肯定是由心而發,是綜合了自己的情況,做出正確考量之後決定的。

成長道路上,我們與社會之間的聯結紐帶變得越來越複雜,但這個“社會化”,並不是讓人完全被利益同化,而是在保持初心、原則和同理心的前提下的一種“進化”,這才是成長的真諦

第三,敢於突破自我,完善內在與外在的人格統一

米婭一直不敢接受沉重的王冠,除了外在的影響,更多的在於內心上的自卑障礙讓她無法逾越。最後米婭雨中奔赴加冕禮堂,也是自我突破的成功。當我們不再把喜歡和討厭作為我們判斷和選擇事情的唯一標準,而是勇敢地去嘗試沒有做過的和不敢做的事情,找尋自己人生的無限可能,這才是成長的覺醒

就如影片製片人休斯頓說:公主並不意味著她們必須出身皇家,而只是意味著你在內心對自己有什麼感覺,真正重要的是你怎樣看待自己和熱愛自己。

總結:

成長主題在美國的電影長河中佔有頗為重要的地位,在成長類主題的電影中,劇情雖然大多簡單類似,但是帶給人的啟迪卻很深刻,就像《公主日記》一樣,這不僅是公主養成日記,還是自信、責任、成長日記。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