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廣西凌雲:基礎設施“硬”起來 脫貧志氣“揚”起來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陳惠 通訊員 牙宏威):“我們村通過幾年的發展,路好了,水通了,大夥脫貧幹勁足。”近日,百色市凌雲縣泗城鎮後龍村脫貧戶羅啟芳提起村裡的變化感慨萬千。

  後龍村的變化,只是凌雲縣補齊發展短板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凌雲縣堅持把補齊發展短板作為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途徑,脫貧攻堅基礎不斷夯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玉洪鄉巖佃村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村民在山上種植大量的農作物和經濟林,但地勢陡峭,山地分散,導致村民從事勞作生產極其不便。“兩年來,巖佃村建成7條產業路,村民農事生產的積極性很高,脫貧底氣更足。”巖佃村“第一書記”姚懿嫻介紹。

  作為農村經濟的“生命線”,交通是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保障。立足於此,凌雲縣集中開展建制村道路硬化、屯級路硬化、產業路建設等工作,有效解決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後顧之憂,為實施精準扶貧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凌雲縣已累計建成農村公路1097.65公里,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1140個20戶以上自然屯均通達硬化路。

  同時,凌雲縣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硬性指標,以項目整合資金,將幫扶力量向特困片區傾斜,紮實開展整村整鄉整片區推進,集中開展有安全飲水、有安全住房、通動力電、通寬帶網絡等工作。近年來,凌雲縣在貧困村投資4.4億元,共實施幫扶項目近600個。特困片區合力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