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研究:新發現2種可在動物飼料中傳播的病毒

豬瘟病毒和偽狂犬病病毒能在多種飼料成分中存活。

另外兩種高風險的外來動物病毒可能會在動物飼料中傳播,但風險因飼料成分而異。

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1月份的一篇論文顯示,傳統豬瘟和偽狂犬病病毒能夠在多種飼料成分的跨洋運輸中存活下來。像非洲豬瘟一樣,這兩種病毒在某些飼料成分中的存活時間比在實驗室中用於培養病毒的實驗室培養基中的存活時間更長,這表明這些成分可能是減輕疾病傳播策略的目標。

堪薩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Kansas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病理生物學助理教授梅根·尼德沃德(Megan Niederwerder)的研究表明,生豬生產者最擔心的四種病毒(傳統豬瘟、非洲豬瘟、偽狂犬病和口蹄疫)中,至少有三種能在動物飼料中長期保持穩定。如果這四種疾病中的任何一種進入美國,都可能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雖然研究人員還沒有直接研究口蹄疫在動物飼料中的持久性,但通過尼德沃德對類似病毒的研究表明口蹄疫也可以通過飼料中幾種成分傳播。

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病毒都能在動物飼料中長時間存活。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就不能。

“所以有2類,有些病毒在飼料可能不穩定,有的可能是穩定的。” 尼德沃德說。

病毒對特定成分的耐受性也不同。例如,偽狂犬病被發現在傳統和有機豆粕、賴氨酸、膽鹼、維生素D、溼貓狗糧、幹狗糧和豬肉香腸腸衣中至少存活37天,而傳統豬瘟只在豆粕和豬肉香腸腸衣中保持穩定。尼德沃德表示,後兩種成分尤其能夠促進病毒的穩定,甚至比實驗室中專門為此目的而設計的培養基更好地保存病毒。

尼德沃德表示,高蛋白含量可能是這兩種成分之間的共同因素。

她說:“如果我們的資源有限,這有助於我們確定哪些成分應該在防控戰略上最受關注或投入最多的資源。“”例如,生產商可能會更多地關注他們豆粕的來源,特別是如果他們從病毒傳播的國家購買豆粕。生產商也可以考慮不要這些成分,或者對它們進行熱處理。

尼德沃德表示,理想情況下,可以引入飼料添加劑來降低這些成分中病毒傳播的風險。但是化學溶液可能只適用於特定的病毒。她補充說,物理生物安全措施和工廠安全措施對於減輕所有病毒汙染是有效的。

來源:中國匯易網;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