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紫砂壺之所以冠絕茶器,與精彩絕倫的全手製作工藝離不開,有些壺友甚至覺得只有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才是真正的紫砂壺。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自明代流傳至今的全手工成型方式。筆力有限,內容改了幾次,如果有疏漏的地方,還請各位海涵。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宜興的製陶文化,經過考古發掘,在宜興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器,直接將宜興的製陶時間往前推了6000年前,並命名為駱駝墩文化,這種文化與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屬於同一時期的並行狀態。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宜興的陶業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器型也相當豐富,從出土的青釉陶器可以證明這一點。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之後漢代和晉代也有相應的陶器出土。

明代《茶疏》 裡面記載“江南之茶,唐稱陽羨,宋稱建陽。”無論是紫砂器還是建盞都離不開當地茶文化和傳統制陶文化的推動。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紫砂器的起源,並非是人云亦云的明代金沙寺僧,更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在宜興丁蜀蠡墅羊角山出土的殘片,不僅復原出三個紫砂壺的款式,而且經過碳14的鑑定,將年代定為北宋時期,在邊上還有一個小龍窯的遺址。

而北宋文人在詩詞中,曾多次提到了“紫泥新品”、“紫甌”, “提壺”等關鍵詞,從側面也印證了這一點。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縱觀世界陶器歷史,大多是從新石器時代的捏塑成型法、進化到模製成型法、到泥條盤築法,最後進化到拉坯成型法。而中國漢唐時期拉坯成型法,就已經相當的完備。唯獨宜興紫砂誕生出了別具一格的泥片成型法。

回過頭來說其實最早的紫砂器,也是捏築成型法,而後又有木模成型法。到了明萬曆年間,時大彬在原有成型方法的基礎上,歸納總結開創出了泥片成型法。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這種泥片成型法,不僅包含了圓器的拍打成型法,還包括方器的鑲接成型法,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至此,宜興紫砂器脫離了傳統的日用陶,自成一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藝製作體系。而且燒製不再與日用陶器比如大缸進行混裝,而是放入單獨的瓦缶之中燒製,以免沾到缸上的釉水。

這些資料在《陽羨茗壺系》、《宜興瓷壺記》、《陽羨名陶錄》中均有記載。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特別是《宜興瓷壺記》中記載“削竹如刃,刳山土為之。供春更斫木為模,時悟其法,則又棄模。而所謂削竹如刃者,器類增至今日,不啻數十事 ” 其中詳細記載了宜興紫砂壺全手製作所需的工具,以及全手工製作的流程。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時大彬所開創的泥片成型法,它突破了傳統手拉坯成型法技術上的限制。能夠大膽設計,精工成型。在當時就設計製作瞭如三足圓壺、虛扁壺、僧帽壺、大彬提樑壺、四方執壺、龍鳳印包壺等等。涉及的器型如圓器、方器、提樑器、花塑器,只有筋紋器沒有涉及。這樣的成型方法只有現代3D打印技術能夠與之一教高下。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打個比方,圓器中的虛扁壺,雖然是圓器,但是手拉坯同樣不能製作。可以說時大彬開創的泥片成型法,結合宜興紫砂泥,開創造出了絢爛多彩的宜興紫砂藝術文化。

當時時大彬的紫砂壺、紫砂瓶,被稱為時壺和時瓶,等重量的黃金能未必買到。時大彬的作品更是以其獨特的藝術美,成為皇宮大內的貢品。

當然這種成型方法也不是沒有缺點,因為它需要聰明的人經過幾年的學習,才能掌握全手工製作技術。通過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紫砂壺,產量就比較低,能達到藝術品、收藏品的紫砂壺,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到了1958年,宜興紫砂工藝廠結合石膏模,開創出了半手成型法,才將紫砂壺的產量提了上來,降低了價格,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紫砂發展到清代,很多工匠都掌握了這種全手工泥片成型法,當時誕生了很多紫砂名家,其中最出名的當屬陳鳴遠。

“宮中豔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這句膾炙人口的詩詞,也從側面證明了陳鳴遠紫砂器的藝術價值。

陳鳴遠仔細觀察大自然中的松竹梅、花葉、瓜果、昆蟲、動物,並總結出其中的藝術特徵,再將這種藝術特徵結合全手工的捏塑、雕塑、貼花等技藝,創作出栩栩如生的紫砂花器作品,我們在他的紫砂壺及其雜件上一一得以體現。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他的作品無論是筆洗、筆舔、水盂、水丞、還是臂隔等紫砂文房用具又或者是紫砂壺。其上面的形塑都以假亂真、令人歎為觀止,就是放到現在,不論考慮年代的加成,也是一件絕佳的藝術品。

陳鳴遠是太學生,深受儒家文化的教育。太學相當於現在的清華、北大、人大,只要正常畢業就可以出任縣承和教諭。可惜陳鳴遠最後肄業,無緣仕途,但是他卻將詩文陶刻和他的紫砂壺結合在了一起,可以看作是清代文人壺的典範。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其後也有陳曼生與楊彭年相合作,誕生了曼生十八式。做到了字依壺傳,壺隨字貴,達到了清代紫砂文人壺的巔峰。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其核心就在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繪畫、書法、文學、金石、篆刻與紫砂壺的造型結合,誕生出了紫砂獨特的傳統藝術文化。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在民國以前中國是傳統的儒家文化,士農工商。工匠的社會地位略低,除了秦磚漢瓦上留下工匠的名字,這也是為了方便官家的追查,一般的工藝品是不可以留下工匠的款。比如說景德鎮的瓷器,留下的款是畫師的款,而拉坯的工匠是不能留款的。

但是宜興紫砂壺,因為歷代名家的傑出貢獻,比如時大彬、陳鳴遠讓紫砂壺留款成為了傳統,並從明代起一直流傳至今。

而紫砂壺,也不僅僅是因茶而生的泡茶器具,大師的名作更是成為了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收藏品,和傳統文化的精品書畫相等同。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和顧景舟的松鼠葡萄壺都拍出了幾千萬的天價。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江蘇省成立了宜興紫砂工藝廠。與揚州漆器廠、揚州玉雕廠、蘇州紅木傢俱廠、蘇州刺繡廠、南京雲錦廠相等同,都是以文化商品,出售給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外國,給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

而且名家精品紫砂壺作為傳統文化的象徵,更是作為國禮贈送給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又或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而全手工泥片成型法也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紫砂壺的造型,從圓器、方器、提樑器、筋紋器、花塑器出發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出的壺型千變萬化。

比如說和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僧帽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和道家文化相結合的八卦束竹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和儒家文化相結合的歲寒三友壺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全手工泥片成型法制作的紫砂壺,既是一種泡茶的實用器具,也是一種觀賞的工藝品。

沒有“全手工”就沒有宜興紫砂壺

而如紫砂宗師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顧景舟,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創作的紫砂壺,更是一種藝術品、收藏品。

歡迎大家評論轉發收藏,也可以私信交流,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