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我想電影應該儘量不直接言及悲傷和寂寞,而把那份悲傷和寂寞表現出來。-是枝裕和

《比海更深》,一個曾經成功的小說家,現在是落魄私家偵探的男人篠田良多,一個依然美麗,卻已經另尋新歡的前妻響子;一個10歲左右,整天擔心自己長不高的兒子真悟;和一個剛剛失去陪伴40多年的老伴,孤身一人住在狹窄公寓的老母親淑子,這四個人在一個颱風襲來的夜晚,機緣巧合的重逢在一起生活了一晚。

颱風這一晚的相聚有溫情、有理解、有悔恨、有無奈…… 是枝裕和用相反的筆調描繪了一個失敗者的無奈日常:<strong>我們總是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理想與現實互相交叉、互相矛盾,無法取捨,當時光已逝,我們還想再追回什麼,卻發現,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才能揚帆遠航。

《比海更深》獲第26屆挪威南方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是枝裕和以溫暖的筆調,著眼於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不斷地把觀眾帶入思考。今天,我就從創作背景、人物形象、獨特隱喻三個角度來深刻解讀這部具有"日常極致美學"的電影,在本文第五部分,我將分析從影片中所帶來的思考。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1. 導演是枝裕和的美學觀點和人文關懷

《比海更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於2016年上映的一部影片,他1995年首次執導了電影《幻之光》獲得威尼斯影展的競賽入圍獎,自此開啟了劇情片創作之途。他的作品題材多具有<strong>社會關懷,充滿人文主義色彩。

是枝裕和的電影美學確如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松浦壽輝所說:這樣一位"對自身執著的同一個主題或主題群,持續不懈地追尋和探討"的導演,以他獨特的對主題的電影化處理,將文學性與電影相融合,建構了一個<strong>"日常極致美學"的世界,是枝裕和由此成為了一位深具個性與獨創性的<strong>"電影作家"。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總有最動人的故事和最平凡的人生。他曾經五次入圍戛納,並在2018年憑藉電影《小偷家族》奪得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而我更喜歡的卻是他導演的豆瓣評分8.7 的《比海更深》。是枝裕和講述故事,看似波瀾不驚,雲淡風輕,可是心底卻在暗潮湧動,該有的高潮一個也沒拉下。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2. 從創作背景來看是枝裕和的極致美學思考

<strong>電影的創作中,以母親生活的團地、兒時遊玩的貝殼洞、父親的離世這些細節,是枝裕和信手拈來融入到影片中,使整部影片瀰漫著一股悲涼的味道,那裡面,有父親過世的傷感餘味,也有家庭破碎的離愁別緒。 是枝裕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拍攝電影之前曾做過電視編導,拍攝過紀錄片。走上導演道路的時候,已經30歲了,在獲得現在的成就之前,他也和普通人一樣曾經迷茫、不知所措,這迷茫給他帶來了深刻的思考,於是,他把思考融入到影片中。

是枝裕和的母親一個人生活在團地,在父親去世後,他回老家去看望母親,在熟悉的巴士站下車,按從前的路線往家裡走,突然看到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公園裡,那座貝殼形狀的大滑梯外圍上了"禁止進入"的柵欄。後來他問了母親才知道,此前有個小孩在攀爬貝殼外側時不小心掉下來受了傷。 貝殼洞成為是枝裕和童年的美好回憶,他和夥伴們追來追去地玩耍,即使從滑梯上摔下來也只能怪自己不小心,而不是滑梯的錯。第二次回老家時,那座滑梯已經整個被撤走,不留一絲痕跡。

是枝裕和把這個童年記憶搬到了影片中。

母親所居住的團地,住戶是有明確的階層關係的,是枝裕和的母親住在集團住宅區,與其一路之隔的對面是名為"西武住宅"的獨棟建築。集團住宅區的居民如果攢夠了錢,就會全家搬到這邊來,也算一種"升遷",這其實象徵著階層的上升。

影片中有一幕場景:良多從灰燼中挑出焚香的殘渣,其實那一幕是是枝裕和在母親去世之後的某天晚上做過的事情。那時候,他一邊這麼做,一邊想起了他的父親。把殘渣從灰燼裡挑出來,就像把骨頭從灰燼拿出來一樣。他曾經回憶,他的父親真的滿意他的人生嗎?母親對父親有過怨言嗎?於是拍攝中,是枝裕和將它放進了電影,讓演員進入這幕場景,放手讓他們去演,然後看會發生什麼。於是,是枝裕和想象中的一幕,變成了電影裡的一幕。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strong>《比海更深》更多的加入了是枝裕和家庭哲學的思想。是枝裕和從出道開始,所有的主題都是圍繞兒童和家庭。這麼多年下來,他逐漸的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哲學,這也漸漸的成為他電影中的一個符號,時不時的出現。 食物,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成為是枝裕和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比海更深》中,一瓶咖喱醬,將父親的靈魂帶回到了這個缺失父愛的家庭。在臺風降臨的夜晚,已經去世的老父親最愛吃的咖喱醬,在母親淑子手下被是枝裕和用拍美食的方法呈現出來,讓坐在銀幕前的觀眾流口水的同時,完美的串起了影片裡各個家庭成員的關係。 工作和事業中,生活的瑣事裡,是枝裕和麵對的問題是,<strong>"成為人父,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了孩子,究竟應該怎樣做?""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於是,他萌生了想法,要講述一個與"父愛"有關的故事。

在我看來,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就是在平凡的事中拍出生活的味道,在生活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是枝裕和將長處發揮到了極致,一般生活流的情節人人都能寫,但能夠依靠平凡的文本,挖掘出巨大的能量,是枝裕和在這方面堪稱大師。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3. 人物的演繹也成為影片成功、展現極致美學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被譽為全日本人的"母親"的樹木希林出演了是枝裕和影片中母親的形象。《比海更深》中,一家人過著普通的日子,做飯、吃飯、喝冷飲,細碎的生活情節穿插其中,感情之間的矛盾也清晰地浮出水面。這些生活細節之所以動人,必須歸功於演員對於人物的自然表現,尤其是當時已過七旬的樹木希林。

影片中,母親淑子陪兒子下樓散步、在臺風夜抱出被褥勸兒媳留宿,拿出臍帶與兒媳簡短交談,這些看似很隨意的筆觸,所到之處瀰漫著任何一個東方母親的普遍共性。早已分離許久的良多一家三口,藉著一夜臺風,迴歸母親的家,彷彿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與方向。<strong>家庭的安寧與溫暖,在人物的精彩演譯中躍然紙上。

影片中母親淑子的扮演者是樹木希林。雖然已經過世了,但她留下的很多影視作品,以及對生活、工作的那份永不放棄的態度鼓舞了好多人。樹木希林說,人生實在很簡樸,正如她在《比海更深》中的臺詞:普通的生涯天天也能過得開心,人生很單純的。不要因為未知而焦慮,每一天努力做好自己就對啦。這是樹木希林一生都在努力實踐的事。

是枝裕和稱樹木希林是他的第二位母親,在樹木希林的葬禮上,是枝裕和說:

多年前我失去了母親,現在我陷入第二次喪母的悲痛深淵之中難以自拔。對我來說,您就像我的另一位母親一樣。希林女士,您逝世的9月15日,也是我母親過世的日子。和母親永別之日,竟然也是與另一個像母親一樣的人永別的日子,這樣的巧合使我悲痛欲絕,難以釋懷。也許我不應該把失去母親與後來與您相遇聯繫起來,但是千真萬確的是因為失去母親,想把這一切寫入作品的時候,剛好遇到希林女士。您挽救了天涯孤獨的我,關愛著我,因此,我作為活著的人,要像當年一樣,將這樣的悲痛昇華成作品。我曾與您一起走過人生的某一階段,這是我的責任,是我對您恩情的回報。


不論是影片內還是影片外,樹木希林都展現著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巨大力量。

影片之外,她被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和搖滾歌手內田裕也的第二段婚姻。面對內田裕也的數次家暴和劈腿,樹木希林堅決不同意離婚。這種並不"明智"的執著,外人很難理解。但他們最終能夠和解,也算是樹木希林對這份感情堅守的回報。

影片之內,樹木希林塑造的母親,不只是兒女的情感皈依,更是阻隔死亡的天然屏障。樹木希林就是無數人所寄託的一道隔在兒女與死亡之間的屏障。在熒幕上,她隔住危險,隔住死亡,溫暖著每一個觀眾。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比海更深》中母親的設定就是以是枝裕和的母親為原型。是枝裕和的母親住在出租房,而商品房的居民幾乎都是專職主婦。出租房的居民坐巴士、電車出行,而商品房出入都有私家車。是枝裕和的母親自尊心很強,她認為,上了年紀後還在出租房生活是一種恥辱,她想搬到商品房去,可當時,是枝裕和與父親根本沒有能力幫助母親實現願望,於是影片中母親淑子說出了想要搬家這樣的話。這其實是所有團地家庭主婦的願望。

樹木希林溫柔慈祥,有點小毒舌但又很有趣,熱愛自己的生活,並認真的活著。這和是枝裕和的母親很相像。片中淑子的婚姻並不算幸福。丈夫是個不爭氣的男人,遊手好閒,負債累累,但淑子卻磕磕絆絆地守了他一生。這或許很難理解。更巧妙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樹木希林女士,和淑子有著同樣遭遇。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當別人有人問你樹木希林的婚姻,她回答:

如果來世再次相遇,我仍會愛上他並再次度過狼狽的一生。

個性鮮明的樹木希林,五十年的演員生涯,獲得了第十屆亞洲電影大賽頒發的終生成就獎,在《東京塔》拿下日本奧斯卡影后,她成為了全日本人的"母親"。

依我看來,《比海更深》中淑子形象深深印在我們腦海中,即使良多在外人眼中如此不堪和落魄,母親淑子始終以他為榮,願意維護兒子的自尊,面對家庭破碎的良多,母親想盡一切辦法幫忙挽回,可能這就是母親的偉大之處吧,瑣碎的家庭瑣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細緻入微的母親。 樹木希林演繹的母親形象如此貼合生活,根本原因在於她本人就是這樣生活的,為了追求愛情,不妥協、不退讓,始終執著於自己的想法並付諸行動。拍攝影片過程中,這樣一位做了五十年演員的母親,精緻於一個個小小的細節演繹,在團地小小的家中,樹木希林無數次提出建議,如何能夠把家庭的擺設呈現在觀眾眼前時,是狹小、侷促、不堪、凌亂……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4. 是枝裕和關注細節,富有文學性,以隱喻手法,讓我們體會到影片的真實和無奈

①颱風的隱喻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天氣有裡風和日麗,有陰晴圓缺,也有狂風暴雨,這才是自然現象,而生活也是有波瀾、有平靜,所以這裡的颱風其實預示著良多的情感生活也面臨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颱風的夜裡,幾個主角的情感都千頭萬緒,波濤翻湧,以至於徹夜未眠,良多為了陪伴自己的兒子多一點,讓兒子記住和自己一起的時光,冒著雨帶兒子去貝殼洞裡聽雨,吃夜宵,妻子響子也外出尋找兒子,三人重聚在一起。如果不是颱風,可能他們是沒辦法重聚的。

在臺風過去後,日子又迴歸到雲淡風輕,此時颱風夜中的四人雖然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生活依然繼續,但是已經和颱風前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②貝殼洞的隱喻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影片開頭,良多去團地的母親家,路過貝殼洞,良多深情地看了一眼,那是對父親的回憶,對童年時光的留戀,可是,現在圍上了"禁止進入"的柵欄,而真悟-良多的兒子,從來沒有和父親良多有過這種共渡的美好時光,於是有了颱風夜的暴雨中,良多帶著兒子冒雨來到了貝殼洞,那是對童年的追憶,也是和兒子真悟想要進一步溝通的契機。

③彩票的隱喻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彩票不是賭博,是良多的夢想和希望。他帶真悟買彩票、希望兒子成為棒球手,但真悟卻很現實的說要當公務員。

真悟買飲料的途中丟失了彩票,於是冒雨去尋找,良多和響子也跟了出去,被捆綁在一起的夢想即使風雨大作,也要一起找回來。對於新生活的希望,三人都想找回來,這裡暗喻這個家庭其實還是有可能延續下去的。

影片結尾,良多一家離開了團地,在電車上,良多把他和父親的彩票都給了兒子真悟,他不再讀未來了,即便沒有變成理想中的大人,即使沒有比海更深地愛過一個人,彼此之間的羈絆,也能讓他重新出發。

④硯臺的隱喻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硯臺是又一個隱喻。硯臺是父親寫字用的,良多作為小說家,也是寫字的,父親最困難、最窮困潦倒的時候,都沒有當掉硯臺,良多會怎麼處理硯臺呢?對良多來說,寫作是他此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重新寫作的希望。片尾良多出來的時候,依然拿著那包東西,那隱喻著他會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這裡一個個巧妙地隱喻,把生活場景一幕幕呈現在觀眾眼前,似是有意,又似無意,這高潮的影片創作手法也展現了是枝裕和獨特的"日常極致美學"的魅力。

5. 影片帶給我們的現實思考,是如何平衡現實與理想的關係?


《比海更深》丨從背景、人物、隱喻三個角度解讀是枝裕電影的魅力

正如電影海報所言,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理想中的大人,我們必須承認其實大部分人都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就如每個人不一定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超級英雄。英雄固然可愛,圓了自己的夢想,可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終將還是要繼續自己的生活,這是生活的苦,也是生活的樂,然而,我還是想說,我們仍需要充滿希望的奔向新的生活目標。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平衡現實與理想的關係呢?

①當理想和現實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學會審時度勢,一步步腳踏實地,才能離夢想更近。

生活中我們總想讓夢想一步到位的實現,其實這是不現實的,在我們未來的人生中,從來沒有什麼正確的人生選擇,所有的選擇都是先選擇了,然後做到正確的。所以,我們首先要衝入到“現實”中,才有可能發現通往未來理想的道路。

②別給自己找藉口,人生就是不斷地尋找藉口為自己開脫,實現夢想,除了努力別無他法。

在舒適區習慣後,我們不願意走出去,去探索新的世界,而會冠於各種各樣的理由。請不要為懶惰找藉口。每一次困難與我們來說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一次進步。不要總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懶惰的藉口,回想一下,我們真的全力以赴了嗎?雖然付出不一定能獲得百分之百的回報,但是不付出,一定沒有回報。收起藉口的擋箭牌,不要為自己停滯不前找理由,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③專注於活在當下,明白自己要什麼,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必須明白自己要什麼,每天做的事情是為什麼?

活在當下,不是讓我們混吃等死地過日子,而是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專注內心的情緒,不受外界干擾,這樣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建立心理上的滿足感。

人生最寶貴卻最容易都是的東西無非三樣:青春、夢想和童心。青春無法停留,歲月無法找回,只有童心和夢想,不應裡我們遠去,應該時刻伴隨我們左右,時刻提醒我們,平衡好現實與夢想的關係,才有可能贏得人生。

總結:

麥家說過:<strong>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這個世界本來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倘若拘泥於眼下的困境,勢必會畫地為牢,走不出比海更深的生活怪圈。有時候,承認生活本來就有陰晴圓缺,才可能有新的希望注入進來。

面當人生不如意時,當人生已經有了遺憾,我們還能怎麼辦?影片結尾給了我們答案:颱風過後,生活依然要繼續。

比海更深的,是割捨不下的親情,是對生活的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