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打好雙線戰役?“雲”端論壇助力以智戰“疫”

如何打好雙線戰役?“雲”端論壇助力以智戰“疫”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萬鵬 任一林 吳兆飛)“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23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定調下一步加強疫情防控重點工作及經濟發展方向。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再次召開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加強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要抓緊”。

在此戰“疫”關鍵時期,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人民網理論頻道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為主題召開了第二期線上理論圓桌會議。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在線上展開深入研討、助力以智戰“疫”。

“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加強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當前加強疫情防控重點工作提出了七點要求。

“當前加強疫情防控重點工作的七點要求和前一段疫情防控工作的七個方面有些是交叉的,深入理解這七點要求必須結合前期的七方面工作來解讀、對比著理解。”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組督學、教授、博導洪向華表示,疫情發生後,黨中央高瞻遠矚、統一部署,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作為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這七點要求突出了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我們應該鞏固住既有的成效,把經驗總結好、運用好,用來指導下一步的工作,通過重點工作要求的實施來帶動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推進。

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張志丹認為,如何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亟需解決的問題,這七點要求條條直指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為重要的方面。當前,一是要抓緊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做到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精神,深刻領會講話的指導意義。二是要結合各地區各部門實際情況,對照講話要求,在前一階段防控疫情的基礎上,靈活適當有效地細化調整防控措施,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三是要深入基層狠抓落實,把各項政策措施抓到位,抓出成效,把好事辦好,徹底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政表示,下一步疫情防控要繼續堅持實事求是、科學精準的原則和要求,要對疫情等級做出科學判斷,要進行細化、從更小維度結合實際對生產、生活做出安排。要注重依法防控的同時,注意抓細堵漏,進一步依據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要求實施精細化管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必勝信念,加強疫情防控這根弦不能松,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堅決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疫情反彈。應及時總結經驗,將一些好的經驗進行固化和定型,使之長期化、制度化。此外,要加強國際溝通協調,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讓國際社會共同加入到戰“疫”工作中。

八點要求推動有序復工復產 “兩手都要硬”打好雙線戰役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習近平總書記就有序復工復產提出八點要求:第一,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第二,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第三,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第四,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第五,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第六,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第七,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第八,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如何落實這八點要求推動有序復工復產?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永勝表示,第一,以矛盾思維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堅持矛盾思維,要確定不同等級、不同類別和風險的等級分類指導,從精準對接、彼此協同、高效循環的產業生態發展的視角打通堵點、阻點和關鍵點。 第二,充分發揮好政策槓桿的作用,加大宏觀政策的調節力度,充分利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為的稅收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力的金融政策。第三,切實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採取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的措施。第四,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抓好貧困勞動力的返崗和扶貧龍頭企業的復工幫扶工作,促使脫貧工作紮實推進。第五,要適時抓好春季農業生產。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要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確保農業生產不務農時。第六,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託底保障工作,切實保障基本民生,保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應和基本民生服務不斷檔。第七,要穩住外貿外資的基本盤,從統籌國際國內的大局出發,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和優惠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風險與重大考驗研究”創新工程項目組首席研究員樊鵬認為,這八點要求從宏觀上來看,既全面又具體,對現階段來說是一個非常及時的指導意見,系統地提出了綜合性的原則,實際上反映了要綜合施治、多方聯動,綜合發力。同時,它在戰“疫”這場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的任務面前,具體對穩就業、穩住外貿的基本盤等難點提出了方針。深入學習領會這八點要求要過好形勢的判斷關、過好全社會的信心關、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同時要提高實施的精準度。當前,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紅強調,要用法治保障有序復工復產,針對“復工復產合同履行問題”“復工復產後的勞資問題”“遲延復工的法律性質認定問題”等方面從法律角度進行了探討。他表示,當前我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了保障公眾健康,政府採取了相應的防控措施,對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當事人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如何打好雙線戰役?“雲”端論壇助力以智戰“疫”

群防群控聯防聯控 推動各項措施有效落地

在2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準確分析把握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國共產黨在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兩大工作中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而在各基層地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工程中,出現了“大喇叭”等其他接地氣的宣傳方式,這一系列舉措有效發動人民群眾投身防控工作,在聯防聯控中推動防控措施落地。

洪向華指出,履行領導責任,必須在“實”“細”“小”三個方面下足功夫。在“實”上下功夫就是要看工作有沒有統籌安排,有沒有任務圖,有沒有時間表。要沉下心來、撲下身子,堅持問題導向,分層級理清影響落實的問題,一個一個去解決,把工作落到實處。在“細”上下功夫就是要做到全面、細緻、周到,特別是當前,關於企業復工復產的宏觀政策考慮得全面不全面?關於貧困地區農畜產品銷售問題了解的充分不充分?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落實到細微之處的。在“小”上下功夫,一枝一葉總關情。把關乎人民群眾的“小”事情做好了,人民群眾就會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這才是領導的真正擔當。

“中國共產黨是統籌疫情防控攻堅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三點工作。”張志丹談到,第一,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各地區的領導先鋒作用。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黨的權威領導,各地區工作的有效、有序推進需要各黨組織在堅持黨中央統一領導的基礎上,探索適宜本地情況的科學策略。第二,建立獎罰分明的獎懲機制。勇於提拔與獎勵在疫情防控中有作為有擔當的黨員工作者,懲處不作為、亂作為的各級幹部,保持黨組織一線領導幹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第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融聚社會基層力量。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一項系統性、龐大性工程,必須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發揮“黨政軍民學”各級社會基層力量,凝聚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系統性力量。

李永勝表示,關於如何加強黨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穩定的領導,當前應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發揮好關鍵少數的帶動示範作用。各級領導幹部,要堅定必勝的信心,勇當先鋒,敢打頭陣,當好群眾的貼心人,重視和化解風險,守住疫情防控的底線。第二,要用好乾部考核評估這個指揮棒,各級黨組織要在鬥爭一線考察識別幹部。根據幹部在戰“疫”一線的優劣表現,認真做好褒獎和問責懲戒工作,形成激揚擔當作為、鼓勵奮鬥奉獻的良好風尚和行為導向。第三,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幹部要做好群眾工作,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贏這場人民戰爭,要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引導工作,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的措施,構築起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

發揮“中國之治”優勢 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2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總結經驗,把一些好的政策和做法規範化、制度化。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一省包一市”等各項防控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中國之治”優勢的具體體現。

樊鵬指出,要發揮新時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一優勢的體現是多方面的。無論從組織動員角度講,還是就參與主體而言,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已經成為疫情防控的“定盤星”,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奠定了群防群控的群眾基礎。黨政軍群全面參與,群眾路線得到有效踐行,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這些都是“中國之治”優勢的具體體現。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應繼續挖掘這一優勢。第一,要提高全民和全體幹部的憂患意識與風險意識。應對公共危機事件要“著眼於未然”,對黨政領導幹部而言,不能僅僅具備風險處置能力,更要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警惕和防範重大風險。第二,增強各級各類機構和廣大幹部的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幹部是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的關鍵,各級各類機構和廣大幹部是警惕和防範重大風險的主體,作為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主體,必須不打折扣地落實好中央的部署。

李政認為,在醫藥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方面,除了加強健康教育和加強預警機制建設外,還應重視以下幾點。一是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進一步明確不同層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定位,加強對全科醫生和家庭醫生的培養,發揮其健康“守門人”作用。二是實現從“層級型”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向“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轉變,加強不同部門、領域、區域之間的協調聯繫,避免各自為政、各自為戰。三是實現從“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觀念的轉變。四是要高度重視和加強戰略物資與應急資源的儲備和配置。

張紅以依法治國為切入點,強調“立法”“法治思維”對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他認為,中國之治首先是全面依法治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是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能力,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事關全局,要確保處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下有關疫情防控的各項規定已趨於完善,仍然需要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的建設。此外還要在阻隔傳染源、信息報告、信息公開、徵收徵用、防疫人員獎補、舉報、捐贈、社區防控、應急醫療隔離場所等事關突發公共衛生應對的重要制度設計上抓緊完善相關立法。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