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為掌握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業的實際影響、瞭解企業各崗位員工的復工心態,對未來2個月的市場趨勢做出預判,棲牛財經展開了為期15天的市場復甦和企業信心指數的調查,截至目前共收回2172份問卷,現將部分調查數據及部分關鍵內容發表如下:

<strong>PART 1 調查問卷設計

1.調查工作圍繞“疫情影響”和“復甦趨勢”兩個主線,以19個單選或多選題考察30餘項關聯指標(定量指標40%,態度指標60%)。此外,還徵集了“市場復甦建議”、“政策支持期望”等開放性建議,獲得230條有效信息。

2.在調研對象方面,以18個行業、三類職級(高層、中層、基層)的從業人員為主(不符合該身份條件的答卷已篩檢),除獲取其年齡、性別、所在地等基礎信息,還對其所在的企業屬性(公有制、非公有制、個體戶)、規模等作了標記。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1:調查對象的行業分佈


3.本次調查共採集獨立或交叉調查數據80餘組,意見建議230多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決策、市場調控分析、研判等工作有較大價值。

4.此外,我們遴選5%的調查對象進行微信追蹤,通過“一對一”方式溝通檢驗答卷信度,力求真實、有效且對某些關鍵問題“知其所以然”。

<strong>PART 2 疫情影響總況

首先,關於疫情影響程度,90%的人表示“其所在的企業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40.91%表示“影響較小,總體穩定”,40.91%表示“影響較大,但在承受範圍之內”,10%表示“暫無影響”。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2:疫情對各企業的影響程度


在本組數據中,8.18%的人表示“影響嚴重,可能面臨停業”。為此,我們隨機抽取了填寫該選項的15人進行微信追蹤,以期探清原委。

15人微信溝通的結果為:7人為餐飲、零售和旅遊從業者,因2019年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有計劃停業或轉行;6人是創業不足半年的文化創意、酒水銷售行業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目前了陷入“剛起步就止步”的尷尬局面;另2人為房地產銷售代理從業者。

其次,對於“此次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調研對象普遍認為“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旅遊、住宿及餐飲,房地產、建築及裝飾工程,大型商超及便利店。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3: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


再次,對於“疫情後增長較快”的行業,大家的反饋主要有:生物及醫藥、互聯網信息服務、醫療服務等。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4:疫情後增長較快的行業


最後,對於受影響的具體工作方面,40.91%的人認為會遇到“市場訂單減少”的問題,30% 的人表示面臨“應付工資壓力”,27%的人表示擔心“持續市場低迷”;超過20%的人對交通物流、原材料漲價、租金壓力錶示擔憂;約有14%的人擔心還貸還息、應收款問題;此外,10%的人認為疫情產生了“積極影響”。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5:疫情影響的具體工作方面


對於“可能持續市場低迷”選項答卷者,我們追蹤了10人進行微信溝通,以期找到產生該“擔憂”的依據。

10人微信溝通的結果為:其中4人反饋:“肯定如此!”其依據主要來源於網絡文章分析;5人表示“根據自身1月至2月經營情況,結合同行狀況作出的判斷”,同時也參考了網絡文章;其餘1人則表示“總覺得疫情會持續發酵下去,至於為什麼,說不好。你們可以看看網絡文章。”

看來,真不能低估“網絡文章”的“能量”。

<strong>PART 3 復甦態度和趨勢

調查對象關於“復工情況”以及對“市場復甦”若干問題的態度,大致呈現出如下五個特徵:

第一,企業復工率高,但工作“不飽和”成為普遍現象

首先,在復工日期方面,調研對象明確“2月29日前復工”的佔61.91%。其中,“2月10日前復工”20.91%,“2月10日-15日復工”23.64%,“2月15日-28日復工”16.36%。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6:復工日期情況


針對復工日期數據中39.09%“等通知”的情況,我們隨機抽取25人進行溝通。其中19人是餐飲機構、旅行社、客運公司從業人員,5人是培訓和教輔機構,1人是個體診所負責人。這與我們從市場觀察到的實際情況基本一致。

通過深入溝通還了解到,雖然5月份前的大型展覽、會議活動都被取消,但多數從事相關工作的企業仍在2月15日前復工。這樣一來,可以拉長活動籌備週期,以期達到好的效果。

其次,在復工後應對疫情影響的措施方面,55.45%的人表示“調整生產或辦公方式”,30.91%的人表示“無改變”,17.27%的人表示“適當調整薪酬”,表示“少量裁員”的有6.36%。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7:疫情應對措施


為檢驗本組數據11.82%“緊急停業”和3.64%“大量裁員”真實情況,我們抽取10人進行深入溝通。結果顯示,其中4人皆為餐飲、旅遊和零售從業者,另外6人為2019年面臨經營困境的創業者。很顯然,表示停業或“大裁員”多為疫情前經營困難的企業或個體工商戶。

我們通過微信追蹤“已復工”的調查對象,95%的人表示“復工後工作飽和度在20%-70%之間”,尚不能回到正常經營狀態。由於工作不飽和,加上樓宇或廠區的中央空調、飲食等公共配套設施尚不能提供服務,企業通常採取“輪流值班+居家辦公”的方式開展經營。

第二,網傳“疫情對某行業造成滅頂之災”並未發生,居家數日反而讓不少人“腦洞大開”

“被困”家中數日,網絡文章頻報“危機”。大家起初是“乾著急”,隨後轉念一想:倒不如真給自己的放個假,務務虛,換換腦子!於是在此期間,很多人腦洞大開,產生了大量“對未來經營有幫助”的思路。

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人認為疫情之後(未來幾個月)作出“經營調整”是有益的。其中,47.27%的人將考慮“增設互聯網業務”,49.09%的人支持“調整產品或服務結構”,21.82%的人認為可以“探索新的行業”;此外,25.45%的人表示“目前比較迷茫”,10.91%的人選填了“其它”並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或構想(部分內容頗具創意)。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8:疫情後的經營調整計劃


或許,寬鬆、慢節奏的工作環境更適合生產“奇思妙想”。

第三,“有錢人哭窮”現象確實存在:宏觀面觀測不到的“商業心機”都鎖在老闆的抽屜裡

調查顯示,大家普遍認為“2019年經營業績‘不算差’”、“攢了些家底”,“2至3個月的防控期不會影響個人、企業以及其所在行業的‘基本面’”。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09:2019年經營目標完成情況


對於“2019年營業收入目標完成情況”:表示“完成50-100%”的人佔64.55%,“超額完成”的佔24.55%,“完成50%”以下的佔10.91%。

照理說,少於100%都得算“未完成”,設定“50%-100%”這樣的選項有助於獲取關鍵信息嗎?根據對15人微信追蹤,其中2人反饋“其實達到營收目標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就算不錯了,因為每年定的目標都偏高”;其中4人反饋“能理解50%-100%的意思,應該就是常說的‘還行’”;另外9人則認為“實際情況很複雜,營業額中也包括不少應收款。怎麼說呢,2019年還可以。”

“還行”“還可以”,說明至少80%的人得到了“自己能接受的經營業績”,為何網上聽到的都是“哭奶吃”的嚎啕之聲呢?公開的行業數據統計繪製出“基本面”,卻很難反映各家的真實“家底兒”。

“還行”倆字,藏著不少玄機。

第四,儘管計劃延緩推遲,大家對市場復甦十分樂觀:2020年的捷報,遲到,但不會缺席!

首先,對於“2020年的新產品、新項目研發和企業擴張計劃”,38.18%的人表示“沒有明顯影響,將按照原計劃實施”,52.73%的人表示“有影響,可能會延緩進度”,只有9.09%的人認為“有很大影響,計劃可能被取消”。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10:疫情對新商業計劃的影響

其次,在市場復甦時間信心方面,45.45%的人認為“4月前全面恢復”,29.09%的人認為“5月前全面恢復”,16.36%的人認為“5月-7月全面恢復”,而9.09%的人對市場復甦“沒有信心”。綜合來看,四分之三的調查對象對2個月內“全面復甦”充滿信心。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11:市場“全面復甦”預期

再次,針對“疫情對自己所在行業的總體影響”,26.36%的人表示“暫無影響”,45.45%的人表示“一般性影響,波及面廣”,10%的人表示“負面影響嚴重”,18.18%的人認為“有積極影響”。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12:疫情對各自行業影響程度

對於認為“有積極影響”的調研對象,我們隨機抽樣15人做了深入探究。其中3人為零售業從業者,認為“疫情後會反彈”;5人從事互聯網、健康體檢、快遞等業務,認為“市場機會將增加”;另外7人則以產品代理、工程中介或廣告為業,皆斷定“疫情後將帶來互聯網醫療、生物識別、環境檢測、衛生消毒等業務‘大爆發’”,他們準備或已經“轉型”到上述行業,正在遊說和動員“關係資源”助推其新業務。

話說,這種判斷真的有道理嗎?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13:2020年企業營收水平預期


最後,對於2020年所在企業的營收預期,14.55%的人認為“將有所提升”,43.64%的人表示“與2019年持平或小幅下降”,10.91%的人認為“下降50%”,30.91%的人則認為“目前還不好判斷”。

第五,半數以上的人有“大額消費”計劃,且對2020年的個人收入持樂觀態度

首先,問卷就2020年“結婚”、“旅遊”、“購車”、“教育進修”和“房屋裝修”五大類消費計劃進行了解:有旅遊度假計劃的佔70.01%,其中34.55%的人認為可能受疫情影響而取消,18.18%可能延期;有教育進修計劃的佔68.18,其中57.27%的人認為能完成該計劃,10.91%的人認為可能取消;有房屋裝修計劃的佔49.09,有10%的人認為有可能取消。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14:疫情對個人消費計劃的影響


其次,在個人理財投資方面,就“房產”、“理財”、“收藏”三類內容進行了解:有投資房產計劃的佔48.18%,其中11.82%的人認為可能取消;12.73%可能延期;有教育進修計劃的佔51.82%,其中20.91%的人認為可能延期或取消,30.91%的人認為沒有影響。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15:疫情對個人投資計劃影響


最後,對於2020年的個人收入,24.55%的人認為“有所提升”,39.09%的人認為“與2019年持平或小幅下降”,8.18%的人認為“下降50%以上”,而39.09%的人覺得“目前還無法判斷”。


獨家調查:75%的經營者對“5月份之前市場復甦”有信心

圖16:2020年的個人收入預期

通過本組數據看出,四分之一對個人收入“看漲”,四分之二“看平”, 多數持樂觀態度,反映出大家對國家政策調控、市場調度水平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